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追光 | 单于涵:研史自塑,梦启霁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06:23 1

摘要:中学时期,单于涵就自觉与历史缘分不浅。在高中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她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悄悄生根发芽,并在朝更暮替间默默向下拓展,向上拔升,这使她对历史教育心往神驰。“在这个大肆宣扬‘文科无用论’的时代,我始终觉得历史这门学科是能够‘养人’的。”她如此坚持地说道。于历

历史灰烬的余温中

她回溯前人沉潜深流的智慧

手捧芬芳,烧灯续昼

日夜兼程的缝隙里

她窥见个体修身自塑的霁光

铢积寸累,春山可望

她就是来自历史212班单于涵

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连续三年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浙江省第十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浙江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
竞赛金奖

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金奖

浙江省第九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杭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精进杯”学生学术成果评选
(校设最高规格科研成果评选)
本科生组一等奖

杭州师范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

杭州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静水流深,研史蕴华

中学时期,单于涵就自觉与历史缘分不浅。在高中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她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悄悄生根发芽,并在朝更暮替间默默向下拓展,向上拔升,这使她对历史教育心往神驰。“在这个大肆宣扬‘文科无用论’的时代,我始终觉得历史这门学科是能够‘养人’的。”她如此坚持地说道。于历史学习者而言,历史无疑是滋养灵魂的精神沃土,深耕于这片大地,终能吸吮养分,润草生花。

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对同一段历史解读的视角也就更加丰富,建立在现有阅历的基础上的思维更加得以发散,同时体验与感悟也在思考深度的延伸里逐步充盈。为了探求事实、触摸真理,单于涵通常需要全面客观地去思考问题,甚至推翻自己固有的认知,去结合线索、去分析原因,最终叩响真谛的大门。单于涵认为,她的竞赛指导老师姚永辉给了她很大启迪与力量。竞赛期间,单于涵所在的队伍数次堵塞在瓶颈,又几度绝处逢生。姚老师“努力且释怀”的箴言在她的心头镌刻下很深的印记,她甚至还把这句话翻译成了英文版“Strive&Relieve”设成手机屏保常伴左右,时时提醒自己大胆尝试,大步向前。这珍贵的五字隽语抚平她的焦躁不安,慰藉她的迷茫忐忑,如今摩挲,仍有余温。“可能这就是腹有‘史书’气自华吧。”她笑称。

出于对未来就业的考虑,单于涵早在入学之时就将读研纳入了自己的发展规划中,她想借此机会锻炼和提升自己在历史教学上的技能。为此,在整体把握自己绩点与综合类奖项的基础上,单于涵在暑假期间还尝试报名了一些夏令营,顺利拿到了优秀营员的荣誉。学院推免研究生的细则出来之后,她便着手递交资料,并认真搜集各大高校的预推免信息,一边填报信息,一边准备参加面试。

单于涵坦言,自己面试的经验比较匮乏,对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也有些担忧。因此,她虚心地请教了擅长演讲的朋友,并根据朋友关于稿件修改、临场状态的建议,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此外,单于涵还预约了图书馆的自习室,并特意带一面小镜子过去练习,让自己在反复的雕琢中努力达到落落大方的状态。她常常直视自己的眼睛,定定观察面部的细微表情,挖掘一个扬眉背后蕴藏的含义,解码一个微笑给他人带来的情绪体验。这个方法给她提供了更多自我审视的机会,也反馈给她更多他人视角的答案。每一次与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对望的时刻,单于涵都能从深色瞳孔中看见自己引以为傲的历史学习者的平和与稳重,能看见自己渴望胜利的火光在熊熊燃烧。每一次与自己视线的碰撞,她都为自己的信念镀上更深的一层金色,为自己的底气加上更重一块砝码。在这个过程中,单于涵目光不再飘移躲闪,取而代之的是冷静、笃定和决心,她蜕变成更加自信的自己。

当被问及成功保研的关键是什么,单于涵表示是“稳住心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坦言:“每位参与竞争的同学都是经过层层筛选重重考验,并最终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在面试心仪院校中遇到实力强劲的对手,难免让我有些许自惭形秽。”但单于涵并没有为此退缩或逃避,而是重新燃起斗志,愈挫愈勇。因为她深信,角逐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让参赛者争得头破血流,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窥见外界的窗口,从他人的优秀之处汲取智慧,使自己的欠缺之处得到弥补,承认自身的渺小,但明白渺小同样伟大。“只要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来就无憾了。”带着这样坚定的信念与决心,单于涵驭好舵,鼓起帆,无惧风雨飘摇浪起潮落,一往无前地驶向海洋,最终成功停泊梦想的彼岸。

学润生活,硕果盈枝

单于涵不认为“生活”和“学习”是对立的两面,也不认为一定要泾渭分明地分开两者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规划者”。她说:“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学习最大的场合,两者并不冲突。”因此,单于涵从不机械地将“学习”框定于简单的看文献、写论文或是上课之类的活动,也不将其标记成一项高悬头顶时时刻刻敲响警报的任务。她始终认为,“学习不仅包括课堂上学习的传统知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懂得为人处世也是一种学习。”当生活中有了学习,时间才会被赋予意义,才会真正开始流动。

单于涵在这条漫漫保研追寻路上,也曾陷入焦虑与迷茫。对她而言,能够有效纾解压力的方式就是“输出情绪”。她向挚友倾诉心扉,并认真分析自己的情绪,以坚定目标后再度扬帆起航。这一路长跑中,单于涵有家人的支持作为坚实后盾,以朋友的鼓励作为自己的充电桩,亦有师长的指引作为指向标。

此外,学科竞赛的经历体验也在她的逐梦小径上播下种子,绽放出花团锦簇。他们的竞赛项目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收集了很多民间故事,并对这些故事进行整合、收录、改编,最终通过设计完善,顺利落地授课。在这过程中她也始终坚持打磨教学技能,淬炼专业素养。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活山重水复,但前路或许是柳暗花明。“大学是一个充满未知,同时也充满了可能性的地方,一定要多多尝试自己没有尝试过且有兴趣的领域,也许今天一个无心的、简单的尝试在未来会给你巨大的反馈和惊喜。”单于涵如是说。这一路坎坷不断,荆棘载途,单于涵从未气馁,日后,她也将褪去浮躁,持守练达,继续行走在独属自己的道路上。

文字:潘学而

图片:单于涵

编辑:陈可睿

初审:林贞希 魏凯芸

二审:李悦

终审:卢晚秋

微博:杭师大人文团委学生会

投稿邮箱:renwenxmt@126.com

人文追光,你我同行✨

来源:乐观的原野Rj2q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