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账号连续30天直播记录显示,其宣称的"秘制配方"卤味日均销售额达3500元,评论区置顶着"学员已突破500人,名额即将截止"的招募海报。
去年八月,短视频平台突现多个卤菜摆摊账号。
画面中经营者熟练剁切酱牛肉,背景音混杂着"最后三份""涨价预警"的催促声。
某账号连续30天直播记录显示,其宣称的"秘制配方"卤味日均销售额达3500元,评论区置顶着"学员已突破500人,名额即将截止"的招募海报。
经技术还原,这些直播存在多处时空矛盾:同一批群众演员在不同日期穿着相同服装反复出现,交易金额数字后期处理痕迹明显,所谓"高价抢购"实为团队自导自演。
当粉丝量突破10万时,博主团队迅速推出"万元创业计划"。
学员需缴纳3888元获得"核心配方",另付1288元购买"必选设备"。
所谓教学视频实为通用卤菜教程,所谓"独家秘方"可在电商平台批量购买。
更有学员发现,不同"师傅"寄来的香料包竟出自同一小商品市场。
某学员跟踪物流信息后震惊:全国300余名学员收到的"定制招牌",全由河北某乡镇作坊批量生产。
首批学员在居民区支起摊位后,遭遇残酷现实:宣称"日销百份"的卤味日均仅售出7份,所谓"独家口味"在满大街的同类产品中毫无竞争力。
更离奇的是,同条街道竟出现多家使用相同配方、相同话术的卤菜摊。
经调查,这些摊主均来自同一批收徒账号,所谓"致富神话"本质是加盟商内部恶性竞争,最终由底层学员承担亏损。
当学员们组团维权时,发现所有教学群已解散,博主账号集体更名。
法律途径同样受阻:由于单个学员缴费未达刑事立案标准,且电子合同存在大量免责条款,维权成本远超损失金额。
某学员展示的合同显示,条款中明确注明"市场经营风险自负",教学方甚至不承诺配方真实性。
这场闹剧折射出互联网时代的信任困境:当流量可以伪造、话术可以包装、承诺可以规避,普通创业者该如何辨别真伪?
有人指责平台监管缺位,有人批判创业者急功近利,但更本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正在用追逐热点的狂欢,掩盖脚踏实地的笨拙?
那些深夜仍在直播间狂欢的"致富梦",究竟该由谁负责唤醒?
或许每个轻信"月销十万"神话的人,都该先问问自己:如果成功如此简单,为什么站在镜头前的不是你自己?
来源:小节下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