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科技赋能,增产增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17:37 1

摘要:漬水潜育型:开沟排水,消除涝渍和有毒物质;矿毒污染型:切断污染源,结合客土、施用石灰等;缺素培肥型:增施有机肥并平衡施肥,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瘠薄增厚型:采用聚土垄作或横坡耕作,增厚土层,增强抗旱能力;盐碱地: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改良土壤(如北大荒泰来农场案

中低产田追赶高产量田需采取综合措施,结合土壤改良、科技创新、农田基建及政策支持,具体路径如下:

根据中低产田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

漬水潜育型:开沟排水,消除涝渍和有毒物质;矿毒污染型:切断污染源,结合客土、施用石灰等;缺素培肥型:增施有机肥并平衡施肥,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瘠薄增厚型:采用聚土垄作或横坡耕作,增厚土层,增强抗旱能力;盐碱地: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改良土壤(如北大荒泰来农场案例),或种植耐盐碱作物如苜蓿进行草田轮作。基建完善:实现田块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增强抗灾能力;地块规模标准化:南方最小地块10亩、北方30亩以上,适应机械化作业;科技赋能: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结合智能灌溉系统提升资源利用率。牧草轮作:在中低产田种植等饲草,提高生物量并改良土壤(如河北黄骅盐碱地案例);抗旱品种选育:研发抗旱抗逆品种,配套旱作节水技术(如中西部旱区推广);混播补播管理:利用牧草补偿性生长优势,增强产量与生态可持续性。国家专项支持:如“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推动红壤扩库增容、生物障碍消减等技术研发,目标带动2500万亩中低产田改良;社会资本参与:中化化肥等企业推出全程增收方案,通过绿色增产路径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示范推广机制:建立,集中展示技术集成效果(如山东威海案例)。

综上,中低产田改造需以科技为核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辅以基建投入与政策引导,方能释放其巨大增产潜力,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来源:乡村青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