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的陕西渭南,花红柳绿,春意浓浓。在“三贤故里”临渭区,城乡学校到处一派盎然的读书景象:瑞泉初级中学一周一次的“抽锦鲤·享书香”活动如期举行,值周教师赠书、获赠学生荐书或读后分享成为每周升旗仪式后的“规定动作”;围坐图书室朗诵诗词、聚在活动室排演课本剧、站上
4月的陕西渭南,花红柳绿,春意浓浓。在“三贤故里”临渭区,城乡学校到处一派盎然的读书景象:瑞泉初级中学一周一次的“抽锦鲤·享书香”活动如期举行,值周教师赠书、获赠学生荐书或读后分享成为每周升旗仪式后的“规定动作”;围坐图书室朗诵诗词、聚在活动室排演课本剧、站上讲台交流读书感悟,沋西小学各班的日常阅读展示精彩纷呈;官底镇中心小学则在校外花红柳绿的园林举办了一场名为“春日书韵”的实践活动,30余名学生身着汉服,诵春情、写春意、画春景,诗意满满……
沋西小学的阅读分享活动
这里为何书香氛围如此浓厚?校园为何总是书声不断?近日,记者走进临渭区中小学幼儿园,探寻学校阅读蔚然成风背后的“助推密码”。
渭南市临渭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设立的三县之一,区域内人文历史厚重,素有尚书重教传统。新时代以来,临渭区坚持“五育并举”办人民满意的区域教育,先后入选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和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是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全省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
官底镇中心小学学生在户外朗诵
为了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临渭区近年来加大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改善,一所所大气美观的学校成为城乡“亮丽的风景”。“硬件设施基本到位了,学校‘软实力’靠什么?”临渭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说,入选各级各类实验区、示范区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底色,但临渭教育人清醒地认识到:“书香”才是学校本色,要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更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使命。
正午阳光明媚,渭南市第一小学的一群师生围坐校园一角,在石头上写诗、作画、着色,用一块块装饰精美的五彩石点缀返青的竹林。202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这所学校,在校园建设中处处突显“书香”:教室里有图书角,教学楼公共区域随处可见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类学生读物;走廊两侧既有评选出来的“读书明星”形象展示、“童诗精灵”习作展呈,又有各类活动中的诗画涂鸦条幅展览。校长孙斌斌在三所新建校任过职,在她看来,每一所学校在建校初期都面临顶层文化设计、教师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转变等问题。“在整体谋划的时候,我们希望学校发展能与未来接轨,于是就通过共读朱永新《未来学校》这本书来凝聚共识。”孙斌斌说。
官底镇中心小学学生在一起读书交流
位于市区西北方向35公里处的官底中心小学,则是另一番“书香气”:户外公共区域地面上彩绘了各种游戏方格、图案,供学生们课间15分钟“出出汗”;主教学楼大厅一侧小黑板上呈现的是教师们作表率的“每周练笔”,另一侧是为激励学生坚持阅读而设置的积分兑奖柜;校园两侧各有一个10米长的葡萄架,每年春夏交接之际,这里都会被阅读书签、读后感、诗配画、手抄报等装扮成“文化长廊”……在校长孟永锋看来,阅读是一种滋养的过程,乡镇学校向“优”发展离不开“朗朗书声”。
渭南市第一小学师生在作画
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公共区域书架……如今,走进临渭区任何一所城乡校园,随处可见“书”的踪影;教室墙上挂着读书箴言、每学期推荐阅读书目、评优树先激励“阅读之星”……各个学校还因地制宜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力争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田。
春风漫卷诗书来,仲春时节的沋西小学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如火如荼:五年级四班教室里,上讲台分享阅读感悟的学生声情并茂;四年级二班学生围坐图书室,诗词朗诵、阅读交流气氛热烈;操场西侧的舞台上,四年级三班的表演者通过舞蹈+情景剧的方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
沋西小学学生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学期开学不久,沋西小学还举办一次覆盖全校的汉字书写大赛,学生们满怀自信地挥洒笔墨,一丝不苟地铺陈笔画,字字推敲、笔笔凝神,竭力让每一个汉字都规范精致、尽善尽美。
“听、说、读、写”一体推进,沋西小学的做法是临渭区教体局以学校为阵地深化阅读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以阅读为载体,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致力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素养基础。
“我校地处市区东郊城乡接合部,学生中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所以我们就以学校为主阵地,大力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日常阅读和规范书写的习惯,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听’‘说’能力的拓展……”沋西小学工会主席牛利娜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全校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待人接物文明有礼貌了,性格变开朗、笑容更自信了……
官底镇中心小学师生在阅览室阅读
而在孙斌斌看来,阅读能够改变一个人、一所学校的气质。“我待过几所学校,对此深有体会:充满书香气质的师生和校园,姿态上是积极的,视野上是开阔的,发展上是有后劲的……”自2016年担任校长以来,孙斌斌一直致力于通过阅读改变师生的学习工作状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张——阅读是智育的核心手段,开展了师生共读、校长借书等读书活动;同时,她也将这一主张落实在教学建设中,提出了“以阅读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理念,并在各学科教学中实践应用。
得益于坚持阅读,瑞泉初中七年级一班学生金子澄举止大方、谈吐自如,去年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位居全年级第一;而他的同班同学王甘欣迪则从以前“见到看图写话就头疼”到现在“不畏惧甚至喜欢写作文”。七年级一班语文教师关怀是一位有着34年教龄的阅读倡导者,也是影响和带动学生写作的身体力行者——多年来,她坚持阅读并且笔耕不辍,还创建个人公众号分享以前的日记,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深切感悟到文字的穿透力量,激发起他们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常读书、勤动笔的兴趣。
三张镇第一初级中学学生在校园里读书
“不读书的话,你的视野只有眼前这么一片;但是多读书,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这是三张镇第一初级中学执行校长王磊常常对学生说的话,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乡镇教师,深刻地理解农村学生的成长短板和乡村教育的发展难点,为此,他下决心想让走下坡路的学校焕发生机。2020年成为实验初中分校后,该校以“魅力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读书行动的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就“变了气质”,逐渐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2024年初,临渭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指导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七大工作任务之一。区教体局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迅速展开相关任务的谋划推进工作——当年4月,《渭南市临渭区指导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读书行动项目实施方案》(简称“五年行动计划”)出台,重点从完善课程体系、提升阅读品质、创建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纵深推进。
第一幼儿园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绘本
去年以来,临渭区教体局指导学校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引导阅读课程由语文逐步向各学科延展辐射,不断丰富学生读书内容。据了解,第一小学在“成就课堂”教学主张的探索中推行“以个性阅读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理念,遵循阅读、思考、表达三个基本程序,尝试在各学科教学思路中融入阅读。副校长罗春萍告诉记者:“核心素养理念下,各学科强调生活化、情境化教学变革和命题改革,数学学科的图文、题干往往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基于阅读的综合辨析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临渭区各学校创设富有特色的阅读实践活动,力求把阅读鉴赏、习作训练、诵读展示与教育教学、课后服务、兴趣社团等有机结合:三张一中语文教师马秋丽紧扣课本名著推荐内容,课堂上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课本剧创排展演活动;官底中心小学“00后”教师王丹鼓励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制作手抄报,逐渐引导他们进行阅读摘录、文字创作;区第一幼儿园通过“草坪故事会”“绘本猜猜乐”“图书医院”“书宝剧场”等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故事讲述、书籍保护、舞台表演等方面的兴趣……
瑞泉初级中学师生在一起阅读
瑞泉初中两任校长先后入选全区教育系统“推动阅读十大人物”,他们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全校师生爱读书、读好书——这是临渭区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探索师生阅读品质提升的生动写照。瑞泉初中党支部副书记郭俊峰告诉记者,赠书活动最初由校领导率先垂范,后来扩大到值周教师,促进了读书行动“提标扩面”。第一小学教师杨娟受校委会、教研组带头读书启发,在班里物色阅读功底扎实的学生当“领头雁”,辅之以适当的激励评价,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每日一读”。官底中心小学教师王芳则从鼓励一位羞于当众表达的男生从容自信地站起来开始,逐步指导他拿着稿子念、引导他上台脱稿分享,让更多学生看到了阅读和表达的魅力。
“他是那个被嘲笑被误解的心智障碍者,但他从未放弃追求知识与尊严的渴望……”瑞泉初中教师梁雅婷前不久收到了学生归还的书,惊喜地发现里面夹了一页读后感悟,字迹工整、情感真挚,这让去年才参加工作的她坚定了信心——继续坚持借书给学生读。她这两天正在琢磨如何以这件事为契机,激励这位女同学保持阅读与书写的热爱,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学习“身边的榜样”,把读书与写作当成“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
记者:孙永涛 魏淑敏
编辑:王波
来源:陕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