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建于1965年的市第十二小学校坐落于白河之畔。近年来,学校从课堂形态、课程体系到协同育人进行全面革新,凭借“生态教育”教学体系,斩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三项部级殊荣,擦亮了“生态教育”新名片,使“让每个生命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创建于1965年的市第十二小学校坐落于白河之畔。近年来,学校从课堂形态、课程体系到协同育人进行全面革新,凭借“生态教育”教学体系,斩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三项部级殊荣,擦亮了“生态教育”新名片,使“让每个生命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行走在市十二小的校园里,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处都是文化。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点一滴都生动诠释了“生态教育”的全新图景。
“775”生态课堂聚焦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深处,正悄然发生着从“教的主导”向“学的主场”的深刻转型。没有照本宣科的公式灌输,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张力的探究空间——传统课堂的“知识搬运工”化身“生态建筑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学习新常态;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借助自主学、互助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形式,从萌生思考、勇于表达,逐步达到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实现能力与思维螺旋式上升。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他们的探究热情。
“分组讨论很激烈,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该校四(4)班学生胡柳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它不仅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还让我们更加自信。”
“经过长期教育实践探索和经验积淀,我们构建了适合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775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旭东介绍道,“775”生态课堂强调整体性、尊重多样性、珍视独特性。“77”是指“七变七让”的教学思想:变讲课为指导,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生硬灌输为主动实践,变学知识为训练能力,变单调枯燥为轻松活泼,变一人活动为多人参与,变考试检测为多元评价。“5”是指教学过程的五环节: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拓展练习、总结反思。
学校明确各年级段学生自主学习的侧重点,一、二年级养习惯,三、四年级学方法,五、六年级强思辨。学校探索出实施“生态课堂”的4条原则:教师通过启迪开导,激发学生想学、想言、想思、想做的愿望;借助鼓励引导,培养学生敢学、敢言、敢思、敢做的勇气;凭借悉心指导,教会学生会学、会言、会思、会做的方法;运用点拨辅导,提升学生能学、能言、能思、能做的能力。这种聚焦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形态,全方位突破了传统单向灌输教学的局限,助力学生实现从“知识容器”到“思维主体”的进阶。
特色课程构建体教融合育人体系。
“砰砰砰、滴滴滴、嗒嗒嗒、刷刷刷”……下午5时,市十二小的“生态课程矩阵”正式上演。社团里,有跟随老师舞动的身影,有婉转动听的歌声,有精美的手工作品,有运球飞奔的英姿,也有书法魅力的展示和经典名著的传承……艺术的灵感在酝酿,创新的思维在激荡。孩子们各有所爱、各有所乐、各展所长,生态校园里处处朝气蓬勃。
随着“双减”政策持续深化,市十二小社团课程愈发多彩,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投身于兴趣社团,挖掘自身潜力。“我特别喜欢美术社团,每次创作都能让我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李佳萌是市十二小五年级的学生,参加美术社团活动已经两年了。她告诉记者,通过参加课后特色社团,不仅收获了技能,还结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小伙伴。
而在校园另一边,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刚刚结束。几名刚从轮滑场上走下来的三年级学生仍沉浸在速度与激情的火热氛围中,直呼“太有意思了”。据市十二小党委书记杜剑介绍,学校体育社团是学校的特色社团,更是“双减”背景下学校最受欢迎的课后服务项目之一,“校园里,不仅要有琅琅的读书声,更要有嘹亮的歌声、激烈的辩论声、呐喊助威的欢呼声和快乐幸福的笑声。我们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能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提升注意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市十二小不断创新课程形式、提升课程内涵,相继开设篮球、武术、轮滑、足球等多项特色体育课程,构建起科学合理、衔接有序的体教融合育人体系,致力于让每一名学生在校园内都能掌握一项伴随终身的运动技能。近年来,市十二小的特色体育课程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体育社团更是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屡获佳绩。
在市十二小,“生态”不仅是草木葱茏的校园环境、科学合理的课堂形态、多元有趣的文化课程,更是贯通生命成长全周期的育人哲学。
“在学校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坚定不移地朝着‘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的目标前进。”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每位教师每学期须定向帮扶两名以上困难学生,老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实行‘五优先’:安排座位优先、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参与活动优先、家访优先。确保‘一生一策’,精准帮扶。”
在有序推进学校教育的同时,如何让育人的根扎得更深、果实播撒得更远,市十二小的做法是构建“三维育人生态圈”——家校社“多向奔赴”,协同育人共护成长。一方面,开展全员家访。每学期教师全员对学生开展全覆盖家访,以“聊家常”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定制个性化“教育处方”,将对学生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建立机制,畅通渠道。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及优秀家长代表举办讲座与分享,积极向家长宣传、输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时打通家庭教育中的痛点、堵点,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能力,唤醒更多的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家庭教育,凝聚“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合力,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扎实开展。
教育,究竟要为孩子的生命绘就怎样的底色?杜剑表示:“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学生既是健康的、强壮的、快乐的、豁达的,又是兼具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未来,市十二小将继续执生态之笔,书写‘教学生六年,就要为学生考虑六十年’的时代答卷,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第十二小学校 微信公众号
来源:直播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