美国低估了制造业回流的难度,来自美国玩具制造商的真实经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8 21:03 1

摘要:下文翻译自一位美国玩具制造商的真实经历。其结合自身经验,列举了14条“特朗普关税政策并不能挽救美国制造业”的理由,并尝试给出4条“真正的美国制造业振兴方法”。

下文翻译自一位美国玩具制造商的真实经历。其结合自身经验,列举了14条“特朗普关税政策并不能挽救美国制造业”的理由,并尝试给出4条“真正的美国制造业振兴方法”。

本文仅作为拓展阅读,不构成投资意见。

以下为原文翻译: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新的大规模关税,税率从10%到49%不等。其公开目标是“让制造业重回美国”,以及“让美国再次富裕”。

但这些关税政策注定失败。事实上,它们可能适得其反——既无法让制造业回流,还会让美国变得更穷。

本文列举了14条原因解释为何如此,同时探讨了美国若真心希望重振制造业应如何行动,并预测这一错误政策的最终结局。

我的背景:我在制造业深耕15年,曾在美国和中国开设工厂,并在中国工厂工作过。我通晓中文,并从美国、中国、越南、印尼、台湾和柬埔寨采购过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商品,同时也考察过墨西哥的工厂。我对国家兴衰的规律颇有研究。

换言之,与许多空谈此话题的人不同,我深知自己在说什么。正因如此,我必须写下这篇文章。作为第一代美国移民,我深爱这个国家,但目睹它正以高速冲向经济的“南墙”,我深感痛心。写这篇文章就是试图踩下刹车。

14条原因:为何关税无法带回制造业

1、税率还不够高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的征税。例如,苹果从中国进口一部iPhone,需向美国政府申报其海外生产成本(假设为100美元)。若征收54%关税,苹果需向中国厂商支付100美元,同时向美国政府缴纳54美元。

原本100美元的iPhone,现在成本变为154美元。按行业惯例,苹果会以双倍价格(308美元)卖给零售商,零售商再以双倍(616美元)卖给消费者。但是iPhone所有生产所需零部件的工厂几乎都在亚洲,即使有关税,在中国组装iPhone也比在美国便宜。

从亚洲附近的工厂获取这些零部件,比从美国获取更便宜、更快捷,美国已经没有这些工厂了,最终还是得从亚洲购买这些零部件。如果你无法在合理的价格和时间内获取生产成品所需的零部件,无论关税是多少,你都只能进口产品,因为你无法在本地生产。

简言之:即使加征54%关税,在美国生产iPhone的成本仍高于中国。因为美国的制造业成本本就高昂,且供应链薄弱(下文详述)。最终,苹果和消费者仍会选择中国制造。

2、美国工业供应链薄弱

供应链指企业获取生产所需组件的能力。以iPhone为例,其玻璃屏幕、金属外壳和电子元件几乎全部依赖亚洲工厂。即使加征关税,从亚洲就近采购组件仍比在美国重建供应链更便宜快捷。简言之——美国虽有强大的消费级供应链(如亚马逊、家得宝),但工业级供应链(、电子元件)严重缺失。若供应链无法支撑,再高的关税也无济于事。

3、我们已失去制造能力

人们常常轻视制造业的复杂性和难度,而实际上这非常困难,例如苹果能设计iPhone,却未必能生产所有组件。

例如,半导体依赖台湾,不仅因成本,更因其技术无可替代。即使投入巨资,美国短期内也无法复制这种能力。我的公司生产塑料益智玩具“雪花片”(Brain Flakes,一种类似乐高的拼插型积木,但形状为圆片),但若模具损坏,我们不得不从中国订购新模具,因为美国几乎没有模具制造商了。

那些懂得制造和修理模具的人,要么已经去世,要么早已退休。简言之——美国本土的模具制造商几乎消失殆尽。没有技术积累,无论多少关税都解决不了问题。

4、美国劳动力的真实成本更高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单源于低工资,更来自工人的高效与纪律性。中国工人极少因个人问题影响生产例如在中国,不存在因为太胖而无法工作的人。工人不会在工作中途突然离开,再也不回来。也不会有人坚持要拿现金工资,以便能继续领取残疾补贴,却在工厂里做着健全工人都做不到的灵活动作。

中国工人互相攻击或攻击管理人员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他们不会因为吸毒狂欢而消失不见,也不会因为昨天的工资换成了毒品,就在工作中途趴在箱子上睡着,且具备基础数学和基础英语能力。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以努力工作和教育为导向的文化,而美国已经没有这种文化了相比之下,美国劳动力存在效率低下、技能缺失等问题。即使工资差距缩小,文化差异和劳动力素质仍使美国难以竞争。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工资比中国更低,是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再加上一流的基础设施,才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制造业国家,这并非是简单加一加关税就能短期能与之抗衡的国家

5、基础设施不足

自2000年以来,美国人均发电量停滞不前,而中国增长了400%。为什么呢?因为制造业。要运行生产我们日常使用产品的机器,需要大量的电力。美国已经存在电力不稳定的问题。

如果不建设大量新的能源基础设施,比如核电站,我们就无法切实提高制造业产量。但制造业的发展会给我们的道路带来巨大压力,造成更多危险的交通状况。当我们从国外进口制成品时,一辆卡车就能把货物从港口或机场运送到配送中心、商店,以及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但当你开始发展制造业时,每一个零部件都需要在工厂之间运输,这会使道路上的卡车数量增加好几倍。

简言之——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那些说 “好吧,我们就在美国生产” 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若大规模重启制造,美国的电网、公路和港口将承受巨大压力。当前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支撑这一转型。

6、“美国制造”需要时间

在美国,即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如果你能拿到许可证),建造一家工厂至少也需要两年时间。这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工厂建成后,还需要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实现高效生产。产品从组装线上生产出来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这还没有考虑为新工厂提供服务所需建设的所有基础设施(新道路、新发电厂等等)。

等 “美国制造” 真正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又要选举新总统了。而关税政策的变化速度远快于工厂建设周期。例如,我们2024年11月大选前订购的货物因突然加征20%关税,到货时成本激增1万美元。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企业发展冻结——我的德州工厂降价40%仍无人问津。

7、政策混乱与不确定性

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如对墨西哥关税一月内两度取消又恢复),且规则复杂且条款模糊。企业无法预测成本,被迫暂停业务。作为从业者,我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研究政策变动上,而非经营公司,例如,如果你想从中国进口商品,除了原本的进口关税,还需要加上20% 的 “芬太尼关税”、34% 的 “对等关税”,如果认定中国购买了委内瑞拉的石油,还需要额外加上25% 的 “委内瑞拉石油关税”。

问题在于,白宫并没有提供进口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名单,所以你不知道是否需要加上这25% 的关税,而且由于政策表述不明确,你也不知道这些关税什么时候会生效。因此,你既无法确定也无法准确计算成本。无法计算成本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8、美国人并不想从事制造业

多数美国人追求的是低犯罪率、优质教育和医保,而非在寒冷工厂中组装零件。我曾尝试在中国工厂工作,仅4小时便因体力不支放弃,当时正值寒冬,工厂里冷得要命,我不得不蹲在一个小凳子上,弓着身子,用手指组装小零件,速度只有旁边女工的四分之一。制造业的艰苦远超想象,而美国社会已习惯办公室工作与虚拟经济,可比制造实实在在的产品容易多了。

9、劳动力数量与技能双重短缺

中国有超10亿制造业人口,而美国只有1200万人在找工作(失业率4%)。更关键的是,美国缺乏熟练工人和管理人才(金融、房地产等高薪行业吸走了人才),暂且不说美国劳动力相对较低的效率,先说低端制造业连中国都在淘汰,美国却试图用关税挽回这类岗位,实属荒谬。

10、自动化救不了美国

中国每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是美国的7倍,且成本更低。当前多数制造业工序无法自动化(如精细组装),而可自动化的部分(如传送带)早已被中国优化,例如第一辆商用电动汽车是在美国设计和制造的,但如今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机器人恐将重蹈覆辙。

11、诉讼风险扼杀制造业

美国法律环境高度诉讼化。企业若因员工纠纷或监管问题陷入官司,将严重拖累生产。过度的监管和低效的法院系统会扼杀那些有勇气在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相比之下,海外工厂无需面对此类风险。

12、关税执行不公

美国进口商若虚报商品价值将面临牢狱之灾,而外国公司(如中国企业)它们的一批货物会因欺诈被美国政府扣押,但它们不会被额外罚款,因为它们在中国,不受美国法律体系的约束,几乎不受惩罚。简言之:关税过高反而惩罚了本国企业。

13、关税结构错误

2018年对华关税未让制造业回流,反而催生了越南的崛起。此次政策重复同样错误——对成品和组件征收同等关税,导致美国制造商因进口零部件成本激增而破产。更糟糕的是,我们不仅未对助力产业转型的关键品实施更高保护反而放任危害品(如令人疲惫肥胖的加工食品或致死芬太尼前体)长驱直入。尽管政府宣称要通过关税阻止芬太尼进口,但2毫克芬太尼即可致命(一粒大米重65毫克),如何拦截这种微观物质?或许我们该效仿其他国家,从需求端而非供给端入手——比如先端掉我家附近那个让孩童不敢出门的吸毒窝点。

14、美国正在“跨界失败”

迈克尔·乔丹被誉为篮球史上最伟大运动员,甚至可能是体坛第一人。但他年轻时改打棒球后,从MVP沦落为小联盟平庸球员,两年后便重返篮球场。同理,美国若放弃全球化优势,强攻制造业,只会重蹈覆辙。

关税政策的结局预测

这可能是史上最糟糕的经济政策。若持续推行,美国将陷入衰退,制造业不会回流,反而加速向越南、墨西哥转移。中国已为贸易战准备8年,其对美出口依赖度大幅降低,电动汽车等产业正征服全球市场。全球化不会终结,但美国可能被排除在外。

我们为何仍需制造业

1、国家安全:若关键物资(如半导体、药品)依赖外国,将受制于人。

2、促进创新:本土制造便于技术迭代(如无人机、军事装备)。

3、发挥多元才能:

缺乏蓬勃的制造业,空间型人才将无法施展——这正是大量男性沉溺游戏毒品、脱离社会的根源:他们不适合办公室,却能在制造业发光发热。

如何真正重振制造业

1、修复社会基础:改善教育(确保数学能力)、降低医疗成本、打击犯罪与毒品。

2、差异化关税:对成品征收高税,豁免关键零部件;允许出口退税。

3、政策稳定性:以法律形式逐步提高关税(如每年递增25%),而非总统行政令。

4、引进技术人才:向外国专家发放“制造技术签证”,学习先进经验。

结语

我深爱这个国家,但若继续推行此政策,美国恐将走向崩溃。我们急需纠错——在为时未晚之前。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