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有感于小学生去农村游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9 06:13 2

摘要:不知朋友们是否关注过近些年的乡村游学,尤其是小学生的“研学”活动对农耕生活的错误解读?从电视上播放的节目看到,许多十岁左右的小学生,在农民的指导下学插秧,在稻田里摸鱼,在脚踩式脱粒机上脱粒,等等。也许他们事后会感叹,原来种田很轻松,很好玩,根本无法理解古诗“锄

也许有人会说,这话问得太幼稚了,谁不知道粮食是通过播种、管理、收割得来的。

是的,这是庄稼播种收获的普遍过程。但并不如此简单轻松,之所以这样问,实属事出有因。

不知朋友们是否关注过近些年的乡村游学,尤其是小学生的“研学”活动对农耕生活的错误解读?从电视上播放的节目看到,许多十岁左右的小学生,在农民的指导下学插秧,在稻田里摸鱼,在脚踩式脱粒机上脱粒,等等。也许他们事后会感叹,原来种田很轻松,很好玩,根本无法理解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何创作出来。

孩子们生活的世界,充满阳光灿烂,种田也成了诗情画意。机械化、电子化时代,他们的“研学”所见到的只是播种和收割的样子,真正农耕时代的播种和收获是另外一回事,其间还包括水稻生长时期的施肥、喷药、除草等更为漫长、繁重的田间管理,每一粒粮食的获得,真真切切是用汗水换来的,并不是今天的人们所见到的轻松自在。只是,机械化、电子化时代,播种和收割交给了大型机械,施肥和喷洒农药由无人机代劳,而除草可能交给了除草剂一劳永逸了。

我三十岁之前没有脱离农村生活,尽管不是纯粹的农民,但无论上学期间还是工作以后,两个农忙都会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甚至夏天日长夜短,早上出早工和放学(或下班)后也会去参加劳动1~2小时,赚取相应的工分,所以对农业劳动是熟悉和了解的。

农耕时代的田间管理,稻和麦存在很大差异。三麦的田间管理,主要是冬季防冻,麦子播下后,要及时斩麦子将麦子翻到泥土里,不使其露在外面,被太阳晒,被鸟吃;过冬时泼洒泥浆,敲麦子,用石碾子碾压;施盖子肥,才能安全越冬。惊蛰一过,不能再在麦地里劳动了。平时除了喷药,什么都不再管了。

而水稻田的管理十分繁琐,主要是除草,包括(耘)耥、撸草、拔草。稻子成熟后,先是割,后是晒和翻,再是捆和挑,其次才是脱粒、入仓交公粮。如此繁琐的农活经历,我将以十个方面一一叙述。

来源:科普作家张培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