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祺内部,这款车被提到了最高优先级。官方花了重金资源来打造。尤其是智能驾驶,作为品牌价值的最大亮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驾能力也决定了整车的价值走向。
3月30日,广汽传祺最新车系向往系列下的首款车型S7上市,这是传祺品牌转型智能电动以来真正意义上的首款车型。承载着品牌定调和向上突破的使命。
在传祺内部,这款车被提到了最高优先级。官方花了重金资源来打造。尤其是智能驾驶,作为品牌价值的最大亮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驾能力也决定了整车的价值走向。
以传祺S7为例,我们能看到传统车企在智驾转型上的样本。它采取的策略是大力出奇迹,不管硬件水平还是产品功能设置,一定要顶格给予,否则消费者的感知就不强烈。激光雷达版车型是传祺S7智驾能力的最高体现,在硬件水平上已经向30万级别车型问界M7、理想L7看齐:
单颗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254TOPS,11个摄像头、1个激光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超200米)、3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全车共有27组车规级全视角传感器。
在产品功能上,传祺给这款车设置了极高的上限。在高速、快速路基本实现全程0接管;城区放心开,魔鬼路段也是从容应对;上市即开通城市、高速NDA功能。并且在年中会推出车位到车位功能。
要实现这样的智驾能力,传祺面临的挑战有3个:如何保证智驾功能的快速落地?如何保证全场景可用?如何保证带给用户最佳的驾驶体验?
目前活跃在市面上的智驾供应商差不多10家左右。而如果满足以上要求,供应商既要有专业的AI能力,又要有超强的工程落地积累。排除法看下来,传祺选择Momenta不难理解,作为国内第一个量产全场景高阶智驾的供应商,Momenta在这方面显然更满足传祺的需求。
智能驾驶里,行业有123梯队的说法,第一梯队的要求最高,必须满足全场景可用,并且足够安全丝滑,而且交付及可用。对照传祺给用户的承诺来看,显然是将自己置身第一梯队来要求的。
传祺S7向用户承诺“量产即可用”,背后是Momenta的无图方案与一段式端到端技术支持。这种方案减少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让S7的智能驾驶能力覆盖更广泛的区域,提升了在全国不同道路场景下的驾乘体验,真正做到“全国都能开,全国都好开”。
传祺S7目前能够实现城市NOA功能,能够应对大部分复杂路况。2025年年中,逐步推送“车位到车位”智驾领航功能,包括ETC通行;离车泊入;跨3层地库代客泊车等。
全场景可用是传祺给用户的第二个承诺,也是它给Momenta出的第二道题。
目前全行业能够实现这些功能的企业不超过3家。尤其是车位到车位功能。此前行车和泊车功能被分成两个不同的板块,因为此前行业采用的是高精地图,停车场附近的数据经常缺失,再加上无法识别抬杆问题。企业为了保证体验,单独将泊车板块剥离出来。
通过无图和算法升级,Momenta的智驾能力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并且已经建立了一个千万级场景数据库,用来训练障碍物识别能力,包括施工设施、碎石、动物等。保证其在全场景的可通过性。以此保证系统在任何场景都能开启使用。
在所有场景都好用,保证丝滑体验是传祺给所有用户的第三个承诺,也是他给Momenta出的第三道题。
目前业内主流的模型方案都采用的是两段式端到端模型,S7的一段式可以做到更接近人类的驾驶习惯,将感知、规划、控制融合为一个大模型,缩短数据传递过程,提升模型的场景认知能力,算法性能上限更高。
而且即便是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不同企业的底层架构设计也不一样,最终会反馈在车辆驾驶中的细枝末节处。为了发挥一段式端到端的能力,广汽集团在研发广汽星灵智行ADiGO GSD智驾系统期间,针对S7智驾大模型的开发,传祺将Momenta的一段式端到端算法做了整车级适配,开发了华为同源的执行拓扑架构。它就相当于人体四肢的敏捷神经元,让S7智驾执行链路大大缩短,信号延时大幅降低。
在全新拓扑架构的加持下,S7的跟车起步响应大幅提升。在泊车场景下,全新拓扑架构,能有效减少泊车过程中的起步和制动的顿挫,即使遇到减速带,也能丝滑通过。
2025年以来,长安、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企业先后发布全民智驾战略。甚至有企业喊出了7万级车型标配高阶的口号。这不仅是主机厂的狂欢,也是智驾供应商的价值拐点。但回到现实场景,虽然都叫“高阶智驾”,但产品能够实现的功能和带给用户的体验都不一样。这背后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在智能驾驶拐点,“传祺+Momenta”的组合无疑给行业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学习样板。
来源:圆周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