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漂流终点,母亲再没能上岸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13:31 1

摘要:如果顺利,他的家人将会乘坐皮筏穿过一段原始森林,看到河岸两侧的树挂满晶莹剔透的雾凇。若有阳光,这些由水汽遇冷凝华而成的树挂会变得闪闪发光。漂过雾气弥漫的水道,到下半段,他们会穿越长白山下的自然景观峡谷,最后返回上岸。

王铮没有想到,在漂流的终点处,母亲会永远消逝在长白山的冰层之下。

今年3月,王铮和家人从上海飞往长白山旅游。这次旅行计划中,有一项冰雪体验是漂流。

如果顺利,他的家人将会乘坐皮筏穿过一段原始森林,看到河岸两侧的树挂满晶莹剔透的雾凇。若有阳光,这些由水汽遇冷凝华而成的树挂会变得闪闪发光。漂过雾气弥漫的水道,到下半段,他们会穿越长白山下的自然景观峡谷,最后返回上岸。

廉敏也曾被这犹如童话仙境般的景致吸引,带着6岁的儿子从深圳一路北上至长白山。她没有料到,漂流途中,他们遭遇意外,儿子落水陷入险境。

此后的两个月里,她坚持维权,想让更多人意识到漂流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她相信,此事也应适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都隐藏着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廉敏的漂流之旅结束一个多月后,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项目,王铮的家人陷入相似的危险中。不同的是,落水者再也没能上岸。

意外事件给当地的漂流项目敲响警钟。偶然之外,是那些被忽视的安全隐患。有研究者在分析了55起漂流事故后发现,其中超过一半事故缘于景区运营管理不善,比如应急救援欠缺,未设置救援队伍等。其指出,应构建开漂前检查、开漂后预防、终点处防范的安全管理体系。

出游

王铮和妻子一直喜欢旅游,这次他们在网上刷到长白山的雪景后,问母亲想不想去滑雪,母亲表现出极大兴趣。2月6日,王铮便预订了这次长白山之旅,行程四天三夜。

出发之前,王铮和妻子一起为母亲买了一身滑雪服,防水又保暖。上身以白色为主,有许多像泼墨一样的彩色点缀,下身是玫红色的滑雪裤,在白色的雪地冰川里会异常醒目。

王铮记得,收到滑雪服后,母亲很开心,在家试穿了好几次,一直夸赞滑雪服漂亮,打算旅行时穿着新衣服拍很多美丽照片。她自己也买好了防寒的帽子、手套和围巾。母亲退休两年后,一直在家照看孙女。对这次出游,她满心期待。

3月1日下午,王铮一家三口,加上父母、岳母和一个朋友,落地吉林省白山市。抵达长白山西坡的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后,他们入住了度假区旗下的五星级酒店,长白山郝力克酒店。

华美胜地的前身为鲁能胜地,是国家4A级景区,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旗下除了郝力克酒店,还包含长白山鲁能胜地瑞士酒店度假村(下称“瑞士酒店”)、鲁能原乡原俗酒店、望·鲁能美憬阁精选酒店。据其官网显示,在预订酒店时,游客可以以套餐的形式获得滑雪、漂流等多个项目的使用权益。

王铮和家人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是看雪景和玩雪。3月3日那天,天气晴朗,气温有所回升。王铮记得,温度在零摄氏度到十摄氏度之间。当天上午,他决定单独跟朋友去滑雪,家人在酒店内部玩拉雪橇等相对安全的娱乐项目。到了长白山之后,王铮发现滑雪不适合老人,容易摔倒或发生碰撞。加上天冷,他担心老人冻着。

王铮和家人知道,酒店提供的套餐里还有漂流项目,与滑雪比起来,他们潜意识中认为,漂流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运动。

下午一点多,天空湛蓝,河水清澈碧绿,有寒冷的雾气飘在水面上,两岸铺满雪花,白茫茫一片。王铮妻子和父母带着孩子,从酒店出发,抵达优山溪谷漂流旅游项目处。

优山溪谷漂流官方账号介绍,该项目于2024年12月1日首次开业,距离白山市区152公里,驾车1小时50分钟左右。漂流全长7公里,时长40分钟左右。优山溪谷漂流“集雾凇、峡谷、惊险刺激、神秘于一体,是长白山下特色的冰雪项目之一。漂流到中途游客会进入惊险刺激的河段,河水湍急,撞击着两侧的橡皮筏”。

下午两点,他们到达漂流起点处。家人事后告诉王铮,没有人告知漂流的安全风险。穿救生衣时,工作人员说只需扣上面一颗扣子,还没能有充分的时间穿好救生衣,他们就在慌忙中坐上皮筏,开始了漂流。

危险的信号

今年1月,同样的地方,同样的项目,廉敏和儿子没有被分发救生衣,漂流的船就出发了。

1月1日,从深圳出发的廉敏带着6岁的儿子小乐到达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入住了度假区旗下的五星级酒店瑞士酒店。该酒店毗邻王铮一家入住的郝力克酒店,当时的预订价格达2500元一晚。

作为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孩子,小乐对白雪有着特别的渴望。廉敏在网上刷到了雾凇的景观图后,决定带孩子到东北滑雪、看雪景。

得知廉敏是南方人后,酒店前台主动向她推荐了酒店套餐包含的游玩项目,费用包含在房费里。根据酒店宣传牌,共有14个项目,“长白山优山溪谷漂流”排在第四个。活动说明的第一行是“长白山雪季雾凇漂流”,后两行写着酒店大巴的预约、接送时间。除此以外,没有适龄人群的介绍和具体的项目描述。

酒店大堂的宣传牌。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供图

廉敏预订的酒店套餐。

廉敏说,前台也没有说明该项目的安全风险,而是着急地给她推荐滑雪项目的教练。为了进一步了解雾凇漂流,廉敏浏览了长白山文旅的社交媒体。在该项目的官方规定里,1.2米高的孩子可以上船。在抖音账号“长白山文旅”的宣传视频里,大家坐在小船里静静地看雾凇、拍照,水流较为平静,部分游客没有穿救生衣,有几个镜头中有孩子出现。

浏览社交媒体时,廉敏发现很多游客的照片里显示带着小孩游玩,其中有一个孩子也被带上船。这一度让她认为这个项目十分安全。

1月2日,早上八点,长白山的气温很低,达到了零下23摄氏度。但天气晴朗,雪地白茫茫的。廉敏母子坐上酒店安排的大巴驶往漂流点。整辆车有20多人,其中有两三个跟小乐同龄的儿童。所有人都戴着帽子和手套,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

为了御寒,廉敏和小乐上身穿着全棉的打底衫、毛衣和抓绒衫,下身穿了打底裤、毛裤和一条羽绒裤,外套是95%羽绒含量的长款羽绒服,脚上穿了厚重的雪地靴,走起路来很不方便。

到达漂流点后,他们在河道口的小屋里排队验票。廉敏说,工作人员没有分发救生衣,也没有引导他们购买旅游保险或进行安全讲解。

廉敏只看到有一个大叔在兜售雨衣,是薄薄的塑料袋材质,她害怕被水打湿,于是在上船前购买了两件。

漂流的河道不长,两侧有厚厚的冰。岸边堆积着十几艘橙色的皮划艇,船舷高度不到1米,一艘小艇能容纳两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

廉敏母子乘坐的是倒数第二艘小船。船里有一层碎冰碴,站进去时容易滑倒。稳稳地坐在船的两头后,他们被工作人员推下了滑道,进入河流中。漂流过程中,他们拉着皮筏两侧的绳子,上面结满了冰霜,即使戴着手套也能感到凉意。

秦玉也曾感受过长白山漂流的寒冷,她漂流的那天气温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2月3日的早上六点,她跟随从南京来的旅游团,来到长白山北坡的魔界雾凇漂流点,同样为了看到宣传视频中被冰雪覆盖、宛如仙境的美丽雾凇。排队一小时后,秦玉和同团的其他八名游客于七点多开始漂流,两人一船。

秦玉漂流当天。

在离终点五百多米的地方,秦玉看到,河面有十来米宽,因为水流缓慢,船前行得也慢,十几艘船停滞在那里,相互碰撞,“(分坐在船两端的人)体重相差大的,船就特别容易翘头”。

一对母女翻船了,母亲六十多岁,女儿三十多。她们掉落水中后立刻爬了起来,水深及腰,两人全身湿透走到岸边。

秦玉看到,这对母女的羽绒服瞬间结冰,她们坐在布满雪的河岸边,脱了鞋子,一直发抖。

落水的母女冻了将近一个小时后,被送到旅馆。工作人员打来热水,找了干净的衣服鞋子。她们告诉秦玉,船翻了后,水很快从羽绒服衣服领子里灌进去,由于穿的是长款羽绒服,爬起来很费劲。结冰后的衣服穿在身上几十斤,当天夜里,她们浑身疼痛。在房间里,秦玉帮这位母亲脱掉裤子。“厚重得不行,使劲儿拉才脱下来。两人所幸无大碍。”秦玉回忆说。

翻船

漂流开始后,王铮的家人发现水流比想象中湍急,开始紧张起来。跟随他们的一名工作人员未做提示或指导。加上其他游客,这趟漂流一共有五艘皮筏,其中一艘是工作人员的跟漂船。王铮父母和王铮妻子乘坐在不同的皮筏上。

通常情况下,跟漂的船在最后面,工作人员穿着防水裤,如果游客的皮筏中途卡住,可以随时下水推一把。但是在途中,工作人员的船超过了王铮妻子和父母的皮筏,前行到了漂流队伍中间。

下午两点四十分左右,漂流队伍抵达终点。

王铮父母曾在皮筏上开心地拍照。

此时,工作人员的皮筏依然在队伍中间,王铮妻子注意到,工作人员“自己先蹚着水上了岸”。岸上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拉第一艘和第二艘船,并帮助游客上岸。当时并没有人留意王铮妻子和父母所在的皮筏。

事故突然发生。王铮妻子看到,父母乘坐的皮筏突然倾覆,被水流冲得翻倒过来。虽然父亲从水中爬起来后想抓住母亲,但是水流太急,母亲很快消失在水中。

王铮妻子事后回忆,当时母亲被皮筏完全盖住,随后被水流从终点处的两个皮筏下方冲走,冲入下方更湍急的水流中。再往前,便是冰层覆盖的区域。

漂流通道是冰层中间的一条水道,确保皮筏能够通过。漂流水道两边的冰层有厚薄,事发后王铮看到,终点位置的冰是最厚的,终点水道明显变窄,宽度在五米左右,因此水流也变急。

王铮拍摄的终点,水道变窄。

据王铮妻子回忆,事发前,他们的皮筏停靠在终点时,旁边的几艘皮筏在水流中剧烈晃动。工作人员正背对着他们,试图把自己的空船拉上岸,却激起了更大的水浪。她看到皮筏开始更大幅度地晃动起来,船内很滑,没办法站起来,她和孩子坐在皮筏里,继续在水中排队等待上岸。

王铮事后看警察的询问笔录得知,现场仅有两个没有培训过的农民临时工手拉皮筏。王铮妻子回忆,“他们力气小、动作慢”,她所在的皮筏第四个到达终点,父母的皮筏排在第五。工作人员拉自己的跟漂船上岸,加之终点有一根绳子把两艘皮筏连在一起,以阻挡、拦截船只流走,空出来的区域水流更急,船只挤在一起,导致父母的皮筏被挤压。

她回忆,父亲在船头,母亲在船尾,因此父亲的落点在河道中间,水较浅,母亲掉落的位置靠近冰层一侧,水比较深。落水之后,她被皮筏压在底下,很难冲破船的阻力露出水面。

下午2点47分,王铮接到父亲的电话,从滑雪场赶到了事发地。他看到已经有几名警察在现场,有两台挖掘机在开凿冰块。无法确认母亲的位置。

挖掘机在开凿冰块救援。(00:08)

王铮在漂流终点看到,虽有两艘连在一起的皮筏作为阻挡,但是还有几米的缺口,水下也无阻拦屏障。

王铮拍摄的终点,有皮筏作为阻挡,但仍有缺口。

4点20左右,来了几名消防人员,他们带着生命探测仪,但只能探测活体。终点处的水深只到成年人膝盖的位置,但是冰层之下,没人知道到底有多深。王铮的母亲不知漂向了何处。

对于漂流的危险,廉敏在中途就已经体会到。开始漂流后,最初的河道较窄,不到两米宽。侧边是树林,枝头上结满了雾凇,像进入了冰雪仙境。此时水速很缓,廉敏的船和其他船紧贴着,慢慢地随河流挪动。

大约过了十分钟,水流变得湍急。在水浪的冲击下,橡胶船开始左右摇摆,加速向前移动。船和船的距离已经相差超过5米。到达漩涡处时,小船甚至开始一圈圈地旋转。她感到有些紧张,叮嘱儿子小乐不要乱动,抓好船的两侧。在这个过程中,时不时有浪打进来,船里开始不断进水。

廉敏说,河道中段大约有5米宽,他们在河的中央,离两岸有了一定距离。此时的浪越来越大。

溪流中段,波浪打进廉敏和小乐船里。

随之而来的还有河道落差。经过第一个落差时,廉敏颤抖着提醒小乐坐好,攥紧两边的抓绳,害怕地发出尖叫声。面对惊险的落差,她希望停止漂流、快速靠岸。但她说,从始至终,漂流队伍中以及河的两岸都没有工作人员和摄像头,她的求救很难被听见。

还没等反应过来,第二个落差就紧接而来。这次的水流更急更大,小船被带着旋转,廉敏紧紧地抱着小乐,随即感到一阵剧烈的撞击。船的一头撞到了巨石上,另一头翘起,和水面呈45度角。河水不停冲刷,使得船底上移,撞击处紧紧抵在石头上。

冰冷的河水涌入,瘦小的小乐浸泡在冰河里,在水流的冲击下漂浮在水面上,渐渐从船内脱离。

身高1.69米的廉敏站在船里,她左手拉着船绳,右手拼命地抓着小乐的衣襟。小乐被突如其来的危险吓到,一句话也喊不出来。两个人浸泡在水里,身上沉重的棉服往下拽着他们。廉敏强忍着手臂脱臼般的疼痛,一直没有松手,把身体向船翘起的那头倾斜,试图用自己的重量移正船的位置。

几分钟后,船渐渐地远离岩石,继续向下漂流。水流依然湍急,长时间泡在冰水里的小乐已经被冻僵,想站起来动一下身体。此时的船里灌满了水,廉敏害怕再次翻船,只能一边用身体护着小乐,一边安抚他。

廉敏回忆,船里的水慢慢冻住,小乐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廉敏的手机因为泡水开不了机,只能嘶哑着嗓子不停呼救,“有没有人啊?小孩掉水里了”。过了十几分钟,他们的发丝上结了一层薄冰。

在下游,终于有一艘正在漂流的皮筏上的游客看到他们,一边帮着呼救,一边尝试着拨打船只上的救援电话。廉敏说,沿途没有救援人员出现。漂流近一个小时后,他们到达终点,直到这时,才有两名工作人员将他们拉上岸。

廉敏和小乐漂至河道终点。

廉敏乘坐的船被水灌满。

新开发的冬季“最野漂流”

在此之前,王铮和廉敏对漂流这项运动所知甚少。他们称,未注意到项目购买页面下方,漂流被列入高风险项目的安全提示。

漂流原本是一项充满危险和挑战的专业运动。不同于其他户外旅游活动,漂流活动需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和严格的安全措施,而且对漂流工具、漂流河道的选择也较严格。

根据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发布的《旅游漂流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漂流活动是经营者组织游客在有一定落差和流速的水域,乘坐无机械动力的船只、木筏、竹排、橡皮艇等漂流工具,在适漂时间(每年五月初至十月中旬期间的能见度较好的白天)开展的水上旅游活动。根据规定,漂流航道宽度一般不窄于15米,水流速度应不大于每秒5米。起止点应当远离暗河入口和大坝,距离分别不得小于1000米和1500米。

无论是什么季节漂流,安全措施必不可少。根据国家标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GB19079.11-2005)规定,漂流场所除了应为漂流者配备救生衣,说明漂流水域特点、漂流器具使用方法以及漂流的安全救生措施,随时监控、了解整个漂流水域的漂流活动,还至少应具备下列方式中的一种保护漂流者:岸上有流动救生员;危险地带有定点救生员;有漂流技术指导人员跟随;有救生员和救生艇跟随。

救生衣有专门的规范。根据吉林市体育局2018年发布的《吉林市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漂流)管理细则》,急流为一、二级的漂流场所配备的救生衣应符合JT/T107工作救生衣或GB4303船用救生衣的要求。急流为三级以上的漂流场所应配备的救生衣应符合GB4303船用救生衣的要求。而根据GB4303船用救生衣标准要求,救生衣的系固应采用扣件形式。

王铮说,与市面上销售的GB4303船用救生衣相比,其家人漂流时所穿的救生衣较为简易。事后,他在网上看到之前的漂流视频,当时没有提供救生衣。而据廉敏说,1月他们母子漂流时,工作人员也没发救生衣。

秦玉回忆,一开始她并不觉得漂流危险。去之前,导游没有和他们提及危险情况,也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她只听到导游将漂流地点描述得很漂亮,之后他们穿上救生衣,然而冬天的衣服很厚,救生衣无法完全扣上或系上,只能简单套在外面。

作为一项户外运动,漂流项目在国内发展较晚。根据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唐雪琼等人的论文《国内外漂流旅游研究综述》记载,国内于1986年在张家界茅岩河首次开始经营漂流项目,之后商业漂流旅游在国内各地开展起来。国务院办公厅曾在1987年发布《关于加强江河漂流活动管理的通知》,指出举办江河漂流探险考察活动,应从严控制,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此次王铮家人参与的漂流项目由优山溪谷旅游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据企查查信息,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5月,是一家微型企业,注册资本不到100万,经营范围涵盖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游览景区管理、休闲观光活动等。王铮称,酒店向他和家人推荐该项目时,他们并不知道是外包给第三方的项目。

廉敏说,她后来才知道,酒店给顾客推荐的活动越多,能拿到的提成越多。

长白山当地一家旅行团的员工告诉澎湃新闻,长白山西坡漂流因风景好,去年“碾压了”北坡,西坡景区先后开通了七家漂流项目,优山溪谷漂流是最新开发出来的,号称“最野漂流”。通常,游客和老板最关心的是价格、景色和距离,而非安全。有人问过他:“安全吗?看着挺吓人。”他回复:“安全,像唐僧过流沙河那样刺激。”

另一名旅游从业者表示,冬季到长白山旅游的以南方人居多,因为有雪,还可以看雾凇。但她不建议冬天到优山溪谷漂流,“毕竟是江,水流很急”。

当地一名从业者称,王铮母亲遭遇事故后,长白山所有的漂流项目停业整改,“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的2024年1月,长白山市场监督管理局曾约谈漂流经营主体等,对涉旅经营主体进行了当面约谈和提醒告诫,并发布《冰雪旅游消费警示》。

被忽视的安全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游茂林在论文《中国漂流旅游事故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中提出,漂流旅游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漂流游客与一线员工的不安全动作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漂流游客和一线员工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根本原因是漂流景区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根源原因是漂流景区安全生产理念缺失。

论文基于官方通报的55个漂流事故案例研究发现,大约有50.91%漂流旅游事故缘于景区运营管理不善,包括安全管控缺失,例如开漂后因疏导不力导致大量船只拥挤堵塞在河道中。其次是应急救援欠缺,具体表现为救援缓慢、救援方式落后或未设置救援队伍等。

据王铮了解,他母亲事故中的涉事漂流项目,工作人员是附近上了年纪的村民,“他们没有经过培训或者(具备)专业的救援技术”。

秦玉记得,他们那次漂流途中,沿岸没有设置救援电话,也没有工作人员。一起漂流的那对母女落水后,有同行的游客拨打了导游电话,让导游通知老板安排救援。而旅游团到了终点询问,发现老板才知道有人落水,安排工作人员跑过去营救。

为避免出现因管理缺失、疏导不力导致的漂流艇侧翻、堵塞等事故,游茂林建议,政府部门应严格管控漂流景区经营授权,明确高风险项目主管部门的职责与职能,对漂流景区经营许可建立资格审查制度。

游茂林还指出,漂流景区应构建漂流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开业前审查,开漂前检查、开漂后预防,终点处防范,从上至下落实每项安全管理程序。例如开漂前完成对游客的漂流护具穿戴、漂流设备领取逐一检查,在河道各阶段配备联络人员随时沟通河道内船只数量,起漂处船只漂至200m后再放行后面船只等。此外,《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1部分:漂流场所》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在家长陪护下在急流为一级或二级的漂流水域漂流,在急流为五级以上(含五级)的水域不允许开设漂流场所。

关于漂流水域的水流分级,《吉林市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漂流)管理细则》规定,二级急流为浪中等且有规律,很容易判断,最高不超过1米,身上会溅上水花,需要有躲避岩石、弯曲的河岸以及其他障碍物的简单技巧。

廉敏称,漂流回来后,她才发现华美胜地线上平台的宣传页有一列产品介绍,“全程最深水域不超过1.5米”。而在酒店大堂的宣传牌上,这些内容并没有显示。

华美胜地线上平台的产品介绍。

出发前,王铮的家人并不知道冰雪漂流的环境。在他们的意识里,通常河道两边都是陆地,船顺着水漂走,最多衣服被打湿,掉进水里也能立刻站起来。“想象不到这种两边是冰层,冰层下面还有水的情况。”

据王铮的父亲回忆,漂流过程中,地势高低起伏,从上颠簸而下。途中,皮筏在一些地方会磕底,甚至卡住,需要跟漂的人下水推动。跟漂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坐在船上,自己用力把船晃出来。

漂流过程中,在落差大的地方,秦玉一度被颠簸剧烈的皮筏吓到。一路上,河水不时灌进皮筏里,很快结冰。水花溅到她衣服表面,也立刻凝结成冰。漂流结束后回想起来,秦玉才感到后怕。

追责

脱离险境后,廉敏抱着孩子,惊恐地向工作人员描述发生的状况。她说,当时其中一个人诧异地问,怎么又(有船)翻了?她感到震惊,意识到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到了休息的小木屋后,她发现里面没有救援人员或医护人员,也没有救生圈或是应急保暖的衣物,只有一个简陋的碳烤炉,有两个女生正坐在旁边烤衣服。

搜遍屋子后,廉敏从角落里翻出工作人员的被子,脱掉小乐的衣服,包裹住浑身通红的他,小乐身上开始源源不断地冒水汽。等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给他们提供了一杯红糖姜水。廉敏说,她想再要一杯时,却被告知这是另外的价钱。

半小时后,有救援人员开车来接他们。上午十点半,他们到达瑞士酒店,比预计的游玩结束时间晚了整整一小时。进入大堂后,廉敏希望通过前台联系酒店管理人员,根据她提供的录音,值班经理告诉她,“这属于漂流方的责任,你自己去协调。”她感到生气,自己明明购买的是酒店的服务,“酒店和我是服务关系,应该是他们去联系漂流供应商”。

和酒店僵持不下,廉敏不得不求助于公安。根据录音,警察告诉她:“现在只能帮你协调。”他们再次尝试联系酒店的管理人员,但只有值班经理对接,并说领导一直在开会。

到晚上六点多,一个姓任的经理出现。双方争执后,任姓经理提出廉敏需要付第一天的房费,并表示第二天可以换到另一个酒店,即王铮和家人入住的郝力克酒店。

廉敏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离开了长白山。1月3日,她向白山市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酒店道歉、漂流项目整改等要求。对方的回应是,优山溪谷漂流点的公司虽然在白山市抚松县注册,但漂流所用河道位于池南区,池南由长白山管委会分管,他们只能帮助协调联系。

事后,瑞士酒店一方出具了一封调解书,认为这次事故的原因系廉敏操作不当。廉敏无法接受,拒绝了协调。

到了长春后,廉敏带着小乐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小乐因为长期受凉,有肺炎、发热的症状。症状持续了两周,除此以外,这次事件也给小乐带来不小的心理阴影。

医院给小乐的诊断。

距离事发已经过了90天,廉敏收到的赔偿包括长白山到白山市的路费和医疗费用,一共两万元左右,由优山溪谷漂流运营方赔偿。她没有收到酒店的道歉和费用补偿。

她不想让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便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段经历。她说,此后她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网暴,酒店曾打电话要求她删帖。

3月,记者致电上述酒店任姓经理,对方表示这件事由度假区与廉敏沟通。随后记者致电华美胜地度假区,一名工作人员称,已经处理好此事,具体情况不清楚。

事发第二天的晚上,王铮母亲的遗体在距漂流终点处50米到100米的地方找到。警方公布的死亡原因是溺水。

之后,漂流项目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被警方带走。王铮母亲的事故被立案,案件目前已经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对于王铮母亲一事,4月9日,华美胜地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称,此事已经解决,具体内容暂时不方便告知,以法院判决为准。漂流运营方是合作商,目前已经停业整改,酒店已经停止与其冬季运营的合作。

3月中旬,王铮和家人为母亲举办了葬礼。三岁的女儿看到大人们在哭泣,她把篮子里的玩具一件件分发给他们,让他们不要伤心。王铮说,虽然她并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但这给他带来片刻安慰。

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