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中美关税战再度升级: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关税,中国同步祭出稀土管制、反制清单等"组合拳"。美东时间4月7日,美方威胁进一步对华加征50%,而中国毫不示弱,表示坚决奉陪。关税战不只是国与国的大事,和众生小民息息相关,除了全力支持国家的战略
2025年4月,中美关税战再度升级: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关税,中国同步祭出稀土管制、反制清单等"组合拳"。美东时间4月7日,美方威胁进一步对华加征50%,而中国毫不示弱,表示坚决奉陪。关税战不只是国与国的大事,和众生小民息息相关,除了全力支持国家的战略决策,从底线思维来说,普通人也应该对万一中美完全脱钩做好个人的生存和生活规划,未雨绸缪不是坏事。
物价要涨!这些商品首当其冲
餐桌上的危机
中国每年进口370亿美元美国大豆,占饲料原料70%。若关税战持续,中国可能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天然气,转而依赖南美或中东,但运输成本增加或供应不稳定可能推高食用油、肉类价格,猪肉价格或从20元/斤涨至28元,鸡蛋可能突破5元/个。超市货架上的美国坚果、红酒价格或将飙升40%,进口奶粉囤货周期可能从1个月延长至3个月。
看病更贵了
美国辉瑞、强生占据中国进口药50%市场,中国可能因进口高端芯片、医疗器械受限,关税战或导致抗癌药涨价30%。GE医疗设备断供风险下,医院CT检查费用可能上调20%。
工作更难!三类人面临失业危机
外贸从业者
中国对美出口企业(如纺织、电子组装)可能裁员或转型,长三角纺织厂订单流失越南,东莞电子厂裁员30%,港口物流岗位减少25%。2025年一季度已有超百万外贸从业者转行送外卖。
传统技工
半导体、新能源等“国产替代”领域需求激增,但需要高技能人才,传统制造业工人可能面临转行压力。
教培行业
美国可能收紧STEM(科技、工程、数学)领域中国学生的签证,中国或减少人文社科领域的国际课程引进。预计STEM领域中国留学生签证拒签率升至40%,新东方等机构海外课程营收暴跌60%。
钱袋子保卫战:普通人自救指南
钱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应急资金:至少存够6个月房贷+生活费,优先选择黄金(年涨幅18%)和瑞士法郎(汇率波动小)。
避险投资:配置抗通胀资产(大宗商品ETF、碳中和相关基金),避免重仓受脱钩直接冲击的行业股(如半导体代工、跨国消费品牌如苹果、耐克等美企股票)。
职场转型要趁早
技能升级:向“脱钩安全区”领域倾斜,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业软件调试。35岁以上工人可学工业机器人调试(月薪可达1.5万)。
副业刚需:发展副业,降低对单一雇主的依赖。杭州宝妈靠直播卖国产奶粉月入3万,深圳程序员兼职东南亚电商代运营,收入超主业。
消费要"聪明"
国产替代清单:提前熟悉国产技术产品(如华为鸿蒙系统、国产医疗器械),降低对进口商品断供的适应成本。
减少负债:高利率环境下避免激进加杠杆(如大额房贷、消费贷),优先偿还浮动利率债务。
教育突围:孩子升学新路径
留学替代方案
若计划留学,优先考虑欧洲、新加坡等中立地区。德国工科硕士每年仅需10万人民币,新加坡国立大学QS排名稳居亚洲第一。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毕业证书与美本同效。学习非英语语种(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机会。
硬核技能培养
初中生家长报"芯片少年班",高中生报考"人工智能特长生",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就业率超95%。
心理战:如何守住情绪防线
社区互助:加入本地物资交换、技能共享社群,应对可能的供应链短缺。
中美脱钩不是黑天鹅,而是灰犀牛。普通人既要警惕"进口奶粉断供"的恐慌,也要抓住"国产替代"的时代红利。手中有粮(应急资金)、心中有数(政策方向)、脚下有路(技能储备),方能在变局中稳住基本盘。毕竟,时代的浪潮再汹涌,普通人活下来的智慧永远是最坚固的护城河。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