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增效益 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入——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09:54 4

摘要:近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3个省委一号文件,再次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传递出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近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3个省委一号文件,再次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传递出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为抓手,围绕“一产增加值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的总体目标,从粮食安全、巩固成果、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保障机制等6个方面,系统部署32项重点任务,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夯实根基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首条仍然是稳定粮食生产。我省将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58个县推进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项目,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模式,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260万吨以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在耕地保护上持续发力,严格落实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制度,健全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和验收标准,优先将21个粮食产能提升县和具备水源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时,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落实产粮大县支持政策,全面实施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玉米种植收入保险。

在技术集成方面,我省将强化省内农业科研资源统筹,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力争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我省还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今年,我省将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拓展深化协作帮扶,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收、劳务协作提质“四项行动”。同时,管好用好帮扶资产,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统筹构建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县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产业强农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打造“四三一”现代寒旱农业矩阵:重点培育牛羊菜药4个千亿级、果薯粮3个五百亿级、种业1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实施延链行动,引进一批高附加值食品加工企业,建设产地初加工设施2000座,培育规上加工企业50家,推动加工转化率突破65%。实施增效行动,推进“甘味出陇”“甘味出海”行动,力争“甘味”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50亿元。

如何让农村增活力?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围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面貌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

省委一号文件统筹部署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在规划布局上,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将县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序。今年,全省计划建设100个左右省级“和美乡村”,支持500个村开展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八改”工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农村改厕成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基本消除农村较大面积黑臭水体。

围绕建设善治乡村,我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选好用好带头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更好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组织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持续培育文明乡风,坚持供给与整治两手发力,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引导开展各类“村字号”文体活动,持续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推动乡村文明风尚养成。

改革破局 激活要素新动能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驱动力。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旨在破解乡村振兴中“人、地、钱”等核心瓶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省委一号文件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农村改革贯穿全文。在完善农民稳定增收机制方面,去年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增幅首次进入全国前三。今年持续加大联农带农、稳岗就业等方面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强度,多措并举促农增收。

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方面,今年甘肃承担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整省试点任务,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有序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在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方面,文件明确划定宅基地管理使用的红线与禁区,严禁城里人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严禁退休回乡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我省还将培育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2.3万人,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科技特派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害。

来源:甘肃经济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