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阜外医院朱振辉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左心容积与房颤发生有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与房颤风险呈负相关,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房颤风险呈正相关。
近期,阜外医院朱振辉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左心容积与房颤发生有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与房颤风险呈负相关,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房颤风险呈正相关。
作者指出,既往研究更多地是针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来探究房颤发生的相关因素,但鲜有研究评估左心室大小对房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该研究发现,除左心房容积外,左心室容积也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左心室是肥厚型心肌病的原发解剖病变位置,左心室重构和功能受损与房颤发生密切相关。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变异会使心肌细胞出现原发性损伤,氧化应激增加也会引起心肌细胞的继发性改变,同时影响炎症反应通路,共同影响心脏重构,导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增加心房后负荷、拉伸和壁应力,缩短心房不应期、促进心房纤维化和重构。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呈不同程度的肥厚,肥厚的心肌会导致左心室容积相对减小,缩小的左心室容积理论上会进一步损伤心室的快速充盈期、减少左心室前负荷,从而引起Franstarling曲线左移。LVEDVi过小会增加左心房压力,进而增加房颤风险。
大部分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都表现为良性临床过程,极少部分患者会进入失代偿期,表现为心腔扩大、室壁厚度变薄、心功能减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大小相对稳定,是一个较稳定的指标。
该研究采用单心动周期实时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HeartModel技术对左心室容积和功能进行测量,该方法可以自动识别心脏解剖特征并构建轮廓,同时融合三维斑点追踪、精密分割算法,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心脏的三维容积数据,获得质量较好和高容积率的图像,且与心脏磁共振成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心腔容积和功能定量工具,在未来的前瞻性研究中,也许可作为常规测量指标。
该研究连续性入选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确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和完整、清晰超声心动图影像资料的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5例,其中28例合并房颤,其余57例未合并房颤。
该研究采用单心动周期实时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HeartModel自动测量技术测量左心容积指标,结果显示,合并房颤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117.1 ml vs. 143.8 ml)和LVEDVi(64.2 ml/m2 vs. 79.4 ml/m2)均小于未合并房颤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48.6 mm vs. 40.2 mm)和LAVi(64.4 ml/m2 vs. 37.3 ml/m2)均大于未合并房颤的患者。与未合并房颤的患者相比,合并房颤的患者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比例更高(15.8% vs. 50.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61.5% vs. 57.6%),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更严重。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DVi(OR=0.744)和 LAVi(OR=1.602)均是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房颤风险的影响因素,LVEDVi与房颤风险呈负相关,LAVi与房颤风险呈正相关。
将LAVi替换为LAD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DVi(OR=0.817)和 LAD(OR=1.669)仍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房颤风险的影响因素,LVEDVi与房颤风险呈负相关,LAD与房颤风险呈正相关。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