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刊发中共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党委理论文章:做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都市农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9 01:01 4

摘要: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加快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贵阳要做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都市农业这篇文章,聚焦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农旅及其他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加快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贵阳要做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都市农业这篇文章,聚焦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农旅及其他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奋力在乡村振兴开新局上展现新风采。

积极发展种植业,筑牢农业根基。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事关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聚焦稳面积、优结构、提单产、强设施,从品种、基地、品牌、技术等多方面发力,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稳定粮油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进“五个示范”党政领办示范田建设,集成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推广“粮(烟)+菜(麦)”等轮套作,实现粮油稳产丰收。抓好特色种植,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突出特色蔬菜品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布局季节性缺口蔬菜保供基地,推动蔬菜提效增量。强化猕猴桃、葡萄、桃、枇杷、草莓等果园提质增效,做优区域公用品牌。强化技术支撑,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持续开展“揭榜挂帅”,突出改良种、改技术、改肥力、改设施,探索发展植物工厂、垂直农业,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场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夯实生产基础,狠抓耕地保总量、保质量、保永久基本农田、保占补平衡、保依法用地“五保”,推动高标准农田与大中型灌区有效衔接,发展水肥一体化高效农业,提升综合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

展开剩余64%

稳定发展养殖业,推动绿色转型。养殖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生猪、肉鸡、水产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养殖业绿色化、规模化、设施化。强化主体带动,推行“大企带千场、千场带万户”养殖模式,推动生猪等稳产增效、肉鸡扩群增产,发展高品质肉牛、肉羊,实现“四肉”产量稳定增长。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原则,推广“畜—粪(肥)—果(蔬)”生态循环模式,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攻坚水产保供,大力发展以鲟鱼、鲈鱼、虹鳟为主的工厂化、设施化养殖,用好山塘湖库发展“四大家鱼”,推广稻鱼综合种养,促进水产补短增量。

突出发展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聚焦“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力发展“三品一菜”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做强调味品,围绕“辣椒+”开发系列产品,扩大辣椒素、花椒精油等高端调味品产能,支持企业集群化发展,打造“黔字号”调味品和“贵州酸汤”品牌。做大饮品,围绕乳制品、刺梨汁、猕猴桃汁、抹茶等重点,加强主体培育和品牌整合,打造绿色生态、特色功能系列中高端饮品。做精休闲食品,支持发展鲜肉精分割、冷鲜上市,做好肉、皮、毛、骨、血等精深加工,发展烘焙代餐航食和方便米粉、速冻主食、杂粮糕点等粮食加工,开发富硒食品、特色糖果、香辣系列等伴手礼产品。做好预制菜,探索制定地方特色预制菜标准,主推蹄髈、辣子鸡等预制黔菜“大单品”,创新开发减盐、减糖、低脂、有机等系列健康预制菜产品,发展小吃型、休闲型、时尚型预制菜。

加快完善流通业,畅通市场供销。聚焦城乡流通、农产品稳价保供、仓储物流、农产品外贸“四大体系”,构建内外循环畅通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健全城乡流通,加快供销社基层社网点建设,健全“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网合一”服务体系,实施直播电商“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农产品上行、生活用品下行。强化稳价保供,联动域内域外生产,推进惠民生鲜店增点扩面,强化产销对接、质量监管,完善“基地+批发市场+市场销售”农产品保供体系。夯实仓储物流,完善产地预冷、提升批发仓储、优化城市配送,构建干支融合、四级适配的农产品流通和城市配送网络,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发展出口贸易,加快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农产品跨境物流通道,培育贸易主体,打造出口品牌,发展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保税加工和出口贸易。

大力发展农旅及其他服务业,拓展多元业态。围绕乡村旅居、现代种业、山地智能农机等新业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力发展乡村旅居,以农村“五治”为抓手改善人居环境,引导乡村旅居产业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健全乡村“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擦亮“爽爽贵阳·旅居生活”品牌。创新发展现代种业,依托崖州湾贵阳粮油作物试验基地等,深化与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省农科院等合作,以生猪、水产、辣椒等为主攻方向,推动“保育繁选检推”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持续打造全省种业高地。一体发展山地农机,用好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平台,建好中国农机院贵阳农机研发制造中心,推动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打造全省山地智能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示范区。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