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先生,今年49岁,是福建福州一家小超市的老板。每天早上6点,他准时拉开卷帘门,招呼来往的街坊,晚上10点才关门回家。日子虽然忙碌,但也踏实。他身材中等,略显瘦削,脸上总是挂着笑,看起来是个典型的“老好人”。可谁也没想到,这个乐观的中年男人,竟然在四个月前被查
叶先生,今年49岁,是福建福州一家小超市的老板。每天早上6点,他准时拉开卷帘门,招呼来往的街坊,晚上10点才关门回家。日子虽然忙碌,但也踏实。他身材中等,略显瘦削,脸上总是挂着笑,看起来是个典型的“老好人”。可谁也没想到,这个乐观的中年男人,竟然在四个月前被查出了肝癌。
那天,叶先生因为右上腹隐隐作痛,去医院做了检查。拿到报告单时,他整个人愣住了:肝癌,晚期。肿瘤长在肝脏膈顶部,像个馒头那么大。更糟的是,他还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早就打了折扣。医生皱着眉说:“你这情况,传统手术风险太高,切除几乎不可能。”叶先生脑子嗡嗡作响,回家路上,他看着车窗外的街景,第一次觉得生活这么灰暗。
“难道就这样完了?”叶先生反复问自己。他还有个上高中的女儿,老婆身体也不好,超市刚盘下来没几年,日子才有点起色,怎么就摊上这事儿了?可他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擦干眼泪,他决定搏一把,找最好的医院、最靠谱的医生,哪怕只有一线希望。
叶先生年轻时是个壮小伙,当过建筑工人,后来攒了点钱开了超市。生活稳定后,他却没太在意身体。福州人爱吃海鲜、喝点小酒,他也不例外。加上长期感染乙肝病毒,肝脏在无声中慢慢变硬、变差。体检对他来说是“多余的事”,直到这次肚子疼得受不了,他才被迫走进医院。
检查结果像一记重拳。叶先生的肿瘤不仅大,位置还特别棘手,紧贴着膈肌,手术切除可能会伤及周围血管和器官。更麻烦的是,他的ICG(吲哚菁绿)滞留率高达35.5%,这意味着肝脏储备功能很差。简单来说,他的肝已经“超负荷运转”,再动刀子,可能连术后恢复都扛不住。医生直言:“你这情况,传统手术成功率不到三成,还可能引发肝衰竭。”
叶先生听完,心凉了半截。可他不甘心就这样等死。老婆拉着他的手说:“咱们再问问别的专家,总有办法的。”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终于听说福建省肿瘤医院有个团队,专治“没法手术”的肝癌患者。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胡育斌医生。
胡育斌,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的副主任医师,40岁出头,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说话慢条斯理,却透着专业和自信。他接诊时,叶先生拿着一摞检查单,满眼焦虑。胡医生翻看了片子,沉吟片刻,说:“你这情况,确实没法直接切。但别急,我们有别的招儿——钇90放射性微球精准介入治疗。”
叶先生一听,满脸疑惑:“啥是钇90?这能治好我?”胡医生笑了笑,耐心解释:“这是一种新办法,专门对付没法手术的肝癌。简单说,就是把带放射性的小微球,通过血管送到肿瘤里,‘定点爆破’,把癌细胞干掉。创伤小,恢复快,对你这种肝功能差的患者特别合适。”
听完,叶先生半信半疑。他上网查了查,发现这技术2021年才引进国内,算是“高科技”。福建省肿瘤医院是省内第一家用这个办法的,手术量全省第一,口碑不错。他心里燃起一丝希望,但还是有点怕:“这靠谱吗?会不会有啥副作用?”胡医生拍拍他的肩膀:“放心,我们团队会给你做全面评估,量身定做方案。风险肯定有,但比传统手术低多了。”
手术前,叶先生接受了详细检查。胡医生和方主亭副院长、林海澜主任医师开了几次会,反复讨论他的病情。最终,团队一致决定:用钇90树脂微球。这东西是个啥?胡医生科普道:“它是一种直径只有30微米的小球,里面装着放射性元素钇90,能发射β射线,射程也就几毫米。送到肿瘤里,就像个小型核弹,专炸癌细胞,周围正常组织基本没事。”
手术当天,叶先生躺在介入室的床上,心跳得像擂鼓。胡医生操作着导管,从他腿部的股动脉插进去,一路送到肝脏供血动脉。屏幕上,肿瘤的血管网清晰可见。胡医生小心翼翼地把微球注入,剂量精确到毫克。整个过程不到两小时,叶先生几乎没啥感觉。术后,他只在腿上留了个针眼,连缝针都不用。
“就这?”叶先生醒来时还有点懵。胡医生笑着说:“对,就这。微创的好处就是伤口小,恢复快。你明天就能下地走走,三天就能出院。”果不其然,第二天,叶先生已经在病房里溜达了,虽然有点乏力,但精神头明显好起来。
出院后,叶先生严格按医嘱生活:戒酒、少油腻,每天散步半小时,每月回医院复查。三个月后,他再次走进医院,拿着新的CT报告单去找胡医生。结果出来那一刻,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病灶完全坏死。肿瘤那个“馒头”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白的坏死组织。胡医生看着片子,点头说:“效果比我们预想的还好。癌细胞被干得一干二净,肝功能也在慢慢恢复。”
叶先生眼眶一热,握着胡医生的手说不出话。他想起确诊时的绝望,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感觉像是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老婆在旁边抹泪:“老叶,你可得好好活下去,闺女还等着你送她上大学呢。”
胡医生补充道:“钇90的优势就在于精准。它不像化疗那样‘地毯式轰炸’,副作用小,对肝功能损伤也少。国际上,《**肝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早有研究,钇90对中晚期肝癌的控制率能达到70%以上。我们医院这几年做了上百例,成功率很高。”
叶先生的经历让人感慨,但也提醒我们:肝癌真是个“狡猾”的家伙。方主亭副院长曾说:“肝癌起病太隐匿了。我国70%的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为啥会这样?因为肝脏是个“忍者”,早期没啥症状,等到疼、黄疸、肚子胀,才知道大事不妙。
在中国,肝癌和乙肝关系密切。像叶先生这样的患者,往往有多年乙肝史,病毒让肝脏一步步硬化,最后癌变。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40万,占全球一半。胡医生感慨:“很多人不体检,等查出来就晚了。叶先生算幸运的,赶上了新技术。”
钇90到底有啥魔力?胡医生解释:“它是个‘聪明炸弹’。通过肝动脉注入,微球直接扎堆在肿瘤血管里,释放高能量射线,杀伤范围集中,正常肝组织几乎不受影响。”相比传统放疗,钇90的辐射剂量能高出几十倍,却更安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的数据显示,这种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的中位生存期能延长到15-20个月,有的患者甚至活过了5年。
当然,这技术也不是万能药。胡医生坦言:“它适合肿瘤局限在肝内的患者。如果癌细胞扩散到肺、骨头,就得配合别的治疗。”叶先生的情况正好“对症下药”,这才有了奇迹。
三个月前,叶先生觉得自己“死定了”。三个月后,他抱着复查报告单,笑着跟街坊说:“我这是老天爷多给了几年命。”超市的生意又忙起来了,他还计划带老婆女儿去厦门玩一趟,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叶先生的故事,不只是医学的胜利,更是人性的温暖。胡医生说:“每次看到患者康复,我都觉得这工作值了。技术再牛,也得有人信任我们啊。”叶先生点头:“是啊,我这条命,是你们捡回来的。”
福建男子确诊肝癌,几乎无法手术,却在三个月后迎来“病灶坏死”的奇迹。这不是神话,而是现代医学的力量。钇90放射性微球,让无数像叶先生一样的患者重获新生。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绝境,也别放弃,总有办法在等着你。
肝癌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无知和拖延。叶先生的经历提醒大家:体检别偷懒,身体有信号别硬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也许会有更多“叶先生”走出阴霾。愿每个人都能珍惜健康,活出精彩。
参考文献
福建男子确诊肝癌,几乎无法手术!没想到3个月后,奇迹出现了。福建卫生报
Fang ZT, et al. Advances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for Liver Cancer. The Lancet Oncology, 2022.
胡育斌,《肝癌介入治疗新进展》,福建医学出版社,2023年版。
来源:大象健康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