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片争议声中,华为Pura X 阔折叠火爆开售,人们开始掰扯余承东在发布会当天的那些话:人人买得起、感谢龙哥….
不跟风放卫星,回归市场需求
文|柳华芳「小芳侠」出品
一片争议声中,华为Pura X 阔折叠火爆开售,人们开始掰扯余承东在发布会当天的那些话:人人买得起、感谢龙哥….
那天余承东特别提及的鸿蒙版百度网盘新功能— “视频AI 笔记”,最近也开始被网友挖宝翻红。
说到看视频,让人想到的,要么刷短视频,要么充会员追剧,居然有人看视频还要记笔记,这都是一群什么样的学习狂魔?
搜了一下才发现,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用网盘上网课考研、考雅思GRE、考编、考公、考专八….人群规模不低于 4000 万。
无论临时抱佛脚,还是博闻强记的突击学习,用AI把视频一键转换笔记的功能都很适合他们,堪称网盘界的意外、笔记界的惊喜。
每年有几千万人在忙于考研、考编、留学考试等各类考试,有全职备考的,也有业余时间备考的,他们不止是在备考,而是要闯关改变人生路径。
在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的突击学习场景中,大家很容易焦虑,甚至被各种大师班忽悠。但其实大多数没必要高价报班,提高备考效率才是关键。
不少小红书网友分享自己的考研经验,将百度网盘视为考研宝藏软件,成为高校学子们的好帮手。在考研极限备考中,网盘 AI 笔记在关键时候是“救命”功能,在大病初愈的紧张备考中,还能偷闲喝杯星巴克。
比如考研数学是很多人头疼的科目,很容易理不清逻辑。但你在网盘打开视频,点右边的“笔记”,AI 可以很轻松的把解题步骤、解题技巧、核心要点、注意事项一一列出。
不光是考研这类硬刚需场景,忙碌工作、日理万机的我辈牛马,想学点心理学,考个心理咨询师,也可以一试。
看,AI自动生成了结构性笔记,对不同节点定义和分析,甚至生成了不同类型性格的差异对比表单。
还有AI脑图辅助,快速理解课程的要点和逻辑分类。
很多同学喜欢哈佛或麻省理工的公开课,这时 AI 笔记直接翻译成中文笔记资料,爽的不要不要的,英语不是那么溜,也照样可以吸收全世界的知识。
不止是学生党,最近刷视频看到,连反诈警官都用 AI 笔记上课了。
当下,笔记类产品满大街,印象笔记、腾讯文档、网易云笔记、Notion、onenote….林林总总,眼花缭乱。
对比之下,网盘 AI 笔记在基于高质量视频教程的快速学习方面,有些自己的优势。
比如体验的闭环化。打开电脑,左边视频,右边就是笔记,不用频繁切换笔记软件,更沉浸式学习。
加上可以编辑,导入附件,导出PDF,让它本身变成了可扩展的知识资源库。无论自我学习,还是做外文网站,都很有用,后面一点大多数人未必能意识到。
还有个意外发现——笔记还能分享到百度文库赚现金。
用完AI笔记,愈发感觉“网盘+文库”是百度很聪明的产品布局。
一是发挥文库验证过的知识经济生态优势,二是将网盘的资源和存储优势转为AI知识资产,形成UGC新生态活力。
甚至可能催生出一些新职业,比如AI笔记共享、海外课程笔记共享等等。
实用AI工具的作用有多大,很多时候取决于使用的人。
作为百度网盘尊贵的SVIP6会员,笔者用了一段时间视频AI笔记,顿感自己愧对会员等级,没用好网盘的学习价值。
当然,也发现和感知到AI笔记的一些小问题。
比如,视频AI笔记的入口太深了,打开视频播放界面才能进入。
其实完全可以设计一个AI笔记信息流页面,放进用户头像的触发下拉菜单,或纳入“工具”导航,更方便用户使用。
同时,AI笔记是消耗算力资源的,规模用户同时看同一个视频,AI笔记的初级生成版本是否可以复用?这样可以节省算力,也可以考虑加入类似wiki的用户协作,优化笔记。
当然,百度算力资源很丰富,我可能是杞人忧天、没必要想着替李厂长省钱。
当前, AI 产品众多,但除了搜索是被市场验证的真需求,绝大多数产品形态都没有得到验证,日活月活都拿不出来。
当南开、北大、华师....的学子们晒出自己的考研宝藏工具,我们看到网盘 AI 笔记这个产品已经在目标人群中大获好评。在行业高谈论阔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的共生命题之时,那些高智商的大学生们已经用 AI 进行超级学习了,他们已收获了让人惊呆的成绩。
冷静下来,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现实:AI 产品应该回归现实市场需求、贴近用户需求,做好用、实用、让用户离不开的工具,不能跟风追求放卫星式的大故事。
对AI产品团队来说,AI 是持久战,不一定非要惊天动地的大兵团作战,或许可以先小胜,用一个个小胜积累成大胜的机会。
这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保持战略耐心、培育成长机会,正如《道德经》中云:大器慢成,大音希声。
来源:柳华芳思想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