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祝阳镇,有一位退休返乡的老党员,他怀着对家乡历史文化和传拓技艺的热爱,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将传拓技艺化作乡村文化振兴的“金钥匙”。他,就是退休干部党员——吴秀新。
岱岳融媒讯:在祝阳镇,有一位退休返乡的老党员,他怀着对家乡历史文化和传拓技艺的热爱,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将传拓技艺化作乡村文化振兴的“金钥匙”。他,就是退休干部党员——吴秀新。
“泰山传拓有着悠久的历史,像这个符号,东岳真形图,也是咱泰山的标志。它是个象形字,天地之间,东岳泰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祝阳镇中心小学传拓课堂上,吴秀新正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制作拓片。孩子们将宣纸轻覆在石刻上,鬃刷细细捶打,墨扑徐徐晕染,当纸张揭起的刹那,古老的文字图案跃然纸上。
祝阳镇中心小学学生 徐圣昊
“今天老师教给了我传拓艺术,我成功拓制出了这幅作品,我觉得很有意思。”
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吴秀新这名老党员宣传推介的重点。吴秀新借助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服务家乡的情怀,开办青少年传拓课堂,把中国最古老的印刷术“传拓艺术”传授给学校及研学的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已开办85期传拓课堂。
作为土生土长的祝阳人,吴秀新深知家乡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井家洼村,依托祝阳镇“传拓之乡”品牌建设,吴秀新推动建设传拓体验馆,发展传拓产业,传承传拓技艺。
祝阳镇井家洼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李信忠
“吴秀新老师退休之后,积极投身家乡文化建设,带领我们谋划传拓产业,规划建设井家洼探源馆,设立传拓体验馆,每月开展一次儿童研学体验,带领村内的闲赋老人们,利用业余时间制作拓片,获得额外收入。”
为了挖掘家乡文化底蕴,吴秀新走遍祝阳镇56个村庄中的30余个,探访古迹、收集传说。同时,他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泰山学院周郢教授指导、协助祝阳镇创建了“泰安市祝山石大夫文化研究院”,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协助注册了30余个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商标和版权,为文旅产业的发展筑牢知识产权基础。
中共党员
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院长 吴秀新
“通过走访,我发现大多数村老人、孩子比较多。如何让这些老人、孩子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我们祝阳镇传拓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在井家洼村、祝阳镇中心小学、神秀山泉和镇文化站,打造了4个传拓示范基地,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青石板上“揭”下的文化密码,正在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在吴秀新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老党员加入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
“我有着50年的党龄,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继续发挥余热,把传拓事业发扬光大,为家乡的文化产业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岱岳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