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父亲嫌弃文盲母亲,另寻新欢,如今需要治病找我照顾

摘要:父亲自幼便生得眉清目秀,身姿挺拔矫健,是方圆几公里内都知道的俊小伙。正因如此,前来提亲的媒婆,几乎踏破了他家那并不厚实的门槛。每日里,村里村外不少姑娘的名字都会被媒婆提及,可父亲心中却有着自己的标准,对那些前来提亲的姑娘总是百般挑剔,婚事便这样一拖再拖,成了家

(本文为粉丝投稿,口述人为穆莯,作者记录,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我的父亲穆莱1950 年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仅靠着几亩薄田艰难维持生计,经济十分拮据。

尽管如此,父亲和大姑还是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坚持,读到了初中毕业。那时候的初中教育在农村已属不易,毕业后,他们便无奈地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父亲自幼便生得眉清目秀,身姿挺拔矫健,是方圆几公里内都知道的俊小伙。正因如此,前来提亲的媒婆,几乎踏破了他家那并不厚实的门槛。每日里,村里村外不少姑娘的名字都会被媒婆提及,可父亲心中却有着自己的标准,对那些前来提亲的姑娘总是百般挑剔,婚事便这样一拖再拖,成了家人心中的一块心病。

母亲王婷,生于贫苦农家,家中孩子众多,从未没上过学,大概算是一位文盲吧。她与大姑情谊深厚,仿若亲生姐妹一般,时常相互走动。母亲心灵手巧,会帮大姑做精致的针线活。

大姑也会在农忙时节全力帮衬母亲家,她们在艰难的生活中相互扶持,彼此慰藉。

母亲的勤劳能干被爷爷看在眼里。爷爷心想,这样的姑娘定能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于是自作主张为父亲和母亲牵起了红线。

当父亲第一次见到母亲时,心中却因她不识字而略有嫌弃,但在那个极为传统、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他也难以公然违背长辈的意愿。

就这样,在 1975 年,他们举办了一场简单质朴的婚礼。没有奢华的装饰,没有盛大的场面,只是在亲朋好友那真挚而朴素的见证下,结为夫妻。

婚后的日子平淡如水,母亲每日天不亮便早早起床,清扫庭院,生火做饭,随后扛着农具走向田间。无论是播种时的精心撒种,还是浇水时的细致入微,除草时的一丝不苟,亦或是收割时的奋力挥镰,她都做得很好,从未有半句怨言。

父亲则在村里四处寻觅零工,有时跟着建筑队为人家建房添砖加瓦,那沉重的砖块在他手中被稳稳地砌起,有时帮着养殖户照料牲畜,喂食、清扫,忙得不亦乐乎。夜幕降临,母亲总会准备好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虽饭菜简单,却洋溢着浓浓的家的味道。

1976年我出生了,给这个温馨的小家又增添了一份欢乐。

这份平静在 1977 年被打破。那年国家恢复了高考。父亲听闻后,便与邻居小张一同报名参加高考,此后的几个月里,他日夜苦读,废寝忘食。

考试那天,父亲怀揣着紧张与激动踏入考场。他紧盯着试卷上的一道道题目,大脑飞速运转,手中的笔一刻不停。他知道此次机会难得,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父亲缓缓走出考场,既有对考试发挥的忐忑不安,又有对未来无限的遐想。

不久后,成绩公布,父亲与小张双双金榜题名。村民们纷纷前来道贺,爷爷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为庆祝父亲考上大学,特意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父亲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知识的渴望,踏上了前往大学的征程。

父亲上学期间,家中的农活与家务几乎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肩上。她每日忙得像个陀螺,不可开交。既要照顾年幼的我,又要操持繁重的农活。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她便已在田间劳作,弯腰插秧,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午后,烈日炎炎,她也未曾停歇,继续除草施肥。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便请舅舅前来帮忙,而她自己总是竭尽全力,尽量不打扰父亲的学业,只盼着他能在学校安心读书。

父亲只有在假期时才会回到家中,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时光飞逝,父亲大学毕业后,并未如家人所期望的那样回到家乡,而是选择留在省会城市打工。他在那座繁华的城市里努力打拼,逐渐适应了城市的生活节奏,却也与家中的联系越来越少。

母亲依旧在农村辛勤劳作,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双手变得粗糙干裂,皮肤也被太阳晒得黝黑。曾经那灵动的双眼也渐渐失去了光泽,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磨砺后的坚毅与沧桑。

后来,奶奶重病卧床,母亲二话没说便承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她日夜守在奶奶床边,悉心照料,喂饭喂药、擦身洗衣,从无半句埋怨。每到夜晚,她总是强打着精神,时刻留意着奶奶的动静,生怕有一丝疏忽。而父亲虽未回家,但会定期往家里寄钱,以此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就这样,母亲和父亲已有数年未曾相见。母亲在农村独自坚守着家庭,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与孤独。她将对丈夫的思念深埋心底,一心只盼着家庭能够和睦如初。她时常会在闲暇时坐在院子里,望着远方的小路,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能够再次出现。

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在工作中结识了单位里的女会计。那女子有着较高的学历,能言善辩,与父亲在工作上有着诸多共同话题。他们常常在办公室里讨论业务,渐渐地,两人之间产生了别样的情愫。在城市的霓虹灯下,他们的身影时常相伴,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升温。

终于,父亲决定回到家中。但他此次归来,并非是为了与家人团聚,而是要与母亲办理离婚手续。当这个消息传入母亲耳中时,她整个人瞬间呆住。她无法相信,自己多年来的付出与等待,换来的竟是丈夫的背叛与抛弃。她感到无比的绝望与无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其落下。她的嘴唇微微颤抖,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觉得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爷爷得知此事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亲手促成的婚姻,竟会落得如此下场。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卧床不起,没过几日,便在郁郁寡欢中与世长辞。

在办理离婚手续时,父亲选择净身出户,并承诺会抚养我至 18 岁。母亲看着眼前这个曾经熟悉如今却无比陌生的男人,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她知道,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只能默默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离婚后的母亲,本准备再嫁,找个继父一起照顾我。但因为我多次表示不接受,母亲便和舅舅一起将我养大。

我从小就懂事乖巧,品学兼优,成绩很好。在学校里,他总是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也会主动完成作业,还常常阅读各种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没让母亲太过操心。在我上学期间,母亲和舅舅一直陪伴在身边。母亲会在清晨为他准备好营养的早餐,然后送我出门上学,晚上又会在门口等待他放学归来。舅舅则会在我学习遇到困难时,耐心地给我讲解题目,鼓励我不要放弃。

岁月流转,我长大成人。我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智慧,开了一家小公司。创业初期,我四处奔波,寻找商机,与客户洽谈合作。我常常工作到深夜,研究市场动态,制定营销策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我将母亲和舅舅接到身边照顾,让他们过上了舒适的生活。我为母亲买了宽敞明亮的房子,让她不再受农村的风吹日晒;为舅舅安排了轻松的工作,让他能够安享晚年。

多年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来找我,说是我的生父父亲。此时的父亲患有心脏病,需要住院治疗,他认为我是他的孩子,应当负起养老的责任。但我一直对父亲存有恨意,想起母亲多年的艰辛与自己成长的痛苦,我拒绝了父亲的要求。当我看到父亲那苍老而又略显憔悴的面容时,心中没有一丝怜悯,只有无尽的怨恨。

父亲因此和我大闹一场,骂我 “白眼狼”。但我心意已决,依然拒绝抚养。父亲见此,竟将我告到法院。面对法律的裁决,我决定每月只提供基本的抚养费 200 元。他的内心依旧被怨恨填满,难以释怀过去的伤痛。我觉得,这 200 元已经是我对父亲最后的情分,我无法忘记母亲独自哭泣的夜晚,无法忘记自己曾经遭受的那些异样的眼光。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依旧在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公司,可父亲的事情却像一片阴影,时不时地笼罩在我心头。我会在忙碌的间隙,想起小时候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那些艰苦却充满温暖的时光。而父亲,在法院判决后,虽然有了那每月 200 元的抚养费,但生活依旧过得十分艰难。他的心脏病日益严重,身体也越来越虚弱,可他心中的懊悔与不甘却从未消散。

来源:啊明读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