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新政冲击跨境圈,卖家涨价潮来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9 13:45 1

摘要:近段时间,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非关税莫属。无论是传统外贸企业,还是跨境电商卖家,如果产品涉及美国市场,业绩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等诸多挑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涨价的呼声日益高涨,部分反应快者,在新政出来的第二天已经上调了产品价格。安克、巨

机遇大于挑战!

近段时间,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非关税莫属。无论是传统外贸企业,还是跨境电商卖家,如果产品涉及美国市场,业绩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等诸多挑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涨价的呼声日益高涨,部分反应快者,在新政出来的第二天已经上调了产品价格。安克、巨星科技、致欧等跨境大卖的诸多应对策略中,涨价正好位列其中。

与此同时,大量美国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同样正在蔓延,物价上涨的焦虑迫使他们开启囤货模式,根据外媒报道,很多从中国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一上架就被抢光了。美国消费者反馈,很多产品已经提价,比如,原本价值在18美元左右的防脱发洗发水,现在已经涨至3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本土卖家似乎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大批卖家由于自身没有能力在美国本土生产产品,只能依赖其他国家,新政将给公司造成巨大伤害,一美国本土亚马逊卖家计算过后发现,预计2025年将为关税额外支付近4000万美元。

“美国人工支出大概是中国的6-7倍,当地采购的材料价格也比中国高。部分中国卖家的产品即使涨价了,依旧有价格优势!”多位美国本土卖家表示,公司产能仍然依赖进口的零部件,关税将导致美国本土的制造成本明显上升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全行业成本上升,这是伤人八百自损一千的行为。

一批卖家业绩受到冲击!新政或将引发市场洗牌

特朗普政府声称4月9日起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本轮加征完关税后,对美出口的产品遭受成本上涨危机。

此外,自2025年5月2日起,美国将正式取消针对中国出口的价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额免税”政策,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再次上调小额包裹的关税额度,5 月 2 日- 6 月 1 日,每件小额包裹的关税从 25 美元提高到 75 美元 (6 月 1 日后,每件小额包裹的关税从 50 美元提高到 150 美元。)

大批出海卖家将美国市场当做主要出口目的地,关税新政来袭,他们预计部分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关税成本上升:部分产品被纳入加税清单,短期内对毛利率造成一定压力;2.客户下单节奏放缓:个别客户在等待政策明朗化,出现短期观望情绪。

业内人士“风中的厂长”拥有十几年外贸经验,2024年外贸公司美国订单占了近7成,关税新政出来后,虽然已经做好的数条柜子暂时问题不大,还是立马通知公司把新生产采购暂停,跨境电商的货物也暂停发货。

“小额免税”政策取消,同样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根据跨境电商卖家小张(化名)自述,公司将近70%的订单都是通过直邮小包进入的美国市场,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现在新政一来,产品最大的优势没有了,美国市场将变得不再好做。

“新政加快各类产品的市场供应调整,在高关税情况下预计很多中小厂家会陆续退出。”事实上,已经有多位卖家表示,接下来可能会改行。

以拼多多海外电商平台Temu为代表的低价电商平台,首先受到冲击,产品售价可能会大幅上涨。近日,拼多多“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宣布将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跨境中小商家正好在“千亿扶持”计划的补贴行列中,拼多多方面表示,国际关税形势日趋复杂,关税变动带给中国出海供应链的冲击巨大,中小商家在订单与利润的拉扯中举步维艰。“千亿扶持”计划将加大跨境补贴力度,提供物流、合规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

然而从业内反馈来看,广大Temu卖家似乎并不认为自己能从这项计划中受益。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新政必然会带来物流等成本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物流成本上升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查验时间大大拉长和转运速度变慢等各种连锁负面反应,这些都给卖家运营带来挑战。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运往美国的货量,约有35~40%已经暂停出货!

跨境大卖带头涨价,甚至开始“去美国化”

美国加征关税带来一系列影响,安克、致欧、巨星科技等跨境大卖已经多举并措,积极应对这轮考验。具体来看跨境大卖的应对策略,离不开“提高产品售价、加快海外产能布局、扩大全球供应链、开拓新销售渠道”等关键字眼。

1、涨价方面,目前来看,全行业未来都会有涨价的需求。

涛涛车业将视具体关税落地或后续变化等情况,通过涨价形式基本抵消关税成本的上升。经测试,即使公司进行上述幅度的涨价,销售价格也低于美国本土厂家的价格,仍然具备成本上的优势,对市场影响有限。

致欧科技称将在美国市场进行产品涨价以应对短期成本冲击。

安克创新认为涨价是可用的一种手段,但不会是首选。对于现有产品,可以通过减少促销频率或力度,在现有零售价位上提高平均成交价,以对冲关税影响。对于新产品,将根据产品定位和定价模型进行价格制定,并考虑成本因素,从而有机会进行价格调整。

巨星科技在关税新政出来的第二天就开始涨价,并预计很快能看到全行业涨价的行为发生。据了解,巨星科技OBM产品目前均由中国出口至美国,之前2019年的25%关税已经通过涨价的方式消化掉,今年被征收的关税未来也将通过涨价的方式来消化。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市场竞争中,头部卖家凭借在品牌建设、供应链整合以及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具备提价和消化价格影响的能力,因此采取涨价策略相对可行。然而,对于部分中小卖家而言,由于品牌影响力有限、供应链议价能力不足以及资金周转压力较大,盲目涨价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

“大家面临两难境地,自己涨价后销量受影响,多年努力白费;不涨价利润空间降低,不赚钱的生意没法长久。”小张等多位卖家担忧道,如果接下来美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大幅缩减非必需品的产品预算,那么涨价无异于近一步遏制他们的购买欲望,卖家届时将面临订单大幅缩减的困境。

2、供应链布局方面,灵活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在现有基础上加速全球布局。

科沃斯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超过40%,早在本轮加征关税之前已经进行了全球化布局,从今年开始科沃斯还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和优化海外供应链。

安克创新基于长期的预判,在供应链安全方面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比如通过全球化供应链部署来增强抗风险能力,确保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高质、稳定交付。

道通科技已提前在部分低关税国家安排部署,初步拟定在墨西哥新设工厂,相关选址方案正在充分评估和推进中,预计可快速实现低关税区域的制造产能部署。此外,2023年公司前瞻性收购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美国本土工厂,并于当年末投产。

亿联网络目前已在逐步建立东南亚地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增加其他海外区域的产能布局规划,逐步形成区域协同、辐射全球的产能网络,增强抗风险能力。

致欧科技表示会构建东南亚、中国双供应中心。

3、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线和智能化转型,再度提升利润率。

安克创新认为,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品牌价值提升能提高品牌溢价,因此一直都重视在科技创新和产品创造方面的投入,未来也会通过极致创新、持续投入研发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产品创新力,增强与消费者的链接,提高品牌议价权,保障自身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处于优势地位。据了解,2021年便携式电源的平均销售单价为98元,到2024年1月至6月已升至144元;智能创新产品的平均单价为537元,2024年则上升至654元。

亿联网络认为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是抵御外部风险的核心壁垒,公司始终坚持研发驱动战略,在所在市场的业务领域已有长期积累,预计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对整体经营的影响有限。

道通科技表示将持续提升产品研发和技术实力,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其次,持续开展全链条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和过程管控,通过跟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与规模效应,在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4、多元化市场布局方面,全球均衡快速发展,降低美国市场占比,甚至实行“去美国化”策略。

致欧科技将继续夯实欧洲市场的大本营地位,加快现有产品的上新速度并拓展高货值新品品类,并布局开拓新兴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致欧科技在欧洲地区营收占比为62.31%,北美地区收入占比为36.32%,日本地区收入占比为0.80% ,其他地区收入占比为0.57%。

安克创新近年来在北美市场的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目前正大力开拓欧洲、东南亚、澳洲、拉美、中国等非美市场。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在安克创新的全球销售版图中,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其中,欧洲市场贡献了20.52亿元的营收,而日本市场则实现了12.92亿元的销售额。国内大陆市场也贡献了3.7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近40%。

除美国市场,道通科技在欧洲、亚太、中东、南美等市场均构建了完善且成熟的市场服务体系。凭借优质产品与前沿解决方案,各区域市场正在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将不断加快美国以外市场拓展,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占比。2024年年报显示,道通科技在欧洲市场实现营收7.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0%,占总营收比例为19.88%。中国境内市场实现营收0.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0%,占总营收比例为2.42%。其他地区实现营收1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7%,占总营收比例为26.35%。

计划放弃美国市场的卖家也不在少数。广东卖家小刘表示,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好在2024年已经开始全力布局欧洲市场,目前起量较快,顺利的话,未来几个月就可以完全退出美国市场。

吉宏股份以东南亚、东北亚和中东为主要市场,美国业务权重极低,美国市场销售收入在2024年仅为1.2亿元,占总营收的2.17%,具备良好的“去美元化”风险屏障。据了解,公司已全面退出美国包装业务,转而聚焦共建“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正携手中东本地合作方,建设阿联酋和阿曼两个生产基地与区域贸易平台,打造涵盖烟草包装、纸尿裤、防水纸、环保包装在内的全产业链制造和出口平台。

诸如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等区域的跨境电商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可以预料的是,接下来会有大批跨境卖家转向这些市场掘金。

中国卖家机遇大于挑战!美国消费者开始囤货

关税成本上升,不同卖家看法不同,有人认为挑战大于机遇,有人认为机遇大于风险,有信心完成持续增长的业绩目标。据了解,包括安克、致欧等在内的诸多跨境大卖均认为自身属于后者。

巨星科技相信最终还是强者恒强的一个逻辑。

第一,美国维修维护的需求还会持续增长,并且由于通胀,个人不会有更多的需求去请人干活,反而会有更多的DIY机会,这也是公司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第二,由于通胀,个人在消费上会偏爱价格低的消费品,也就是常说的消费降级,有利于公司的友商 odm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

第三,公司将考虑更多的精力研发高性价比的产品,新品研发能力和效率的优势将帮助公司更好的抢占市场份额。

第四,竞争对手在美国当地产能的制造成本将继续上升,很可能超过关税幅度,我们的制造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美国本土的很多中小制造商在这一轮加征关税后预计将被市场出清。

关税上涨情况在2025年之前也有发生,回看广大跨境卖家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很多卖家业绩短期可能受到冲击,但是风浪过后,反而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适应性。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美国本土公司和消费者正处于忐忑不安的状态,他们似乎要为这轮关税新政承受更沉重的代价。

广大跨境卖家与亚马逊、Meta等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部分卖家利益受到损害,这些科技公司照样不能幸免。“最大输家大概率是以中国广告为基础的美国公司,比如社交企业和零售企业。”部分美国专业人士表示。

BusinessInsider援引分析师和广告业内人士的话称,中国广告商在亚马逊和Meta广告收入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分析师布莱恩·韦瑟的报告,Meta在美国的广告收入中约100亿美元来自国际广告商,其中中国广告商占据重要比例;MarketplacePulse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研究表明,中国卖家占亚马逊美国顶级市场供应商的一半,实际数量应该更多,中国卖家可能成为该公司广告收入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广告商可能因贸易壁垒增加而削减广告支出,导致两家公司面临重大损失。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表示,由于特朗普政府正在实施的关税措施,美国目前可能正朝着经济衰退的方向发展,可能导致约200万美国人失业,每个家庭将面临至少5000美元的收入损失。

前几日,大批业内人士基于过往经历预判:关税新政,美国老百姓会为通胀买单,物价出现飞涨!

事实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皮革制品、服装和鞋子、手套和手袋以及羊毛和丝绸产品价格涨幅将超过10%,甚至有些产品涨价接近20%。由于担忧物价飙升,美国许多消费者近日已经开始囤货模式。

一位TikTok 创作者热衷于从亚马逊等网站购买配饰、衣服、毛绒玩具等各种物品,近日,她不再观望购物,而是直接下单了购物车上的所有物品。

“从在中国生产商品的零售商那里以超便宜的价格购买低成本商品的时代可能即将结束。”这位创作者对商品价格可能上涨感到沮丧,并表示,之后在购买任何东西时都会三思而后行。

美国本土卖家会从这轮新政中受益吗?答案貌似是否定的,美国杯壶类目头部品牌Simple Morden创始人表示,2025年公司将为新关税政策支付近4000万美元,虽然过去几年时间,公司在美国本土投资了数百万美元,力求有能力进行产品的生产制造,结果却收效甚微,公司没有能力在美国生产大部分产品。很多同行,正面临同样的困境,大家的出路貌似只有提高产品售价、削减成本支出这两项,否则只能被动接受事实,看着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归零……

来源:亿恩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