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仨(1)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13:40 1

摘要:玉霞走进去的黄河,依然日夜不息地奔流着,黄河岸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亲,在忙碌的间隙里凝望黄河的时候,甚至想不起那个走进黄河的姑娘。

本故事纯属虚构。

玉霞的死,如同一片树叶落下,不久就变得悄无声息。

活着的人都在为活下去、怎么活下去奔忙,没有人矫情到为一个人的死痛不欲生。

玉霞走进去的黄河,依然日夜不息地奔流着,黄河岸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亲,在忙碌的间隙里凝望黄河的时候,甚至想不起那个走进黄河的姑娘。

玉梅要走的前一天,想起玉霞还没有过周年,她要是走了,大玲也走了,谁给玉霞上周年坟?

当她把这个疑问提出来的时候,玉梅妈说:她年纪轻轻的,无儿无女,让谁惦记给她上坟?

你不提玉霞还好点,你要是提她我这心口就一个大疙瘩下不去。嗨,我就想不通了,你说她是有多难过的日子?不就是说好的跟张老大后来跟了村长家吗?跟村长家有什么不好?人家有钱有势的,嫁过去能让她受了罪?

再说了,玉梅妈越说越气,人家一下子拿出2万块钱呀,有了这钱,这次铁柱出这事,咱不是能去找找人吗?我听说架子沟有一个老师,犯了跟铁柱一样的罪,人家才判7年,咱铁柱咋判10年哩?还是朝中有人好办事!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没权寸步难行!唉!铁柱住10年大监,出来都34岁了!我真不敢想啊!都怨玉霞这个死脑筋不会拐弯……

玉梅不想跟母亲争辩,玉霞是不想享受有权有势吗?她不知道玉霞走进黄河前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但从她能把村长的儿子留下来的举动看,她一定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对母亲的决定选择了妥协。后来,一定是发生了她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才会选择走上绝路的。

玉梅想起玉霞说过:只要能把孩子生下来,让她嫁给一条狗她都能跟狗生活一辈子……

那一定是村长的儿子不让她生下孩子!一定是的!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埋怨母亲:玉霞都走了,你还骂她死脑子……

要不是死脑子能走到绝路上?真是白养她一场啊!一点都不为家里人着想。你说说我养她一场得到点啥?

玉梅想跟她掰扯几句:铁柱为这个家做了点什么?怎么没听你抱怨过铁柱呢?

提到宝贝儿子铁柱,玉梅妈忍不住热泪盈眶:都是因为咱家没钱啊,没能早点给他娶个媳妇,他要是有媳妇,还能去招惹老黄家闺女?唉!都怨我啊……

玉梅对自己的母亲真是无语,但现在她也不想去刺激母亲了,铁柱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还有母亲的娇惯付出了代价,她相信母亲一辈子都不会相信也不会承认是她害了铁柱的。

大玲对跟着小海走很是兴奋。她从嫁到这村里,一直把建设爹视为依靠,视为自己的天和地,现在依靠没了,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一个院子,总觉得生活没有盼头。

她知道建国没有拿到建设的那点钱内心怨气很大,走了到现在连个信儿都没有。就算自己不识字,捎个信儿总行吧?村长回来、小海回来,建国都没有捎来只言片语,大玲觉得自己有必要去一趟,消除一下母子纠葛,如果建国真的需要,她就把建设那点钱给了他,毕竟,自己老了总不能吃钱喝钱,还得指靠建国养老哩。

她为这次行程兴奋,一兴奋就忍不住要跟别人说。

现在村里建成了一排一排的平房,出门就能碰见几个邻居。

二妞见大玲在门口哼着山东梆子,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兴奋,心里纳闷:她家有什么喜庆的事?值得高兴成这样?于是就问了一句:嫂子,嫁到这里这么多年了,山东梆子还没有忘?

那哪能忘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有啥喜事你高兴成这样?戏都唱上了!

二妞,不瞒你说,我要跟着小海走了……

去哪?

去上海吧!

跟着小海?

我是去找我家建国!玉梅一家才是正儿八经地跟着小海哩……

二妞的眼睛骨碌了好几圈,她想不明白小海为啥要带着玉梅走?这小子有这么痴情?玉梅都结了一次婚生了孩子,他还要?玉梅咋这好命呢?这可真是有福不在忙,无福跑断肠!眼看着玉梅家老的老残的残死的死住监的住监,日子过的翻不了身,小海这个活菩萨就来了!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酸溜溜地说:玉梅可真有福气,这次去是要跟小海结婚吗?

这可不要乱说!小海是想让玉梅去给静静看病的!

二妞说:从古至今没听说过哑巴能治好,看病还不是一个借口,实际上还是想跟玉梅在一起哩,你说小海那么有钱,什么样的黄花大闺女不能找,非要找一个二婚头……想找二婚头咱这一片多的是,死了男人没孩子的,一点拖累都没有,为啥非找一个拖油瓶……真是!有钱人就是玩的花……

大玲把二妞的话又原封不动地传给了玉梅。这让玉梅又打起了退堂鼓。

从见到小海的那一刻,玉梅的内心就非常自卑。岁月拉开了她和小海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就像一道鸿沟,玉梅觉得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无法填平它。

其实对于她来说,去不去上海都无所谓。在老家无非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祖祖辈辈都可以这样活,她也不是不能。但一想到静静也许还有希望开口说话,她觉得什么样的流言蜚语都可以置之不顾。

就这样,她们按照原来的计划,在第三天早上按时启程了!

送行的场面相当壮观,几乎全村都出动了!村民们有一半是因为感激小海为村里做的事,还有一半是想来看看,小海怎样带着玉梅一家走。

村长在头天晚上特地跟票车打了招呼,让他留出6个座位,所以,玉梅和静静都坐到了座位上。

票车走了之后,村里的媳妇儿们很正式地开了一个讨论会,认真地讨论了玉梅和小海的走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玉梅妈是个有福人!

但同时也有两种看法:一派说小海会娶玉梅,毕竟他这么多年没结婚,说不定就是等着玉梅哩;

一派听到这种说辞很是气愤,仿佛自家儿子娶了门不当户不对的跛腿姑娘:玉梅能配得上小海?一个大老板,一个不识字,做保姆还差不多…..

红霞进入高中后学习势头很猛,她从不与别人多说话,每天起的很早,去饭堂吃饭去的最晚,刚开始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小姑娘,但接下来连续进行了三次考试,一次是摸底考试,一次是入学半个月测验,一次是全校性月考,红霞都以班级第一、年级第三名稳居榜首,这不得不引起了师生的注意。

红霞也注意到自己的成绩,她连续考了三个年级第三,这让她很好奇前面两个人是谁?

真正的分班是在第三次考试后进行的,学校根据三次考试的成绩,成立了一个尖子生班,红霞终于见到了第一名和第二名。

第一名的名字叫周琦,是高二物理老师的儿子,理科成绩特别优秀,脑子也特别灵活。他从来不努力,但总能轻轻松松地排在前列。

第二名叫何文永。看衣着,家庭似乎比红霞还要困难,他的脸永远是灰土土的,不知道是没洗干净还是洗不干净。他早上总是第一个到教室,进到教室就打开英语或者语文,有时候是历史地理或者政治,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读书的同时右手的食指不停地绞着一绺头发,读的越快,手指绞的也越快!

红霞观察这两位同学,发现他们各有特色。周琦每一天的睡眠估计是充足的,下课铃一响,他几乎和上课的老师一起蹦出教室,一直玩到上课铃响,再和下一节课上课的老师一起走进教室。

何文永只要走进教室,屁股如同悍在凳子上,很少起来。上课的时候他目不转睛,时而思考,时而背诵,下课铃一响,他立刻以手臂做枕,趴下就入睡。等下一节课铃响,老师站上讲台,他才猛然醒来,两眼通红,迷茫地看着讲台上的老师。

周琦总是开何文永的玩笑:大家快看啊,何文永刚从西周被周公送回来,瞪着阿尔法眼,发出伽马射线……

何文永也不生气,只是笑笑,打开书本,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

不久,班级要统计困难学生的情况,红霞作为班长,才了解到何文永一家五口,母亲有轻微的精神疾病,父亲是一个赌徒,自己挣钱只顾自己花。何文永下面本来有3个妹妹,最小的小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他母亲犯了病,把小妹扔进了自家的水井里……

红霞想这真应了托尔斯泰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见到何文永之前,红霞一直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有那样一个重男轻女到骨子里的母亲,有一个不思进取只能给家庭带来灾难的哥哥。但与何文永相比之下,红霞又觉得自己相对来说还是幸福的。她宣告了与母亲决裂,内心只承受一种无可奈何的空寂。但何文永却无法与他的家庭决裂,因为他的母亲和两个妹妹还需要他去负责……

这次家庭关系摸底之后,她和何文永无疑是这个尖子生班级里最困难的学生。

那时候有些人已经富有起来了,富起来的人已经不满足自己的社会影响,他们需要做出一些动作,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这次摸底就是为一个农民企业家服务的。这个姓胡的企业家想资助两个学生,当然这两个学生必须是优秀的,值得资助的。未来这两个学生如果考上了知名大学,必须在报纸的头版头条报道一下胡厂长的功劳。

如果这样,何文永和红霞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胡厂长准备举行一次隆重正式的资助启动仪式,全校师生集中到操场,分几个议程,由校长亲自主持,并通知当地的新闻媒体前来参加,扩大影响。

红霞觉得自己最幸运的一点是她初中的校长,在她上高中这一年,也调到了这所高中。

当然,调到了高中他做不了校长了,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他时时刻刻关注着这个优秀倔强的姑娘。

学校和胡厂长的决定原校长最先知道,他当即找的校长,建议不要公开被资助的学生姓名,更不要让新闻介入。

十几岁的孩子敏感而自尊,她能接受把自己的苦难当众播放?虽然苦难不是什么丢脸的事,苦难和贫穷也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但这样做等于把他们的隐私公之于众,其它同学会怎样议论?原校长急切地说。作为一个普通老师,还是刚刚调进来的,他知道自己说的话没有什么份量。

果然,校长看了看这个年近半百,已经秃头的新老师,面露不屑,说:你这不是既想又想吗?人家要资助他们七年,付出的可是真金白银,难道不值得宣传一下?

宣传可以,但是能不能不要举行明天的全校大会,报纸宣传的时候不要出现学生的名字?原校长鼻尖上冒出了细密的汗,他恳求校长三思。

校长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边说:什么叫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现在可由不得自己了…..

原校长一听急了,大声说:能不能征求一下红霞的意见?看他愿不愿意把隐私公之于众?

校长说:你去征求呗!我不知道这么穷还有不想要钱的?

原校长立刻找到红霞,把事情跟红霞说了一遍。红霞已经知道有个企业家要资助她们,但她以为只是悄没声地每个月给个饭钱,原校长说让她写材料,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言,说出自己的家庭状况,她很吃惊!这还要宣传?把铁柱住监、玉霞投河这种事都说出来?

她能够想象事后同学们会怎样议论她。她觉得哪怕一天只吃一顿饭,不要胡厂长资助的钱,都不能把这些事说出来!

或者编点别的?只要能拿到资助…..毕竟你上学是需要钱的……原校长建议。

不!算了吧!我不要他资助了!红霞坚定地说。

原校长有点欣慰也有点难过,他想自己要是有能力,他都愿意帮帮这个小姑娘。可他当初也是遵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娶了大字不识的表妹,生了四个孩子,现在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苦苦支撑。

调到县城后,明显的入不敷出,老婆一辈子围着锅台转,没有打工挣钱的能力。没办法,原校长在自己的住室门口改了一间小屋,发挥他老婆的特长,每天下晚自习后卖面,多少挣一点,贴补家用。

他难过地对红霞说:老师真是能力有限呀!要不我情愿供你上学!

红霞说:老师,我不需要资助,我有钱!

是的,当时红霞口袋里还揣着玉霞打工的钱……这点钱不多,却能买下了她的尊严。

这场事让红霞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赚钱,赚很多很多钱,让姐姐和自己再也不用低头,过上不被人小瞧的生活。

来源:无北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