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万元志愿卡开售秒光!家长疯抢“改命指南”或“智商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4 01:14 3

摘要:2025年3月31日上午10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家长群里打响了——张雪峰团队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正式开售。

当我们的购物车还在等618的时候?张雪峰的家长早已经抢疯了!

2025年3月31日上午10点,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家长群里打响了——张雪峰团队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正式开售。

1.3万的“梦想卡”和1.9万的“圆梦卡”仅仅上架20分钟,全国20多个省份的名额就都被秒光,河南的家长甚至连APP都挤崩了!

于是有人自嘲:“抢张雪峰的课比抢周杰伦的演唱会门票还难,毕竟门票只能听歌,这卡很可能可以‘逆天改命’!”

不少爸爸妈妈吐槽自己千辛万苦抢名额的魔幻场面,比如有河北IP的妈妈定闹钟蹲守,结果页面卡成了PPT,疑惑道:“我连支付按钮都没看见!”

浙江IP的爸爸用5G+WiFi双通道,感慨说:“上次这么拼还是给老婆抢限量版包包!”

最绝的是广东IP的家长,直接雇佣大学生进行代抢:“每小时200块,比黄牛更专业!”

要知道张雪峰老师的志愿报名服务价格已经连涨两年,今年会再贵1000元,但是销量却暴涨了300%。

有客服透露:张雪峰本人的未来3年名额已经满员,他团队旗下的老师都已经成为了“平替”,这么一看,大家连张雪峰的影子都摸不着,这群家长到底在抢什么?

2016年,张雪峰凭借《7分钟解读985高校》的短视频一夜封神,把枯燥的升学指南讲成了单口相声。如今他早已不再是“老师”,而是手握350人团队、年入数亿的“教育界马斯克”。

其实张老师的人设身份有三重宇宙:

他有不少金句轰炸了当时浑浑噩噩的教育界:比如“学新闻?不如去当网红!”“文科都是服务业,简称‘服了’!”

而家长和大学生也都十分共鸣:“他说出了我们不敢骂的真话!”

员工上4休3、春节放假23天、年会撒钱2000万……这一系列的操作直接让当代牛马的打工人羡慕痛哭:“这哪是公司啊,简直就是乌托邦!”

一边给员工发词典笔,一边给家长卖万元卡。

让慈善的人设对冲争议,比如豪捐千万给母校和贫困生,却被网友怼成:“这是拿家长的钱来做慈善吗?”于是让自己更加多了不少关注,到底张雪峰是救世主还是生意人?

虽然张雪峰老师自己也说,我们的服务就是信息差和情绪价值,但是挡不住他的口碑确实好,也的确有不少人说受益匪浅,于是不少人疑惑,2万块买的真的是“内部机密”吗??

其实高校招生就像拆盲盒?只不过张雪峰成了人形说明书!

那为什么教育部的“阳光高考”平台是免费的,家长却宁可花2万块来买张雪峰呢?

这里就得怪高校自己耍的“小心机”了

比如专业改名大法:让“采矿工程”摇身一变成为了“智能能源工程”,本来马上绝户的“土木工程”又变成了“智慧基建管理”。

凡是现在和智慧、AI、人工智能挂钩的,就会让大部分家长被蒙蔽。

加上各种数据美颜术:比如就业率注水、转专业门槛模糊,官网比美图秀秀还能P,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被骗进去宰,当自己发现上当后,已经没有后悔药了。

除此之外,张雪峰团队还有自己的“信息武器库”:

例如全网抓取碎片数据,用AI预测分数线,号称“误差不过3分”

更绝的是人家有自己的核心杀手锏:独家整理的“冷门捡漏专业清单”,比如某985大学的“古生物修复”,的确极可能用低分来换一个高等学府的学子身份。

再加上对家长打一打心理战,做一下恐惧营销:声称“1分浪费=白考三年!”

然后再进行安全感贩卖:“宁可错花2万,不能错报一生!”的噱头,自然就有了信息和情绪价值的双重服务。

但不知我们大家有没有想过,当公开的信息变成了付费的特权,到底是谁在制造新时代的知识鸿沟呢?

如果从资本围猎的角度来说:教育焦虑就是最好的印钞机

从衡水中学到张雪峰爆红,中国家长的钱包永远在渡劫!

志愿填报早已不再是张雪峰的独角戏,而是万亿资本的新战场。于是就有人搜集了各种数据,把这套产业链来了一个大起底:

上游有数据公司贩卖录取的数据库,一份卖机构8万,转手家长就翻10倍

中游有培训机构批量生产“高考规划师”,300块拿证,时薪500元起

下游也有各种直播间刷火箭插队咨询,连麦1小时=普通人一月的工资

加上各种魔幻的商业模式,例如饥饿营销:号称2026届名额都卖光,如同当年抢房的场景一样,不少家长吐槽:“这究竟是卖房还是卖课呀?”

同时,还有各种风险转嫁的手段:未录取不退全款,条款比保险合同还复杂,这简直就是用精英知识把老百姓当猪宰!

如果你再对比一个数据就会更加震惊:

对于一线城市的家庭来说:2万=孩子一次的补习费

但是对于农村的家长:2万=全家一年收入

那当教育分层遇上资本收割,寒门到底还有没有选择的权利呢?

于是我们发出终极拷问:没有张雪峰的话,志愿填报真的会翻车吗?

如果拿官方指南和网红攻略来做对比:究竟是谁在逼家长做“赌徒”呢?

比如免费资源的“摆烂现场”

学校指导会就只有“冲稳保托”四字的真言,不知念了多少年

教育局系统数据更新更是缓慢、界面老的像Windows98

当然也有不少网红攻略

比如找各大AI支援助手,来询问一下免费版的“低配张雪峰”

或者找学长学姐打听:食堂好不好吃比专业排名更真实

又比如看看大学的贴吧:吐槽的评论比看官网更能防踩雷

当然也有不少反向操作,比如盯紧“改名的新专业”:可能是捡漏神器,也可能是天坑2.0

或者研究“考研率”:选择能保研的冷门专业,曲线救国

比如2025“阳光志愿”新政:高校必须公开就业率、转专业的难度

但同时还是有致命BUG:数据更新慢、解读门槛高,家长依然看不懂

可谓是逮住机会就反击,张雪峰老师推出了秘密武器:雇100个清北学霸来做“人形数据库”。

①乐观派:AI将让天价服务成为历史,未来人人都有人工智能版的“张雪峰”

②悲观派会忧虑:资本会垄断数据算法,教育分层呢也会愈演愈烈

来源:M君是方脑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