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开美图秀秀AI功能的瞬间,我仿佛来到了喀什古城!”近日,22岁的汉服爱好者李子璇在社交媒体晒出一组照片——身穿AI生成的艾德莱斯绸长裙,羊角纹AR头饰随着动作轻盈旋转。这组“赛博新疆旅拍”一经发布就收获上千点赞,评论区被网友“求同款教程”刷屏。
“点开美图秀秀AI功能的瞬间,我仿佛来到了喀什古城!”近日,22岁的汉服爱好者李子璇在社交媒体晒出一组照片——身穿AI生成的艾德莱斯绸长裙,羊角纹AR头饰随着动作轻盈旋转。这组“赛博新疆旅拍”一经发布就收获上千点赞,评论区被网友“求同款教程”刷屏。
李子璇体验的是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与美图秀秀联名推出的“美图国潮纹样计划·国潮纹样新疆篇”。该项目在美图秀秀APP上线一周即实现全网曝光量超1亿次,用户互动量突破百万次,页面互动超60万次,纹样素材使用量达45万次。这一数据背后,是数字技术对新疆传统纹样的系统性解码和创造性转化。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敏介绍,项目立足该中心在新疆地域文化符号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以扎实的历史文物考据和民间工艺溯源为基础,对羊角纹、八角星纹、葡萄纹等五种代表性纹样进行数字化。“团队运用了AI、AR等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共创纹样、非遗贴纸、纹样变装·AI玩法、羊角头饰·AR体验等互动形式沉浸式感受新疆文化。”王敏说,这些技术打破了文化传承的时空限制,开创了科技赋能非遗符号传播的新模式。
当科技与文明共舞,文化遗产便不再是历史遗物,而是指引未来的星光。该项目上线后,通过数字技术降低门槛,放大美学价值,精准匹配年轻群体的文化偏好,千年纹样在社交媒体中焕发新生。
大学生热依娜·肖合来提上传日常照片后,短短几秒便生成一张融合国潮纹样的时尚大片。“既新鲜又有趣!服饰细节逼真,还能直接社交平台。”这让她对新疆传统纹样有了更深理解。
像热依娜·肖合来提这样的Z世代用户贡献了70%的内容创作。数据显示,18—35岁年轻群体是该项目核心用户,葡萄纹与八角星纹最受欢迎——既保留传统艺术特征,又通过数字化实现现代审美转化。承载吉祥寓意的寿字纹、万字纹虽文化底蕴深厚,但在现代艺术表达形式上仍有突破空间。这种反差折射出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性共鸣,既要视觉冲击力,也要符合当代叙事。
“我们不仅是技术革新者,更是文化传承共建者。”美图国潮纹样计划负责人表示,传统纹样已从博物馆的静态符号变为年轻人的社交标签。该计划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联合32家文化机构、300位非遗传承人推出12个主题,累计服务超2.1亿人次。未来将深化AI技术应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宣传推广成果之一,“美图国潮纹样计划·国潮纹样新疆篇”的成功印证了“学术研究+技术赋能+大众参与”模式的有效性。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非遗研培项目组自2016年起构建非遗研培体系,此次合作进一步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现代生活创新融合的市场潜力。
“或许,当代人文学者研究的社会价值在于通过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叙述和负责任的学术思考与设计,增进公众对历史经验的理解和体悟。”王敏感慨道。当羊角纹成为Z世代的社交元素,丝路文化便真正拥有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力。(贾春霞)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