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代管的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除了“大岳”外,还有“太岳”、“玄岳”的美称。武当山的总面积为312平方千米,它的周边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代管的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除了“大岳”外,还有“太岳”、“玄岳”的美称。武当山的总面积为312平方千米,它的周边高峰林立,天柱峰是武当山的第一高峰,其海拔高度为1612米。武当山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源自《太和山志》。武当山因其风水走势,形似莲花或燃烧的火焰,古人认为此地需要北方水神真武大帝来镇压,才能风调雨顺,因此故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武当山还有“以武挡敌”这一说法,这种说法认为,武当山得名可能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防范巴、庸等古族及秦国的入侵有关。楚国在武当山地区驻扎军队,以勇武之士抵挡敌军,“武当”一词可能含有“以武挡敌”的含义。还有学者提出,“武当”音近“巫丹”与“武担”,可能还与古代巫山、丹水等古族名、地名有关联,体现了历史文化的迁播。还有说法是武当山山势如火焰,而天柱峰及其西北山峰形似神龟,象征北方水神玄武。古人认为以水克火、水火既济,故称“武当”。武当山的名称由来及含义主要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与崇拜。
在我国的名山中,五岳是最有代表中国文化名山的概括通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对其加以崇拜,即称“岳”。汉宣帝正式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今安徽省境内)为南岳,大茂山(今河北省唐县、曲阳县境内)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后隋文帝杨坚,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清顺治年间,正式移祀北岳于浑源恒山。五岳文化本身就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位于湖北省西北地区的武当山为何被称为“太岳”呢?五岳一直都是正统山岳的代名词,更是衡量各名山大川的标尺,但是到了明朝,大家对五岳的地位便开始了重新衡量,这个年代的武当山开始“横空出世”了。武当山首先是中国的道教名山,是以道教起家的,但明成祖朱棣看上了武当山,因此武当山被敕封为"大岳"、"治世玄岳",武当山在这个时期由于成为了"皇室家庙",其信众和信徒发展到达了顶峰。如今武当山的太子坡、南岩宫、紫禁城、太和宫等建筑基本都是明朝时期修建而成,那个时期的武当山地位是其他山岳所不能比拟的。
武当山与五岳的区别在哪里呢?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它们分别位于中国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是中国传统地理文化中的五大名山。而武当山则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代管的丹江口市境内,它不在五岳之列,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与旅游名山。五岳与武当山有哪些区别呢?五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五岳的封禅和祭祀活动历史悠久,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和帝王的权威。
而武当山因为传说中真武大帝在此得道升天而得名的,历史上多位皇帝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推崇,并使其成为了举世罕见的皇家道场。武当山不仅是道教圣地,它还与武术和太极拳有着密切的关系,张三丰在此创立了武当派。武当山之所以被称为“大岳”、“治世玄岳”,还被尊为“五岳之冠”,这主要是明朝皇帝的对武当山的偏爱。而武当山的道教以崇奉真武神为主,实行多神崇拜,所以还受到了宋. 元. 明. 清历朝皇帝拨款累建,共建起了静乐宫等九宫八观三十三个大型建筑群落,共计庙舍20000多间。形成了举世罕见宏伟靓丽的皇家道场,“五岳之冠”因此被载于史册。
来源:我是你的格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