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9日,携程港股(09961.HK)在恒生指数暴跌13.27%的“黑色星期三”中逆势收涨1.2%,市值稳居2661亿港元。这一反常现象背后,是携程“全球化+技术化”双引擎的短期红利与长期隐忧的激烈碰撞。2024年财报显示,其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0
2025年4月9日,携程港股(09961.HK)在恒生指数暴跌13.27%的“黑色星期三”中逆势收涨1.2%,市值稳居2661亿港元。这一反常现象背后,是携程“全球化+技术化”双引擎的短期红利与长期隐忧的激烈碰撞。2024年财报显示,其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0%,但国内酒店ADR下跌5%,用户投诉量激增188%。携程的股价韧性,既是资本对旅游复苏的押注,亦是平台治理危机的暂时性掩盖。
尽管携程2024年全年营收达53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2%,但资本市场对其增长可持续性存疑。黑猫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用户投诉量达85,722条,涉及“大数据杀熟”“捆绑销售”等顽疾,典型案例中用户提前三天取消1.6万元酒店订单仍被全额扣款,客服仅充当“传话筒”。这种信任裂痕与财报的亮眼数据形成鲜明反差,暴露了携程在高速扩张中对用户体验的妥协。
一、全球化战略:低价佣金与新兴市场的赌注
携程的逆势增长核心在于全球化布局的激进推进。Trip.com以4.4%的佣金率抢占东南亚市场,泰国、越南市占率提升至12%,但欧洲、澳大利亚市场仍处于亏损输血阶段,营销费用同比激增45%。这一策略虽短期内扩大了市场份额,但牺牲了盈利能力——2024年Q4国际业务毛利率仅19.3%,远低于国内业务的81%。在中东市场,携程投入数亿元搭建阿拉伯语客服系统和本土支付通道,但沙特阿拉伯的本地化运营成本高企,导致净利率仅为5%。
国际化的另一重压力来自流量主权的争夺。谷歌搜索引擎的AI化趋势正在改变用户获取旅游信息的习惯,TripAdvisor等平台通过AI生成旅游概览内容抢占首页流量,而携程仍依赖传统SEO优化,2025年Q1海外获客成本同比上涨23%。更严峻的是,Booking和Expedia凭借成熟的AI动态定价模型,在欧美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携程国际业务佣金率仅4.4%,远低于Expedia的18%,欧洲市场持续亏损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
二、技术重构:AI降本与伦理危机并存
携程在技术上的投入既成就了效率革命,也埋下了信任隐患。AI客服解决80%咨询问题,人力成本下降23%;“线路规划”工具使行程设计效率提升40%,内容生态GMV贡献增至17%。然而,动态定价算法导致苹果与安卓用户价差达73%,触发欧盟《数字服务法案》最高全球营收6%的罚款风险。2025年3月,日本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导致携程被罚200万美元,信任修复成本激增。
技术优势正异化为监管风险。携程的动态定价模型基于4000+用户标签实施差异化定价,例如使用华为设备的用户机票价格比苹果设备高73%,且刷新页面后价格持续跳涨。这种“算法霸权”不仅引发伦理争议,更导致黑猫平台2024年投诉量同比增长188%,用户实测显示同一航班在10分钟内价格跳涨14%,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第18条。
三、用户分层与供应链失控的双重困局
携程在用户运营上呈现明显的代际割裂。50岁以上银发族群贡献GMV超行业30%,其推出的“周/月连住旅居”产品在云南试点两周销售600间夜,复购率68%。然而,这一群体的消费本质多为“子女买单”,携程“老友会”产品复购率仅18%,远低于行业均值。年轻市场的争夺更为惨烈,电竞主题酒店订单量增长150%,“演唱会+住宿”套餐占年轻用户预订量的21%,但抖音旅游内容播放量激增320%,分流携程30%潜在客群。Z世代用户“携程比价,抖音下单”的消费习惯,使平台沦为免费比价工具,GMV转化率跌至历史新低。
供应链管理漏洞正在动摇其服务根基。30%的海外酒店未公示卫生许可证,用户遭遇“货不对板”时平台推责;三亚某酒店差评删除率达87%,商家与平台联合操控评价体系。更严峻的是,华住、锦江等酒店集团自有平台销售占比达85%,携程国内住宿佣金收入增速降至5%。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同样残酷,Booking全球市占率25%,携程仅15%,且欧美市场接受度差距显著。
四、组织动荡与战略摇摆的深层危机
2025年2月,首席产品官及AI实验室负责人离职,暴露内部“技术派”与“用户体验派”的战略分歧。新任首席产品官陈刚提出“AI叠加价值”战略,但AI客服机械化响应率仍达43%,用户反感情绪蔓延。销售费用ROI降至1:3.2历史低位,资源向国际业务倾斜引发投资者质疑——Trip.com的营销费用占营收40%-50%,但亚洲市场净利率仅15%,欧洲市场仍亏损。
梁建章重启的“G2战略”面临执行困境。所谓“Great Quality(高品质)”与“Globalization(全球化)”的平衡,在现实中演变为价格战与补贴依赖——2025年Q1销售费用激增45%,但国际业务净利率仅15%,远低于国内市场的35%。这种战略摇摆与2020年垫付2亿元保障金的初心形成讽刺性对照,折射出资本压力下价值观的扭曲。
结语
携程2025年的股价韧性,本质是资本对“短期阵痛换长期空间”的博弈。尽管Trip.com的GMV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但用户信任赤字仍是估值天花板。梁建章在绿盟论坛强调“技术普惠”,却与Q1销售费用激增45%的现实形成讽刺性对照。
当AI客服机械回复“差价不可退”时,携程2020年垫付2亿元保障金的初心已成远去的传说。在算法效率与用户权益的博弈中,唯有重构“服务即护城河”的价值观,携程的全球化野心才不至沦为资本催熟的泡沫。旅游业终究是“人与体验”的行业——或许携程该重温那个用真金白银换取用户信任的黄金年代,而非沉迷于技术编织的估值游戏。
来源:一点On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