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的修行就是反人性,顺则凡逆则仙。1,独处,普通人喜欢热闹,喜欢社交,情绪价值需要通过外在得到满足。而修行的人喜欢清净,能自己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2,不同情人,所谓师不顺路,医不扣门。普通人喜欢大发慈悲,悲天悯人,好管闲事,打抱不平。而修行人尊重因果,尊重规
真正的修行就是反人性,顺则凡逆则仙。1,独处,普通人喜欢热闹,喜欢社交,情绪价值需要通过外在得到满足。而修行的人喜欢清净,能自己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2,不同情人,所谓师不顺路,医不扣门。普通人喜欢大发慈悲,悲天悯人,好管闲事,打抱不平。而修行人尊重因果,尊重规律,不介入他人的命。
说到这修行的事儿,可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干。你看咱们这尘世间的老百姓,个儿顶个儿的人精,哪儿有空就往哪儿跑,热闹的集市,人气儿旺的广场,不搞点动静,那叫一个难受。可是啊,谈起修行,你得学会“闭门造车”,自个儿在家挑灯看剑,冷清寂寞那就得习以为常。对外界那些喧嚣,你要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才能找到心中的那片宁静,那种深刻的自我安慰和情绪的满足。
你看,咱老百姓,大家伙儿遇见点啥事儿,特别是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心软的不得了,眼泪花花的,恨不得立马就去帮人一把。这性子吧,说好听点儿是善良,说难听点儿是不经收拾,容易意气用事。但对修行者来说,这世界上的事情啊,都不是简单的对错黑白。每个人的命运都有自己的轨迹,有缘人们自会相遇。就像那位医生不愿意上门看诊,他明白一个道理:倒贴不值钱,轻易得来的东西不珍贵。所以修行的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债要还,自己的坎要过,你不能替他受苦,那只能是越帮越忙。
但你也别说修行就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修行也不是说把自己关起来,跟谁都不往来。我跟你说,修行者明白的是,他能给你指点迷津,但剩下的路你得自个儿走。你要是带着善意去帮助别人,可以去,但是得明白人家愿不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别好心办坏事。这些,往往是普通人一下难以领悟的,修行就是让你在生活的细节里感受到这些微妙的差异。
咱们普通人习惯的是随波逐流,别人怎么干咱怎么干,合群做事不费劲。修行呢,那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得能看透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把握住自己内心的方向。不过这事儿可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的,得一次次的修炼,一次次的 experiences,才慢慢修的出个门道。
说到经验,这倒让我想起一个老故事,说的是有个年轻人,天生好奇心强,就想要跟别人不一样,有天跑去问个老和尚修行是个什么样儿。老和尚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给了他一碗水。年轻人一看,不就是普普通通的一碗水吗,有啥特别的?老和尚看着他笑而不答。年轻人不解,心里头那小蜗慢慢爬上了脸,然后他突然间明白了:修行,不是说要做出多重的事,而是在这简单的日常里,找到自己的心,找到那份不凡。
所以你看,修行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就像是咱们平日里一天天学习,上班,照顾家庭那样,看似普通,但你要是能在这些小事儿里找到不平凡的意义,那离修行的境界也差不离太远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修行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现实中找到真正的自我。这世上的事儿,复杂而又微妙,咱得学会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去感受。别老想着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你得走出自己的路。修行人说的“反人性”,不是让你变得冷血无情,而是让你了解自己的内心,活出真正的自我,在变化中找到那份属于你的宁静和力量。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