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表情包大家都熟悉,其实出自2017年,那时候我看到,第一反应和大家现在用这个表情包的本意一样,也就是看到了什么不堪入目的离谱内容。
这个表情包大家都熟悉,其实出自2017年,那时候我看到,第一反应和大家现在用这个表情包的本意一样,也就是看到了什么不堪入目的离谱内容。
但是从2023年开始,我理解了它的真义,就是老花眼看不到太近的东西,需要眯着眼来聚焦。
这个不是我研究出来的,而是那年开始,我也开始有老花现象了。
2022年,我换了一台27寸的4K显示器,文字特别小,用了一段时间后,觉得看得特别累,后来出现了眼睛疲劳,出现了近处看不太清楚。
我以为罪魁祸首是这个显示器,于是乎把分辨率调低一些,不要4K那么高清也可以接受,不过眼睛情况并没有好转。
春节回家的时候,和几个姐聊了这事,她们不约而同地说,老花了,为啥呢?因为她们基本上也是在我现在这个年龄出现了症状,我非常愕然。
我们一家都是没有近视的,但是老爸老妈对是有老花,他们看书的时候需要戴老花眼镜,我以为只有那种五六十岁起步才会有那种状态,没想到原来老花是那么年轻就开始,可能后续还会更加严重。
想起10年前,一起共事的一位顶级设计大佬,比我大七八岁吧,他的iPhone是大字版,我那时候还觉得奇怪,你这么年轻怎么用老人机模式?他说看着舒服,我彻底悟了。
和朋友说我已经老花了,对方是近视几百度的,10米开外人畜不分,五米到底是谁主要靠猜,我想一下,我越远越看得清,对面马路牌照的小字,从小到现在都是看得清清楚楚,人肉望远镜,到了今时今日,30厘米之内的手机文字看了会无法聚焦,想一下,还是老花优于近视,二害取其轻,也算是一种心理补偿方式吧。
老花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还真的有。
我以前喜欢在被窝看手机,睡前刷一刷,现在不可能了,被窝这么点距离,是看不了手机的了,如果要看,要拉远到30CM之外,40CM是比较好的聚焦距离,但是这样手就不在被窝内了,失去了被窝看手机的乐趣。
所以,我改成了听手机了,一般都是睡前打开一个几乎不需要看内容,纯听的,那就很好的体验,尤其是有一段时间喜欢听着下雨直播睡。
看书的时间也在这2年减少了,不是不想看,是眼睛容易累,还好现在世界上多了听书这种模式,如果是古代。。。不对,古代的书也不写那么小的字啊。
其实我也想过把主力手机调成字号大一号,但是倔强的心不允许我这么做,等于承认自己迈入老年的感觉,客观上,我是超过了中国男性人均寿命的50%了,算是进入了下半场,但是还没有进入老人场啊!
所以我的感慨是什么呢?
我非常庆幸,在自己身体机能最佳的状态,有真正的努力,看了好多书,熬了好多夜,积累了好多技能,知识,作品,基本上在30岁之前,已经完成了最核心能力框架的搭建,养成了填补自己知识空缺的良好惯性。
因为如果今天让我还按照20岁的时候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真的太难了,不是心太难,是身体太难,现在给我1万通宵一晚我都不会接受的,因为身体不允许这么折腾了。
而在接下来的将来,我吸收新知识可能也不会有10年前那么快了,虽然我对事物的判断会比从前更加精准,对知识的运用会更加成熟到位,但是涉及新知识,估计也会慢慢变慢地吸收。就如我爸70+岁时,我在过去的几年教了他很多次的微信如何发信息,如何发语音,都是回头就忘记,哪怕我把界面,流程,画在纸上看着他练了几次,但是等我回到深圳,他就不知道怎么发了,所以我也知道,人老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下降得很厉害的。
当然,我现在还属于很年轻,还在人生的智慧顶峰,甚至还在爬坡,但是依然要接受自己会老去的事实,所以身体要注意,思想也要改变,我们都是普通人,都会有生老病死,年轻的时候谁不是觉得自己永远年轻呢?
身体老化不可怕,怕的是身体还没老,才到35岁,就觉得自己废了,职业废了,人生废了,不想努力了,这种思想的提前老化,才是最可悲的。
永远都跑在同龄人前面,那就不怕老了。
我的能力,我的积累,都是跑赢了绝大部分同龄人的,所以心态很健康。
有时候遇到一些小我几岁的人,交谈中感受到对方的暮年之气,又不想努力又羡慕我,我客气地说你还年轻,等你到我这个年龄,也会大差不差的。
其实,我知道,就他现在那身体和思想的懒惰法,再过10年,也就这鸟样而已。
人的朝气,和年龄无关,我大把三十多岁的朋友,那努力程度,比应届毕业生还有朝气。
嗐。
噢,PS:我现在是多了一个32寸的K屏,成为我的主屏,副屏主要看看辅助资料,90%时间眼睛都是看主屏,眼睛能舒服不少。
来源:莱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