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滑地胶上跃动的荧光标尺、AI跳绳机实时跳动的数字、古桥拱形道具上的平衡挑战……我市各大小学的校园里,“微调整”后的课间十分钟,正以创意和科技为笔,绘就一幅幅“五育融合”的生动图景。
防滑地胶上跃动的荧光标尺、AI跳绳机实时跳动的数字、古桥拱形道具上的平衡挑战……我市各大小学的校园里,“微调整”后的课间十分钟,正以创意和科技为笔,绘就一幅幅“五育融合”的生动图景。
“251次!我又打破纪录啦!”在荔城区麟峰小学,智能跳绳机前,五年级学生小林兴奋地挥舞着成绩单。AI赋能下,该校学生立定跳远距离、摸高高度等数据实时上传云端,班级运动“热力图”在教师手机端一目了然。课间“冲榜挑战”如火如荼,学期末优秀率飙升到40%。该校校长感慨:“科技让体育课从‘一刀切’走向‘精准练’。”
宽敞的走廊、连廊摇身一变,成了快乐能量站。在涵江区第三实验小学,跳皮筋的同学好似灵动的小精灵,轻巧地来回穿梭;跳房子的孩子步伐坚定有力,踩出童年的节奏;烧脑的数字猜谜,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在城厢区文献小学,该校精心打造“学而有时 张弛有度”课间活动,遵循健身性、全面性、安全性、趣味性原则,开发多元区域、配备特色器材、创编多样活动、倡导多元领玩,不仅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学生劳动意识、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
在涵江区国欢中心小学,该校充分利用操场、教室、走廊等空间开展课间体育活动。在老师带领下,学生们在指定区域轮番开展手指操、广播体操以及百变魔法棒、飞跃跳长绳等活动,尽显青春活力。现场还有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进行自我管理。
在北岸第二实验小学,随着课间铃声响起,孩子们迎来“阳光运动十五分钟”。在游戏区,孩子们跳绳、跳房子,欢笑声不断;篮球场上,小健将们运球、投篮尽显风采;创意运动区,孩子们沙包投掷、手脚并用,激发潜能。学校精心设计复合式课间活动,让孩子们找到运动舞台,在运动与欢笑中强健体魄,绽放童年光彩。
在湄洲第一中心小学,该校编排《快来运动吧》韵律操和绳操,随着大课间音乐响起,同学们迅速集结,伸展、跳跃、转身,摆脱课业压力,尽情舒展。操场上跳绳飞舞,篮球场矫健投篮,大家在运动中锻炼了体魄,收获快乐与活力。
课间“小切口”撬动育人“大变革”。从AI赋能到非遗传承,从知识游戏到团队协作,我市各校的课间改革,让“碎片时间”变成“成长密钥”,操场上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是快乐成长的生动注脚。(全媒体记者 吴双双)
来源:莆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