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度不应只有“高颜值”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21:31 2

摘要:近日,来自广东深圳的孤独症男孩小岱吹奏乐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视频中,20岁的小岱手拿陶笛、眼神专注,纯净的气质和对音乐的热爱,让他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爱。话题#孤独症男孩因高颜值走红妈妈发声#也登上热搜第一。随后,当事人小岱妈妈发文:“近期也跟很多伙伴做了

□黎馨(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来自广东深圳的孤独症男孩小岱吹奏乐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视频中,20岁的小岱手拿陶笛、眼神专注,纯净的气质和对音乐的热爱,让他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爱。话题#孤独症男孩因高颜值走红妈妈发声#也登上热搜第一。随后,当事人小岱妈妈发文:“近期也跟很多伙伴做了许多关于孤独症的内容。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到这个群体,让这个群体能够得到更多的包容。”(4月2日 光明网)

这起事件犹如一面多面镜,折射出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复杂认知。当大众被“高颜值”“像明星”等娱乐标签吸引,孤独症群体真正的社会生存需求却被逐渐忽视。如何构建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立体认知,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

在短视频平台掀起的流量浪潮中,小岱眼神的躲闪被解读为“破碎感”,孤独症的刻板行为被视为“清冷气质”的表现。这种将孤独症特征刻意迎合网络审美的追捧,不仅消解了病症的严肃性,还将大众对孤独症的关注点引向了娱乐的轨道。正如小岱母亲所说的那样:部分网友对小岱五官比例的苛刻点评、对其行为表现的过度解读,实则是将特殊群体置于大众审美的显微镜下,进行二次伤害。

网络上关于孤独症“高功能天才”的传奇式描写让公众无法理解其背后“高障碍”的痛苦经历。当社交媒体算法大量推送“孤独症神童”时,中低功能患者正在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岱母亲“希望更多孤独症孩子被看见”的呼吁,恰恰暴露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失衡——特殊群体需要的是全面系统化的帮扶支持,而不是流量红利。

要想破除这类不良风气,还需要构建立体的多维度体系。在社会层面,传播媒体应从源头抓起,要主动为特殊群体“去标签”,向大众展现特殊群体真实的面貌,打破刻板印象;在法律层面,要通过相关政策来创造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环境。只有整个社会都形成良善的待人环境,孤独症群体才能真正实现与社会的融合。

当流量的浪潮退去后,留给孤独症群体的不应只是昙花一现的“颜值热潮”。创造更理性有温度的社会环境,让每个“来自星星的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地方发光发热,这才是一个社会该有的文明和温度。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