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政协 第一章千峰集翠第一节 山峰摘要:历史地名。位于龙山街道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校园内。今校园南端最高点雉山亭位置即古雉山山顶。雉山是长兴县名山,南宋《嘉泰吴兴志》卷四•山记载:“雉山在县北五里,高五百尺。《山墟名》云:以山形类雉。梁陈故事云:梁武帝时有童谣曰“鸟山出天子”,江表以鸟名山皆凿
清代绢本设色长兴地图上清晰标注雉山、子山 、鼓吹山、金莲山等位置
九、雉山历史地名。位于龙山街道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校园内。今校园南端最高点雉山亭位置即古雉山山顶。雉山是长兴县名山,南宋《嘉泰吴兴志》卷四•山记载:“雉山在县北五里,高五百尺。《山墟名》云:以山形类雉。梁陈故事云:梁武帝时有童谣曰“鸟山出天子”,江表以鸟名山皆凿,惟此山不凿。陈高祖此山人也,上有追赠。”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雉山在县北,与城相接,高五百尺,周二里。张元之《山墟名》云:雉山以形类雉,故名。”长兴县署驻地雉城,雉城以紧邻雉山得名。兼长兴县帝王陈霸先“鸟山出天子”的谶言,长兴县历代都将雉山认定为长兴县城地望,题咏诗歌很多。
雉山闲居
明•曹孔璋
林响溪雨来,萧萧竹窗暝。
瑶琴倦不弹,石栏慨犹凭。
烟深鸟依树,花落风满径。
隔岸谁诵经,冷冷发清磬。
雉山怀古
清•钱芝
东南王气黯然消,剩水残山见六朝。
谁使痴儿承伯业,空留丽曲答童谣。
护持圣井余贫衲,指点荒陵有野樵。
怅触西风凭眺远,独吟瘦马本无聊。
除日度雉山岭二首
清•鲍鉁
一
岁时人尽有,而我独无闲。
冷日开晴雾,春风凛客颜。
登临当蠟底,喝道出松间。
清•鲍鉁《除日度雉山岭》(骆炜 书)
二
按堞询遗谶,萧梁未凿山。
单椒禅窟近,丛木磨盘深。
问法缘难假,尝茶迹未沉。
连冈穿密篠,野径转疏林。
涧复流波阔,长桥亘十寻。
春郊晚晴偶步
清•朱承瑗
雨后闲移屐,西山卷夕岚。
断霞明雉岭,流水长龙潭。
花雾融城湿,芜烟匝野含。
斜阳迎又送,一路落红酣。
山居
清•钱琴
我本雉山民,幽居在空谷。
南山春种豆,北山秋有获。
清酒瓮常盈,醉后依檐宿。
竟日悄无人,白云锁茅屋。
十、子山历史地名。位于雉城街道北门小区东端,太湖中路南侧,护城河北岸。子山古为长兴县城北阙屏护,地名由来无考。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子山在县北一里,高一丈,周五里,与雉堞相接。万历三十四年知县熊明遇建浮图及金莲寺、箬溪书院、松水社堂。”子山以其独特地理位置成为长兴县城北郊主要文化活动场所。明清时县署重要祭拜场所多建于此,古建筑屡废屡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开垦种植及采石,子山原本低矮的山体被凿平,今山体不存。
子山图 选自清康熙癸丑年(1673)《长兴县志》
读子山碑
明•曹司荐
贪听烟上鸟,因得石亭碑。
篆久书痕涩,苔深解意迟。
野棠喧暮鹊,堤柳蔽新枝。
独有河阳地,能坚百世思。
明•曹司荐《读子山碑》(许智勇 书)
子山新霁
明•曹司荐
爽气豁蒙郁,偏分溪壑清。
远山疑澣出,空翠以寒生。
湿去林光滑,云归鸟背轻。
南池贪夕照,漾漾妮余明。
子山溪上
明•丁文鼎
扶杖来篁渚,悠然兴不穷。
试茶就野灶,觅句得疏钟。
山气蒸新笋,波光饮断虹。
追随同老衲,一洗世缘空。
子山杂咏(录一)
清•张蒙明
霭霭松林曲径通,乱丛飞翠控诸峰。
晓烟鹤舞凌风后,一棹清溪欵乃中。
初冬偕游子山(四首)
清•吴正方
一
闭户耽闲适,霜晴出偶然。
漫呼童曳杖,待与客随肩。
喧避城东市,清行水北天。
循途迂绕渡,不上翦青船。
二
微有峦头起,坡循坦迤连。
圆沙清抱水,古木瞑含烟。
既揽幽怀惬,仍趋健步先。
荐春遗址在,杂坐石崩骞。
三
霜重林烧赤,潦收潭镜寒。
城形坚雉拱,塔势回雕盘。
畈旷秔初获,篱香菊未残。
物华行冷去,习静恋游观。
四
遗像肖名神,崇祠古木间。
烟云无变态,尘土不蒙颜。
胜国历年久,清时尸祝还。
琴堂留淑范,堪立懦廉顽。
子山步月
清•臧吉康
良夜清如此,将眠又好游。
钟声迟月上,塔影界溪流。
僧返闻推戸,渔喧正泊舟。
几回抛不去,风景足句留。
子山图 选自清同治《长兴县志》
十一、五峰山位于雉城街道西部五峰居民区,是长兴县城西部,自大西门向西延至画溪大道沿途五座小山丘的合称。南宋《嘉泰吴兴志》卷四•山记载:“五峰山在县西一里五十步。《括地志》云:仙人姚紾所居。陈国子博士虞寄《报德寺碑》云:’四鹤齐飞,五峰相映’。”五峰山以南朝陈学者虞寄的典故命名。五峰山紧邻县城,林壑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古代一直是长兴县历史文化圣地。诸峰曾建众多寺院、亭台楼阁,同时城中达官贵人也竞相于山麓沿途建造私家别墅。著名的如清凉禅寺、紫金讲寺、松云庵、九峰禅院、洗心亭、西郊别墅、留云堂等。与五峰山相关地名众多,沿山建历代寺院、亭台楼阁、私家园林等,历代题咏五峰山以及山中建筑诗歌不胜枚举。
五峰山留下的文化遗产:《长兴州修东岳行宫记》碑 赵孟頫书(长兴县博物馆藏)
五峰山
元•沈贞
亭亭五峰山,磊磊一卷石。
郁郁岭上松,憧憧路旁客。
昔为游观地,今作兵戈址。
惟应钟灵秀,潜英閟神宅。
九日五峰山登高用杜牧之韵
明•顾应祥
五峰山头云乱飞,绝顶远眺秋光微。
有酒无菊亦何害,赋诗弈棋忘却归。
落帽漫尔纪奇会,挥戈谁解留残辉。
功名一笑已抛掷,莫遣辎尘侵我衣。
登五峰山
明•谢肇淛
出步息尘机,登山看落晖。
松风侵佛幌,花气上人衣。
野水萦桥合,寒云护洞飞。
仙踪知在否,吾意欲忘归。
五峰晚眺
清•孙光旭
平冈闲步久,浓翠湿秋衣。
草偃知蛇伏,烟分见鸟飞。
溪声入暮急,野色隔林微。
村叟来相讯,予今早息机。
九日登五峰山望湖亭
清•许文修
石径行来日半斜,凭高极目望天涯。
云连震泽三千顷,烟锁龙城十万家。
远树参差横积翠,层峦缥缈散轻霞。
须臾风起寻常事,落帽何心怀孟嘉。
五峰山步月
清•钱廷玉
山花几处发,山月几回圆。
时时玩山月,顾影不知还。
欲落尚未落,系在松阴间。
微风溪上来,郁郁生寒烟。
愿言饮美酒,醉向月中眠。
登五峰山顶 (四首)
清•张度
一
苍龙作势从天来,近城忽尔围屏开。
山回峰转缘城拱,清润直接庭阶苔。
二
神游东海山,飘渺蓬壶仙。
淜湃不可到,此得登层巅。
三
陡然矗上三千丈,东西洞庭遥相向。
跬步直欲叩天关,金阙玉节云霞降。
四
上望清溟何所有,猎猎罡风刮耳吼。
回首尘寰势若走,大笑蝇声城一斗。
五峰福地(陈鲜忠摄影工作室供图)
十二、松云山历史地名。位于雉城街道五峰居民区。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松云山在县西二里,即五峰山支,龙山麓有松云庵。”松云山属五峰山支峰,明清时山顶建有著名寺院松云庵。
松云山
清•胡培因
西郭多幽趣,浓阴杂翠微。
云藏松下屋,风掩竹边扉。
夕照侵苔径,清凉透苎衣。
盘桓情不尽,悟道欲忘归。
十三、金莲山历史地名。位于龙山街道体育场社区金临小区内。金莲山属城北雉山东衍生成的小丘,以形如平原漂浮的金莲得名。2000年长兴县城北扩,环金莲山周边建成金临小区,金莲山山体消失,山峰成为小区中心的高台。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金莲山在县北一里,塔院书院以此得名”。金莲山古代因地理位置独特,明朝曾建金莲宝塔及莲峰寺,是城北主要的郊游场所,文人题咏很多。
金莲松翠
清•鲍鉁
数里横遮阁,苍苍直到巅。
风涛终日起,知与五湖连。
寒食怀丁四
清•王炯
去年寒食君访我,挑灯话久月西堕。
无端寒食又经年,思君北望指金莲。
金莲山上烟树苍,金莲山下溪流长。
溪流烟树两不见,红雨接天春茫茫。
十四、鼓吹山(花菇山)历史地名,今名花菇山,位于龙山街道双拥社区。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鼓吹山在县西北二里,高五丈,周三里,与陈墓相望。岁时祭享,鼓吹相闻,故名。”大雄寺正据其下,山下有乳泉井。《吴兴掌故集》有南朝梁时,文帝陈蒨年轻居乡,出行至县署拜访县令到仲举,伴随天际鼓吹相闻故事。鼓吹山南麓唐宋时建有大雄教寺,寺院明初迁入县城。约民国时,古地名鼓吹山渐讹称花菇山,现在古地名无人知晓,不再使用。
鼓吹山
清•王璞
兴王一代启山灵,鼓吹何疑说不经。
慨自歌声残玉树,平冈长作寂寥青。
鼓吹山(花菇山)(陈鲜忠摄影工作室供图)
十五、白莲山位于龙山街道高山岭居民区白莲冲自然村,也称白莲冲。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白莲山在县西二里,下有白莲池,今湮没”。相关白莲山最著名的故事是“章惇葬母”。章惇是北宋名臣,担任湖州太守多年,久不升迁,后得高人点化,葬母墓获得“头顶灵山,脚踏白莲”谶语,之后章惇便官运亨通,达宰相高位,逝后也葬长兴,章惇墓位于现水口乡顾渚村石马头自然村周家山东坡。
白莲冲
清•鲍鉁
青山数里白莲冲,一路丹黄杂树重。
童竖牧牛无定迹,芻荛谈虎有行踪。
雁头叶败犹铺水,马尾松高欲化龙。
没骨张僧繇已远,天然工秀爱南宗。
十六、扎网山扎网山,位于龙山街道北部。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扎网山在县西北三里”。以县志所记,具体位置应在鲤鱼山以北山丘。
扎网山
清•鲍鉁
行行古曲涧,杳杳陟层岗。
落日重湖白,秋田万顷黄。
浮踪牵吏牍,幽舆托诗囊。
齿豁输林叟,渔樵不出乡。
十七、掌山古名這山,又名獐山。位于雉城街道五峰居民区。山属雉城街道与小浦镇界山,主体属小浦镇。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這山在县西十二里,高五丈,周六里。旧志云:仙人姚紾指曰這山,作頳山,俗呼为掌山(张志)。”掌山是长兴县城最西侧山峰,海拔109米,是长兴县城西侧主要屏障。
掌山
清•鲍鉁
夹岸浓阴湾复湾,绿波演漾一舟闲。
行穷罨画溪深处,面面看云过掌山。
十八、磨盘山位于龙山街道学苑社区。磨盘山是长兴县城北门户,以山顶平如磨盘得名。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磨盘山在雉山北,去县北十里。顶平如磨盘,上有僧庐。”明清时磨盘山顶曾建通圆寺、白云庵等。磨盘山为长兴城北名山,扼长兴县北要津。明嘉靖、隆庆之交,著名文学家归有光、小说家吴承恩共治长兴县,曾至磨盘山剿匪。清末太平军踞长兴县城,曾以磨盘山作为北部主要军事要塞。2010年,长兴县城区向北拓展,环磨盘山周边建成诸多现代城市小区、政府机构、学校等公共服务场所。现磨盘山山体仅存东北一隅及“磨盘山路”的路牌标志。
磨盘山路(蒋争鸣 摄)
登磨盘山
清•王廷瑜
平生登陟兴偏饶,北渚探奇未觉遥。
人上磨来真似蚁,马当盘处却如雕。
直从雉堞舒双眼,欲借湖流饮一瓢。
小住白云①寻去路,心情多半狎归樵。
注①:白云 磨盘山庵名。
登磨盘山
清•丁豸文
行尽寒林路,峰高别有天。
湖光浮树杪,村落聚人烟。
樵唱暮云隔,估帆残照悬。
莫言秋冷淡,红叶似春妍。
九日集䜩磨盘山
清•丁起岩
选胜登高会,纡盘石磴重。
黄铺平野穗,青绕隔溪峰。
花雨沾晴屐,松涛入午钟。
白衣林麓至,聊借酒为容。
磨盘山看梨花纪游(排律)
清•钱森
月在终宿望,候暖人宣畅。
天气杂晴阴,駘荡花魂养。
望里白毫光,遥指梨云放。
兴起有竹林,奇赏乐分饷。
少长共招邀,风期联倜傥。
匏樽举可属,足息清桡漾。
到岸再支筇,盘峰近可仰。
何虑百曲旬,嶙峋盘辟上。
身高更举头,万象一昭旷。
花光弥川原,树簇千村傍。
团结顶漫漫,疏散行间抗。
时带桃一枝,暂掩柳几桁。
红绿益鲜新,颜色恰衬映。
田畴绣错齐,溪流经滉瀁。
苍宫郁森秀,岩峦围暖障。
眼底图画真,点染天工亮。
活泼不须言,临摹李吴②让。
赏非山泽臞,岂易搜无长。
捆载逝将归,轰闻长子将。
路好步仍舒,登舟竟流浪。
少焉篷始鸣,白雨跳鸟榜。
巾履脱沾涂,游踪各无恙。
岂藉涤烦襟,抑或假跌宕。
无非天善全,胜寻保宠贶。
弯跧柔橹移,风叶便轻荡。
注②:李吴即 李思训、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
九日磨盘山登高
清•吴正方
近溯澄溪起鹢舟,高登盘顶节同酬。
湖光远泊林端挹,野绣平铺杖底收。
渔浦寻穿枫鬼径,洞庭望忆橘奴洲。
渺然括起春游梦,不见黄花忘却秋。
舟中望磨盘山
清•鲍鉁
一峰当水曲,丛木隐僧寮。
细雨浓岚湿,轻风溽暑消。
前尘虚蠟屐,暇日订兰桡③。
指顾山城近,沿洄第几桥?
注③:兰桡 主要意思是小舟,常被用来代表船。
登磨盘山
清•卢壬林
山盘如磨石玲珑,一带溪流竞向东。
云树萧疏烽火后,烟峦惨澹夕阳中。
寒林有鸟孤枝借,古寺无僧万籁空。
四顾茫茫谁与语,敢将尘劫问苍穹。
登磨盘山
清•王廷瑜
平生登陟兴偏饶,北渚探奇未觉遥。
人上磨来真似蚁,马当盘处却如雕。
直从雉堞舒双眼,欲借湖流饮一瓢。
小住白云寻去路,心情多半狎归樵。
十九、架子山(大福山)又名大福山、大腹山、伏龙山、护龙山、回龙山等,今民间俗称架子山。位于龙山街道西峰坝居民区。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大福山,一名伏龙山,在县西十里,高三十丈,周十五里。俗名大腹山(谭志)。”大福山是长兴西北诸山隆起的最高峰,海拔122米。以鸡笼山、大河山外接长兴西北的互通山山系。古代堪舆学以山体是长兴县城达西北山系龙脉节点,俗呼为伏龙山,其他名称多为讹变。
采药大布山(排律)
梁•吴均
我本北山北,缘涧采山麻。
九茎日反照,三叶长生花。
可用蠲忧疾,聊持驻景斜。
景斜不可驻,年来果如驱。
安得昆仑山,偃蹇三珠树。
三珠始结荄,绛叶凌朱台。
玉壶白凤肺,金鼎青龙胎。
韩众及王子,何世无仙才。
安期傥欲顾,相见在蓬莱。
二十、徐氏山位于龙山街道。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徐氏山在县北士林之西。”以县志记载来推断,徐氏山当紧邻白石山,为今合川公路南侧矮丘。
望徐石山
元•沈贞
西山多爽气④,朝日敛晴岚。
且作眠书望,还胜拄笏看。
注④:爽气 即雾霭。
二十一、白石山位于龙山街道西峰坝居民区。今白石山既是山名,也是自然村名。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白石山在县西十七里,石可烧灰(张志)。”白石山以山多白石得名。古代曾采太湖石,二十世纪后期是长兴县重要采石场,今山体基本消失,形成一个大矿坑。
白石山怀古
元•沈贞
艮岳当年事,冤深花石纲。
国亡人已尽,峦岫缦如霜。
古地图中五峰山、大福山、磨盘山、白石山、隔山点位
位于龙山街道渚山村车渚里自然村西。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车渚山在磨盘山北,去县十二里,山南为上冈步、士林村、吟诗巷,前代士人多隐此(张志)。”今存地名车渚里自然村。车渚里是清长兴籍著名诗人王豫故里。相关地名渚山、隔山、夹山、王豫墓等。
过王立甫⑤先生墓(并序)
清•丁岕
序:乾隆癸丑冬,伯父崙峰家大人醉山先生悯孔堂山人臮其配姚柎衬暴露,捐资合葬于车渚邨之阳,伐石表之,今夏过其地感赋云。
广陵悲作客,车渚为招魂。
白骨有时尽,青山亘古存。
途穷忧患迫,才大布衣尊。
徐淑欣同穴,双松识墓门。
注⑤:王立甫 即清代长兴著名诗人王豫。
二十三、隔山(夹山)历史地名,今名夹山,位于龙山街道渚山村,属龙山街道与水口乡界山。清同治《长兴县志》卷十•山记载:“隔山去县十五里,在爬儿山东北,高七丈,周二里三十六步(张志)。”隔山约于清朝后期渐讹变为夹山。相关地名夹山、夹山漾、隔塘等。
隔山自遣
元•沈贞
隔山真欲与世隔,愚溪未必能人愚。
庞公自不入城府,尧夫尚肯游京都。
草庵高卧头并白,酒盏频拈颜复朱。
小桃自向东风笑,不管东风二月徂。
来源:读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