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以质取胜,盐边发展特色产业不走寻常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9 15:56 4

摘要:得益于当地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条件,盐边枇杷作为全国最早成熟的枇杷,每年11月底开始上市,次第成熟到次年4月中旬,临近春节时一斤要卖30余元。

成都枇杷尚青小,盐边枇杷已尾声。

得益于当地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条件,盐边枇杷作为全国最早成熟的枇杷,每年11月底开始上市,次第成熟到次年4月中旬,临近春节时一斤要卖30余元。

不仅枇杷,盐边县茶叶、冷水鱼等产业,也因独特的气候优势,通过适度规模发展,以质取胜,解锁了气候差创造的财富密码,造福一方,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别样篇章。

早春枇杷

最高亩入三万元

二滩水库畔的渔门镇是盐边枇杷主产地。

打开树上套着的纸袋,细心地把其中成熟的枇杷剪下来,再把袋口重新封好……这是每一个果农每天最基本的操作,也是果农每天收获的喜悦。

“主要看品相,好点的枇杷13元一斤,小点的10元。春节前很多人来发快递,高的一斤要卖35元,但那时货比较少。”渔门镇犀牛村双坪组村民高兴惠种植了两亩多枇杷,采摘销售已近尾声,盘点收成,已收入两万多元。

高兴惠喜采枇杷。

当年盐边老县城搬迁,犀牛村群众生活、经济困难,老支书带领村民代表来成都市龙泉驿区考察后,请专家过来指导。考虑到这里的枇杷上市与成都形成时间差,就试着发展种植,种下了早钟六号、大五星等良种,逐渐带动周边形成近万亩规模,成为当地一个优质的富民产业。

犀牛村党总支书记李永辉的父亲,当年就在专家的指导下,大胆实践,率先通过拉枝控肥等技术措施,实现7月出蕾8月开花并顺利完成坐果,并且去福建考察后引入套袋技术,大大提高了盐边枇杷的商品性。

盐边枇杷的果子个头在攀枝花早春枇杷中算中等,但因阳光充足、管理科学,味道口感都很好,对外销售供不应求。

“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下,种植枇杷要多挣钱,关键是要管得好、采得好!”李永辉一语中的。随着外来客商的增多,枇杷价格从最初的3元一斤迅速上涨。每逢枇杷上市,收购商就带着电子测糖仪来,含糖量17度以上的全部优价收购,一斤售价最低都在10元左右,成为当地价格最稳定的水果。

犀牛村里示范的24亩智能滴灌系统已在运行,渔门枇杷还取得了有机认证,管得好采得好的种植户亩收入约3万元,总体亩均收入约1.5万元,近万亩的规模每年给种植户带来约1.5亿元的收入。

冷水鱼

品种育苗占先机

盐边县支六河,源头是从格萨拉景区天坑地漏出来的地下水,河水清澈,常年水温保持在14—15摄氏度。

“好水出好鱼!这里养的全都是冷水鱼。”格萨拉彝族乡支六河村下河坝组村民肖如民说,他二十多亩的高密度流水养殖池里,除了大家常见的鲟鱼、虹鳟,还有黄河裸裂尻鱼、金沙鲈鲤、裂腹鱼等名优品种。

肖如民养殖的鲟鱼长势良好。

养殖场最贵的品种是金沙江流域特有物种金沙鲈鲤,最贵时在攀枝花要卖300多元一斤。肖如民还与人合伙成立公司进行育种,自繁自养。对于当年在职能部门帮助下,从木里县购进金沙鲈鲤种鱼,他记忆犹新,“一斤要360元,买一条鱼当买一头牛。”

在更靠近水源的育种场,合作公司技术负责人王学祥正带领技术人员在水池里选亲本搞繁殖,抱起一条大花鱼(金沙鲈鲤的本地俗称),他满是自豪:“野生金沙鲈鲤作为二级保护动物,野外种群数量已经非常少了。我们通过十多年努力才人工繁殖成功。现在我们不仅自繁自养,四川、云南的水电站也来购苗放流。”

同金沙鲈鲤得到同样对待的,还有重口裂腹鱼等稀有品种。这里特别的气候,一年可以培育三批鱼苗,并且春节前就可以出一批,利于抢占市场先机。

作为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池里最大的鲟鱼已经有七八十斤重,这为肖如民创新增收奠定了基础,“今年计划投资150万元建12个池子,准备培育大鱼生产鱼子酱,搞冷水鱼的深加工,手续已经办得差不多了。”

国胜茶

用科技擦亮品牌

采茶春山上,悠然见茶香。3月19日,央广网2025云遇丰收节直播活动,全国选了六个点位,四川的点位就定在盐边县国胜乡。

盐边国胜茶能入选,在盐边国胜绿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顺兵看来,是实至名归,“盐边茶是高山茶中的高山茶,种植的平均海拔约1800米,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在国内茶叶中名列前茅,并含有独特的兰花香味。”

新芽缀满、修剪标准的茶树,覆盖了山峦,让大地平添了几分诗意。国胜乡大毕村下田坝组李升荣正在采摘银尖(即春芽),“银尖一斤要卖一百元。春茶要采到5月,夏、秋茶要采到10月,每亩茶园毛利有7000-8000元。”

国胜乡标准种植的高山茶。受访者供图

国胜茶主销攀枝花,春芽收购价格高于省内其他产区,为提升茶叶的品质和解决茶园的用水,盐边县国胜乡茶叶协会会长杨涛宇介绍,盐边县农业农村局与四川省茶研所合作,已在推广茶叶专用肥料,并通过产业强镇项目建引水管,从根本上解决茶园的用水问题。

近年市场比较盛行高山茶,现在新茶一出来,经销商、老客户就赶来订货,国胜茶根本不愁销。为了利用好这些优质原料,罗顺兵坚持用纯手工操作模式来做。他痴迷传统技术,是因为“这样才能把国胜茶香高韵长、兰花香显、滋味鲜爽甘醇等特点突显出来。”

每年罗顺兵在当地要收购鲜茶叶10万斤,生产成品10吨,在攀枝花市开有三个专卖店,还准备在盐边和米易县城再各开一个。他还与人合作在攀枝花市开了一个以茶叶+文化的体验店,通过开展研学和开发文创产品,为他的笮山若水品牌赋能。

国胜茶作为盐边茶的代表,计划扩种1000多亩,同时国胜乡四家茶企与盐边发展集团合作,将通过统一管理、加工、精制、包装、品牌、销售等,不断提升茶叶品质,逐渐打开高端市场。

文/图:杨勇 安晓梅

编辑:张雪

校对:刘佳

审核:邓嗣华 冯晓刚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