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黔江、南川、武隆、秀山、彭水共5个区县现场晒出美丽重庆建设的“成绩单”。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晒出了什么?
12月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黔江、南川、武隆、秀山、彭水共5个区县现场晒出美丽重庆建设的“成绩单”。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晒出了什么?
发布会现场
黔江
端稳“生态碗”吃好“旅游饭”
与苍山的漫长对峙中,“靠山吃山”曾让黔江吃出了“穷山恶水”的苦味。开矿、伐树、掘土曾盛极一时,带来的却是土壤石漠化的病痛。
重庆是全国8个石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黔江所在的渝东南武陵山区是重庆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地,占全市石漠化总面积的42.8%。
“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绿色富民新‘丝’路。”黔江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怀在发布会上说,栽桑养蚕是黔江在石漠化治理中闯出来的特色产业。截至目前,黔江茧丝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年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
目前,黔江以桑蚕带动阿蓬江流域70%的脱贫村稳定增收,产茧量连续13年居全市第一。张怀说,今年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黔江在春夏秋三季养蚕的基础上,首次推广“晚晚秋”蚕,延长了蚕农的“增收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漠化治理只是黔江端稳“生态碗”的一个缩影。基于良好的自然生态,黔江围绕建设“旅游城市”定位进行整体谋划,针对“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行项目转化,实现“快旅慢游”吃好“旅游饭”。
张怀说,黔江已成功构建“1个5A+7个4A”精品景区方阵,依靠丰富生态资源壮大“旅游经济”,促进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广大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黔江A级旅游景区门票及二销收入达3亿元,同比增长23.83%,带动阿蓬江流域10余万群众吃上旅游饭,实现稳定增收。
同时,黔江还依托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解锁绿色“财富密码”。张怀说,现在已获得流域横向生态补偿1300万元、森林横向生态补偿2.6亿元。
南川
“古树茶”变成“摇钱树”
“生态是南川的底色,更是南川的核心竞争力。”发布会现场,南川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严作峰晒出南川之美,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可观赏金佛山的高山杜鹃、山王坪的“平分秋色”、马嘴的“爆款”云瀑……
严作峰以古茶树为例,展现出南川在“两山”转化中的探索。当地野生“古树茶”1.7万多株,主要生长于海拔1300米的德隆镇茶树村,其中“茶树鼻祖”树龄2700年。
“高寒边远穷”是曾经的德隆标签,而今的德隆在“两山论”的指引下,走上文旅融合的新路子,让深闺中的古树茶焕发了新生。
在挖掘古茶文化基础上,南川不断壮大茶叶基地。依托金山红、龙禅香2个龙头企业和9个专业合作社,聘请专家攻克古树茶扦插育苗技术,在茶树村建成150万株育苗基地,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发展500亩以上茶叶基地3个,种植面积超8200亩。
据统计,茶树村年产大树茶鲜叶近20万斤,带动茶农户均增收5万多元,大树茶成为了村民的“摇钱树”。
同时,当地还建成古树茶博物馆,打造“茶树鼻祖”景点、“万亩茶海”景区,举办古树茶采摘节、茶博会、世界人工种茶起源地研讨会等节会,建成“茶王庄园”等茶主题精品民宿,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超500万元。
当前,南川基本形成了古树茶“研究-育苗-种植-加工-观光”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新业态,茶农收入从最初的几百元逐步增至几万元,最多者更是达到20余万元,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实现“古树茶”变“摇钱树”的美丽蝶变。
秀山
率先在“锰三角”完成锰污染整治
秀山地处渝、湘、黔交界地带,因锰资源丰富,与湖南花垣、贵州松桃并称“锰三角”。多年来秀山“一锰独大”,对锰产业形成财税依赖,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如何从“发猛财”转变到以绿色生态为底的“猛发展”?
秀山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议在发布会上说,秀山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锰行业污染治理与淘汰退出工作领导小组,且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23亿元,保障落后产能退出和污染治理等需求。
数据显示,秀山48家涉锰企业、170万吨落后产能全部退出,201个矿山井口永久封闭,率先在全国涉锰地区全面退出落后产能。
实际操作中,当地以市场化引导,与企业算清政治、经济、生态、民生“四笔账”,“以奖代补”引导企业自愿退出,坚决防止死灰复燃。
钟议说,秀山制定的《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治理规范,已经在全国涉锰地区推广,立足一隅面向全国打了个样。
此外,秀山还全方位支持企业转型,预留6000亩工业用地,设立4千万元转型基金,推动企业转型;全要素盘活各类资源,利用腾退的33万吨能耗指标和近4亿元电力资产,发展新产业,形成50亿级产业集群;全链条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占工业比重达86%,连续5年进入西部百强县。
武隆
推动“颜值”向“价值”转化
奇山秀水的武隆,正在推动“颜值”向“价值”转化。
“全区生态经济占GDP比重达73%以上。”武隆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尚胤介绍,武隆推动“生态资源”向“幸福资本”转化已经初见成效。经过测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2393亿元,喀斯特旅游价值评估超过303亿元。
这些年,武隆打造出芙蓉江、仙女山、白马山、天生三桥、芙蓉洞等知名景区景点,超10万群众吃上“旅游饭”,其中3万余名脱贫群众靠旅游带动增收。
在此基础上,武隆精心打造“印象武隆”山水实景演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仙女山露营音乐节等生态文化活动品牌,荆竹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武隆从资金、政策、服务上为生态经济发展注入活水,用好碳减排等绿色金融政策,发放绿色贷款102亿元,完成全市首笔绿色金融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5000万元;充分依托丰富的页岩气、水能、风能等能源资源,加快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实现清洁能源装机163.5万千瓦时、占全市比重达到12%,是重庆市清洁能源重要供应基地。
此外,武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实施白马航电、页岩气勘探开发。在此基础上,武隆精心打造“印象武隆”山水实景演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仙女山露营音乐节等生态文化活动品牌,荆竹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彭水
“五水共治”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领先
“彭水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乌江水质综合达Ⅱ类,郁江水质稳定保持或优于Ⅱ类。”彭水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涛说。
统筹水环境方面,彭水在乌江及其重要支流设立国控自动监测站点3个、市控自动站点4个,实时掌握重点水域水质情况,定时例行监测,全面掌握县域水环境情况。彭水还全面贯通运用“巴渝治水”,通过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与乡镇、部门联动处置水质异常事件,有效处置率100%。
统筹水资源方面,彭水严格总量控制,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2.7%。严抓分级管理,实施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管理,划分一级水功能区60个,二级水功能区18个,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严把环境准入,全面落实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关闭非煤矿山、石材加工等污染企业69家。
统筹水生态方面,彭水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设施)85座,出水水质均稳定达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达标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8.9%。彭水还排污整治提速,排污排查乌江干流入河排污口96个,完成整治94个,整治销号率97.91%。
统筹水安全方面,彭水建立乌江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体系,与贵州省沿河自治县签订《共同应对跨界流域(区域)环境污染及突发事件联动协议》。突出联防联控,与武隆、酉阳、石柱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统筹水文化方面,彭水全面培育,深入挖掘乌江、郁江水文化特点,打造多节点滨水景观,改善郁江示范河流滨河景观4.5万平方米,形成山水、农田、人居环境为一体的人文和谐体系,着力提升两岸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