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寻味记|合川和黔江,有两种很特殊的回锅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9 12:00 1

摘要:前几年,我受合川商务委委托,对合川全域的美食资源,进行了一次历时一年的全面调研。调查中,商务委一个工作人员问我,你吃过合川的水回锅没有?我当然没有吃过。于是,她把合川水回锅的做法,详详细细在微信里发给了我。后来,在当地名店“陈蹄花”采访时,无意中发现,“陈蹄花

合川与黔江的水回锅

这两种回锅肉,叫做水回锅。第一次听说水回锅这个词,是在合川。

前几年,我受合川商务委委托,对合川全域的美食资源,进行了一次历时一年的全面调研。调查中,商务委一个工作人员问我,你吃过合川的水回锅没有?我当然没有吃过。于是,她把合川水回锅的做法,详详细细在微信里发给了我。后来,在当地名店“陈蹄花”采访时,无意中发现,“陈蹄花”居然一直在几个店里卖这道菜。

再后来,当我在“三孃黔江鸡杂”无意中吃到黔江回锅肉时,不由得惊呼,这不是水回锅的另一个版本吗?

合川水回锅

所有川菜菜谱和培训教材里面的回锅肉,都是传统蒜苗回锅肉,用豆瓣、甜面酱为主要调料。制作方式也基本一致:二刀腿子肉切成戒方长块,下锅煮或上笼蒸,然后切片,下锅爆出油。以这油炒香豆瓣酱、豆豉,加甜面酱等,起锅前再放蒜苗。

但是,水回锅做法不同。

合川水回锅,我见过两种。第一种,先把猪肉生切片,放进锅里,加姜片蒜片炒一下,然后加水把肉片淹住,大火使劲煮,一会儿就把水煮干了,接着肉片爆出油,再下豆瓣、麦酱、小米辣等,炒香后,加蒜苗,簸几下起锅。

这就是陈蹄花的合川水回锅 但是,老板说做工有点复杂,就换成通行的回锅肉了。有点遗憾。

陈蹄花店里就是这种做法。我问陈蹄花的老板陈永红,他轻描淡写地说,“我从小到大,家里都是这样做回锅肉。你们那种回锅肉,是餐馆里面的,而且是从外地传到合川的。我们合川,过去家里很多都是水回锅做法。”

第二种更有特色,主要在合川乡村流行。生切猪肉片下锅,爆出油,加豆瓣、麦酱、当地特产青草坝萝卜干,混着炒几锅铲,再加水把肉半淹,盖上锅盖,小火焖几分钟。水汽焖干了,继续出油,这时再加蒜苗、白菜等俏头,炒熟起锅。

当地特别流行白菜回锅肉——把大白菜(重庆叫包包白)叶子,手撕成半个巴掌大,用来炒水回锅,非常好吃。而水回锅的佐料,除了用豆瓣外,乡下常见用泡椒炒。

大家知道,菜谱上的回锅肉,一定是用甜面酱,但是,在合川,甜面酱之外,民间经常看到用麦酱炒回锅肉。麦酱,用小麦面粉经过很复杂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分成甜和不甜两个品种。甜的麦酱,就是甜面酱,不甜的那种麦酱,酱香十分浓郁。

这就是传统手工麦酱 我在涞滩古镇上买到过

炒麦酱回锅肉,如果需要甜味,就勾一点白糖进去,也可以完全不要甜味,甚至连豆瓣都不要,那就是乡村版的麦酱回锅肉,入口满满的酱香,城里人是没有这个口福的。

我在合川涞滩古镇,发现居然有一两家店铺在卖这种传统麦酱。欣喜异常,现在我的灶头,就放着几瓶合川乡下的土法麦酱。

这种水回锅,肉片软糯香,非常入味。口感绝不比标准款的蒜苗豆瓣回锅肉差。

黔江回锅肉

黔江回锅肉又是另外一种风格的水回锅。

三孃黔江鸡杂,被知名导演陈晓卿拍进了他的“风味人间”。三孃姓田,三十多年前就在黔江开酒店餐馆。“三孃黔江鸡杂”是她在重庆主城开了家黔江鸡杂主题店。“陈晓卿在我这里连续吃了一周的鸡杂”,她说,“就住在附近,每天几乎都来吃一锅。”

而黔江回锅肉,就是黔江鸡杂的前身。

“在黔江,这种回锅肉我们叫刨猪肉”,三孃介绍到,“山里农户,每年年底杀猪。你们这边叫刨猪汤,是清淡的一大锅汤。我们黔江没有这锅汤,而是一锅用泡椒泡萝卜炒的回锅肉。”

黔江回锅肉的做法,和合川水回锅很近似。也是猪肉切大片,下锅后不炒,直接舀一大勺水,把肉片淹没,再盖上锅盖,大火使劲煮。水煮干了,就转中小火,慢慢把猪油熬出来。然后,加泡椒、青花椒,炒出香味,再加泡萝卜、桔皮丝,炒几锅铲就起锅。起锅前,随意加一点蒜苗、青椒等(手边有什么加什么)。

最有趣的是,黔江回锅肉和其它回锅肉有一点大不同——这一份回锅肉要装进一口铁锅,配上一个小锅铲。桌上像吃重庆火锅一样,放一个气灶,开上小火,把装着回锅肉的铁锅放上去。边吃,边用锅铲铲动,避免巴锅。

“黔江回锅肉过去是乡下菜,而且主要在冬天吃,所以大家都是一大锅端上来,挂在家里的火塘上面,这样才不会一会儿就冷了。亲友们围坐火塘四周,或吃饭,或喝酒。“三孃介绍道,“我们黔江鸡杂,很可能就是从这个刨猪肉转化来的,不过用鸡杂代替了猪肉。做法和味道都差不多。”

黔江回锅肉的佐料很有特色,完全不用豆瓣、甜酱,只有姜片、蒜片、青花椒和泡椒。泡萝卜也很讲究,只能用泡了三五天的红皮萝卜,这样既有泡菜味,又没有泡久了的酸味,一定要保持脆脆的口感。

此外,我觉得那几根桔皮丝是点睛之笔。不但去腥,还给整锅回锅肉增添了一点隐隐的桔皮香味,十分别致。

水回锅的意义

我一直认为,回锅肉不是一个单品,而是一个品类。这也是合川、黔江的水回锅,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过去,民间乡下,一直流传着多种回锅肉做法。每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区域性口味偏好,以及食材、调味料的地方风格,再结合一些民俗风情(如黔江回锅肉和刨猪习俗的关系),发展出了不同的回锅肉产品。

但是,当年为了教学的方便性,或者为了写菜谱时需要标准化——当时认为,同一个菜,总不能这本菜谱这样写,那本菜谱又那样写,所以,大家就把公认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做法,搬进了菜谱、搬进了培训教室。

回锅肉也是这样,千变万化的回锅肉品种,上了菜谱后就被简化成一个样子——我们常见的蒜苗豆瓣回锅肉。时间一长,民间流行的这些不同的回锅肉,就被视为离经叛道之作。

事实上,回锅肉本是万紫千红,却被简化成一枝独秀。不能不说,这是回锅肉的遗憾,也是川菜的遗憾。类似回锅肉这样的美食,绝非个例。

水火锅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民间是美食宝库,只要肯放下身段,走进民间,会发现很多珍品。而这些产品,如果再不被我们发掘、归纳,就会逐步变成濒危,直至消失。

我在做重庆部分区县的美食资源调研时,发现了很多类似水火锅这样的产品。他们处在弱势的乡村饮食文化环境中,被强势的都市饮食文化挤迫,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都市饮食文化对乡村饮食文化的影响,在水回锅这个产品上,有明显的表现。比如合川水火锅,现在加豆瓣、蒜苗的做法,明显受了“书上的标准回锅肉”版本的影响。事实上,我在乡村吃到的合川水回锅,是白菜或萝卜干为俏头、泡椒为主要佐料,间或也有只用麦酱的。但是进城后,合川城里餐馆的水回锅,就开始向蒜苗豆瓣回锅肉靠拢了。这个靠拢的过程,也是丢掉个性的过程。

不是这些菜品不好吃,我带过不少朋友去合川品尝过合川的白菜或萝卜干水回锅,也在自己的工作室多次复制黔江回锅肉,食者无不叫好。由于疏于整理、缺乏传播,这些美食,只好一步一步被挤到更加偏远的地方,最后从我们的餐桌消失。

来源:水煮重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