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9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张淑云,威海市方志馆馆长王瑛,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宣传教育科科长赵平洋,介绍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工作有关情况的有关情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4月9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张淑云,威海市方志馆馆长王瑛,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宣传教育科科长赵平洋,介绍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工作有关情况的有关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均强调,要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与共享,构建智慧化公共服务体系。威海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印发《数字威海建设规划(2024—2026年)》,提出“深入推进数字馆藏建设,积极发展数字展览”。
在此背景下,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系统调研了江苏、广州等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从全市实际出发,着眼资源共享、资料共用,打破区市之间信息壁垒,以智慧赋能为历史文脉注入数字化生命力,在全省率先研发建设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平台的成功建成,标志着威海市史志数字化工作在全面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征程中探索出可推广的实施路径,通过构建全域资源互联、智能服务协同、文化价值共享的数字方志新生态,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地情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构筑起坚实的数字基石,打造了新时代全省党史史志数字化转型的“威海范例”。
在建设模式方面,创新构建全域融合的“超级数据库”体系。采用“统一平台、多级应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避免重复建设,显著降低建设成本。通过横向整合党史、史志等5大类资源,纵向贯通市、区(县)二级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全部共享,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
在资源检索方面,采用智能语义分析技术和类纸化交互阅读,支持关键词、时间、地点等多维度精准检索,实现“秒级响应”精准定位。用户查找特定内容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0倍,大幅提升了方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文化展示方面,平台创新打造数字化展陈体系。线上展厅完整复现市方志馆实体展陈,并配备专业语音讲解功能。平台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显著提升了历史文化传播效果。试运行期间,该板块用户平均停留时长达27分钟,整体满意度达99.4%,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以“数智典藏、云链共享、全域统建、多维赋能”为核心理念,构建起集史志编研、智能检索、沉浸阅读、多维展示、协同管理、交流共享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方志服务平台。平台设置地情概览、网上展厅、志鉴成果、影像威海、工作动态、通知公告六大功能模块,首批上线数字化成果223部,涵盖党史、志书、年鉴、地情资料等门类资料,总文字量达1.7亿字、图片1300余张。
地情概览板块用图文展示城市历史,像地图一样直观;志鉴成果支持全文检索精准定位与类纸化交互阅读,无缝衔接的数字化检索效率与传统纸质文献的深度研读体验;线上展厅可云参观方志馆,配有语音讲解,历史故事随点随听;影像威海收录千余张威海老照片,指尖轻划即可追溯城市记忆,让历史在影像中生动流淌;通知公告栏实时更新,并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查阅等“一站式”便民服务。用“看得见、听得懂、找得到、用得上”的方式,把威海的历史文化装进电脑手机,真正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触摸”城市历史,随时随地了解家乡文化。平台4月9日正式上线运行,市民可通过访问威海党史史志官方网站“数字方志”栏目,一站式体验平台全部功能。
威海市数字方志一体化平台的建成,是近年来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党有所需,史有所为”的职责使命,主动作为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下一步,将继续锚定“智慧方志”建设目标,持续推进志鉴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深化全域资源整合共享,构建协同服务体系,创新开发数字方志应用场景,推动“指尖读志”“云端用志”服务升级,做好数字方志资源普惠服务,满足人民群众读志用志需求,提高地方志资源服务社会能力,为推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贡献更多党史史志力量。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