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其威力相当于1000亿颗氢弹。尘埃和烟尘被射入大气层,地球陷入黑暗。光合作用停止,植物死亡,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也死亡。大约90%的物种灭绝,包括除少数鸟类外的所有恐龙。
信息来源于NickloNgrich,forbes,bigthink,scienceabc。
大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其威力相当于1000亿颗氢弹。尘埃和烟尘被射入大气层,地球陷入黑暗。光合作用停止,植物死亡,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也死亡。大约90%的物种灭绝,包括除少数鸟类外的所有恐龙。
尘埃落定后,哺乳动物繁衍生息,包括最终进化成我们人类的微小树鼩类生物。
鸟类的脑袋很小,因为它们需要飞行,但许多鸟类都非常聪明,尤其是乌鸦和鹦鹉。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它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排列得更紧密,每克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哺乳动物的几倍。像兽脚类恐龙这样的鸟类恐龙很可能有相同的大脑结构。
一些高智商的鸟类也会使用工具,案例非常多,因此作为其祖先,恐龙也会使用工具似乎并非不可能。
如果某些恐龙确实发展了技术,那么哪些物种最有可能迈出这一步?最聪明的恐龙通常被认为是白垩纪晚期的的伤齿龙。它们符合我们通常对技术先进的物种的许多要求。它们的大脑比例很大,说明它们可能很聪明。它们的手臂很长,有“手”和“手指”,这可能使它们足够灵活地使用工具和操纵物体。
如果伤齿龙真的发展了文明,那么在这样的灾难之后,更不用说经历了数千年的普通地质剧变和侵蚀,伤齿龙还能留下什么痕迹呢?
首先,要找到6500万年前建造的“建筑物”的证据是毫无希望的。如果他们和人类一样需要交易,也许它们会收集黄金或其他贵金属。如果它们足够先进,能够使用核裂变,也许我们还能找到放射性富集地区。如果它们能够进行太空旅行,也许我们可以在月球或火星上找到它们遗弃的宇宙飞船,那里的风化不会抹去证据。
但是很可惜,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与此类似的东西,至少目前还没有。
现在我们人类是已知地球上唯一进化出智能文明的物种,虽然需要加上“可能”这个词,但就目前的证据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那么问题来了:恐龙在6500万年前才灭绝,它们统治了地球超过1.6亿年,为什么它们没有进化出智能文明,反而是历史才百万年的我们进化出来了?
假如6500万年前的那颗小行星没有撞击地球,恐龙能幸存下来,它们能进化成类似人类的智慧吗?
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布鲁斯·利伯曼表示,从生理学上讲,那些非常出名的恐龙都是非鸟类恐龙,比如如雷龙、三角龙或霸王龙。它们跟蛇、鳄鱼和蜥蜴等爬行动物很相似,现代的这些爬行动物的脑部尺寸和身体尺寸的比例很小,因此无法训练这些爬行动物做一些复杂的技巧。
华盛顿大学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认为,恐龙可能不聪明,但是肯定非常狡猾,不然它们是如何非常有效地适应环境的?但它们也没有理由进化成中生代的文明。
犹他州卡纳布金梅拉动物保护中心的进化神经生物学家洛里·马里诺表示那些认为恐龙的某些亚种会进化成类似人类的生物的想法是荒谬的,人类目前没有任何数据表明复杂的技术在进化时间尺度上具有生存价值。说白了就是:存在时间的长短跟智慧的增加并无直接关系,要不然现在的智慧文明生物不会就只有人类了。
彼得·沃德认为人类进化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脑成本高昂。生物界没有哪个细胞比神经细胞需要更多的氧气,神经细胞必须在细长的脑细胞中发射化学电荷。
恐龙在约2.5亿至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演化时,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非常低,无法发育出大脑。需要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智力,就需要氧气,对于陆地上的生命来说,氧气含量必须很高,而获得高氧气是非常困难的。
但人类的智力的进化并非只因为氧气,还需要某种环境压力。
人类的脑容量演化非常之快,从南方古猿到智人,文明祖先的脑容量从500毫升激增至1350毫升以上,前额叶皮层面积扩大了3倍。聪明是聪明了许多,但是代价也很高,仅占体重3%的大脑要消耗20%的能量!
这样的演化是非常大胆的!因为当时的人类在自然界的天敌很多,增加能量消耗看起来是非常错误的决定。
但是确实为人类带来许多能力,人类可以创造,可以想象未来的情况,可能通过语言和动作发展不同的族权和文化,甚至是宗教。
对于人类来说,这种情况大概发生在2000万年前,当时东非的气候因为东非裂谷系统的形成而波动。长期以来的进化理论认为:由于地壳中一条 6000 英里长的深裂缝从现在的莫桑比克延伸到黎巴嫩,这导致了区域气候剧变,这可能导致新兴灵长类动物需要发展出能够进行预测分析的智力,以应对长期的粮食短缺。
这无疑证实了“需要”是智力进化的最强大驱动力。
而运气也是我们人类不可或缺的。
如果6500万年前那颗小行星没来,人类再聪明也很难抵挡动辄接近10米的可怕恐龙;如果非洲气候一直很好,食物充沛,我们的南方森林古猿或许一直都会在树上咀嚼树叶;如果不是环境的各种剧变,我们人类不需要为了存活而思考,那么我们也许现在就是无忧无虑的某种”猴子“。
下一个智能物种如果我们人类被消灭了,什么物种会取代我们成为下一个使用智能手机的高科技文明?
洛里·马里诺表示,如果其他物种都不需要进化出技术智能,那么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只有当存在发展复杂技术智能的自然选择压力时,这种情况才会再次发生。
万一其他物种也出现了某些环境压力,那么鸟类也许真的会替代我们。比如非洲灰鹦鹉似乎越来越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智力,它们可以做加减运算,甚至可以说完整的句子。
鹦鹉进化出智力的原因与我们一样;它们要应对因快速气候变化而改变的森林地区,鹦鹉必须能够想象两周后食物会在哪里,这需要预测未来的能力。
除了鸟类,章鱼也是大家觉得非常聪明的存在。然而彼得·沃德并不看好章鱼,他认为章鱼尽管大脑很大,但没有足够的氧气区供养它,除非章鱼以后改变了它们的整个血液系统,否则章鱼无法为其巨大的大脑提供足够的氧气。而要改变血液系统是非常激进的进化变化。
那么海豚和鲸鱼等海洋哺乳动物呢?
实际上它们虽然非常聪明,但科技文明不太可能在水中发展,因为对于真正的先进技术来说,不可或缺的是冶炼的技术。然而水下并不能冶炼。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