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失的孩子,要么很快被找到,要么很有可能就出事了,而浙江温州18岁男孩吴昱豪,就是后者。
一个18岁的生命,就这么离开了!
走失的孩子,要么很快被找到,要么很有可能就出事了,而浙江温州18岁男孩吴昱豪,就是后者。
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而吴昱豪的妈妈之前又发文称自己是罪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3月25日晚,去义乌出差的梅女士怎么也联系不上自己18岁的儿子吴昱豪,。
次日,她就拉着丈夫,心急火燎地报了警,随后马不停蹄从义乌往温州赶。
收到报案后,警方迅速行动,查看监控,发现吴昱豪下班后骑车前往瓯北大桥。
他把车停在靠三江街道那一侧,然后做出了令人费解的举动,掏出手机和身份证,随手就扔在了桥上,接着,一步步朝着大桥下走去。
那之后,监控画面里,再也没有出现过他的身影。
一个大活人,就这样如人间蒸发般,踪迹全无。
吴昱豪到底去了哪儿?
警方联合救援中心,开启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搜寻。
周边水域被反复排查,建筑工地也成了重点搜索区域,大家满心期待能发现吴昱豪的身影。
事情到此,大家都觉得孩子可能已经遭遇了不测,但吴昱豪的家人并不愿意相信。
他们在大街小巷登满寻人启事,众多好心人纷纷转发,希望能借助网络的力量,让吴昱豪早日回家。
为了找到有用线索,家人甚至悬赏20万,只要能提供帮助,绝不吝啬。
但是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4月7日下午,搜救人员在瓯江永嘉三江码头附近打捞起一具男尸。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经过家属确认,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这正是失踪多日的吴昱豪。
家人瞬间被巨大的悲痛淹没,母亲瘫倒在地,泪水止不住地流。
曾经那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如今却冰冷地躺在眼前。
朋友得知消息,也都不敢相信,那个总带着笑容的吴昱豪,怎么就没了呢?
吴昱豪今年18岁,父母在义乌打拼多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自他小时候起,就没为吃穿发过愁,旁人眼中,这妥妥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
高中三年,吴昱豪坐在教室里,面对密密麻麻的课本和习题,心里总觉得提不起太大兴致。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看着那不上不下的分数,他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高中毕业后,他坦诚地跟家人表示: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
好在父母还算开明,没有强硬地要求他继续升学。
平日里,吴昱豪就对健身锻炼有着浓厚兴趣,课余时间常泡在健身房里。
既然对学习没太多热情,那不如把爱好变成事业。
在征得家人同意后,他一头扎进了健身教练证的备考中。
那些日子,他白天泡在健身房,跟着专业教练学习各种实操技巧,晚上回到家,又熬夜翻看理论书籍,常常学到深夜,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埋头苦学。
终于,他顺利考下了教练证,并在永嘉的一家健身房找到了工作。
按理来说,生活顺遂的吴昱豪确实没啥出走的理由。
但从梅女士之前发布的视频和言论里,咱能隐隐约约察觉到家庭沟通存在的问题。
孩子失联后,梅女士悲痛万分,在网上发了不少动态,言语间满是自责。
她哭着说要给孩子机会,好好关心他,还反复念叨自己是罪人。
提到爷爷奶奶养老的事儿,她特意强调那本不该是孩子操心的,可这话一出口,反而让人感觉,亲子间长期以来怕是都缺了有效沟通。
平常日子里,吴昱豪内心那些想法,或许压根儿就没被家长真正关注过。
孩子藏在心底的话,一次次被忽视,时间长了,心里的压力和孤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却没人知晓。
表面上看着美满幸福的家庭,就因为这沟通上的裂缝,让孩子一步步走向孤立无援的境地。
舅舅说吴昱豪从小生活富足,性格也开朗乐观,是个阳光大男孩。
可在朋友同事眼中,他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为了养家,他拼命工作,为了能早日拿下教练证,经常熬夜备考。
他心里清楚,父母在外打拼不容易,就想着早早挑起家庭重担,帮衬家里。
可这重担对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沉了。
别的孩子在这个年纪,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青春时光,他却被现实压得疲惫不堪。
家庭的期许像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心里那些苦,又没处倾诉,只能一个人默默挣扎。
也许,正是这些旁人看不到的压力,成了他走向悲剧的导火索。
这起悲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沟通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关键作用。
家长们要重视孩子内心想法,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孩子压力,及时给予帮助与支持。
同时,社会也应更加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和帮助渠道。
在网络时代,更要倡导冷静、积极的公共讨论氛围,确保信息准确传播。
学校、家庭和社会需紧密合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参考来源:
来源:苍笙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