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利出生于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家庭,其父辈以务农为生。1998年从职业院校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进入顺义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担任基层执法队员。最初十年间,他先后在仁和镇、李遂镇等城乡结合部执行市容整治任务,因处理占道经营、违建拆除等事务时雷厉风行,逐步晋升为督查科
马利出生于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家庭,其父辈以务农为生。1998年从职业院校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进入顺义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担任基层执法队员。最初十年间,他先后在仁和镇、李遂镇等城乡结合部执行市容整治任务,因处理占道经营、违建拆除等事务时雷厉风行,逐步晋升为督查科科长。
2010年,顺义区启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马利被任命为新组建的执法监察局指挥中心主任,负责全区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期间推动建立网格化巡查机制,该模式使案件处置效率提升27%。
2016年,时年38岁的马利成为高丽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是该镇历史上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上任初期,他主导完成三项重点工程:将镇东侧废弃砖窑改造成占地120亩的物流产业园,引入京东、顺丰等企业入驻;拓宽连接7个行政村的乡道,铺设柏油路面28公里;推进"煤改电"工程,为1.2万户农村家庭安装空气源热泵。2021年区财政审计报告显示,高丽营镇在此期间年财政收入从5.3亿元增至8.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43%。
2023年,高丽营镇启动"美丽乡村"提升工程,计划投入3.6亿元改造民居外立面、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马利在此过程中构建起腐败网络:通过亲属代持的建材公司承接40%的砂石供应,虚报材料价格套取财政资金;授意招标代理机构设置特定资质门槛,使三家关联企业中标总价1.2亿元的施工合同;在集体土地流转中,将镇属农业用地以每亩年租金800元的低价长期租赁给私营企业,远低于同期市场价2000元/亩的标准。调查显示,其通过上述手段非法获利超过1700万元。
2024年7月,顺义区纪委监委接到实名举报,反映马利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收受开发商贿赂。经大数据比对发现,其家庭在2022-2024年间新增三处房产,总价值2400万元,与其申报收入严重不符。审计部门同步核查发现,高丽营镇2023年村级工程招标项目中,72%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比选。2025年4月3日,审查组在其办公室保险柜内查获大量未拆封现金、金条及代持股权协议。
案件发生后,顺义区纪委监委启动"基层权力运行规范月"专项行动。2025年4月5日,全区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现场播放马利忏悔视频。
会议部署三项整改措施:建立村居工程"双备案"制度,要求5万元以上项目同步向镇纪委和区审计局备案;开发"阳光村务"监管平台,实时公示集体资产处置、惠民补贴发放等43类事项;实行领导干部"廉政数据画像",每季度更新个人财产、亲属经商等12项核心指标。截至4月6日,已对17个镇街的326个在建项目开展突击审计。
制度完善方面,顺义区参照安徽濉溪县经验(2024年查办棚改腐败案后建立《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流程》),出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办法》,明确村干部8类禁止行为、23项审批权限。同步借鉴广西柳城"村财镇管"模式,将村级账户纳入区财政集中支付系统,设置单笔超1万元支出的三级审核程序。区纪委设立4个常态化巡查组,对征地拆迁、工程招标等领域开展滚动式驻点监督。
此案推动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监督机制改革。2025年4月起,全市推广"云哨"监督平台,通过打通12345市民热线、信访举报、工程项目审批等12个系统数据,自动识别异常指标。例如当某干部亲属注册企业与辖区招标项目高度重合时,系统将自动预警。同时建立"廉洁档案黑名单",对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限制参与政府采购,已纳入监管企业达1.3万家。
在干部教育层面,顺义区创新"场景化警示教育",组织200余名基层干部全程旁听马利案庭审,开展"如果我是当事人"案例研讨。区委党校开设"权力边界"实训课程,通过模拟审批场景测试干部廉洁定力。新任科级干部须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实务》考核,并签订《个人有关事项穿透式申报承诺书》。
马利案作为基层权力监督的典型样本,印证了"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铁律。从城管队员到镇长的26年仕途,既有早期实干为民的真诚,也有后期权力膨胀的迷失,这种蜕变轨迹警示着:反腐败斗争既要抓早抓小的"治病树",更需制度创新的"正土壤"。当阳光照进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当监督穿透"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实现"治已病"向"防未病"的深层转变,让惠民政策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