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几个月,NBA接连发生震撼事件:可能是联盟史上最轰动的交易(卢卡·东契奇加盟洛杉矶湖人队)、创纪录的球队易主(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被高价收购),以及两位备受尊敬的教练(泰勒·詹金斯和迈克尔·马龙)在常规赛还剩不到10场时被解雇。随着丹佛掘金队解雇马龙教练的余波
过去几个月,NBA接连发生震撼事件:可能是联盟史上最轰动的交易(卢卡·东契奇加盟洛杉矶湖人队)、创纪录的球队易主(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被高价收购),以及两位备受尊敬的教练(泰勒·詹金斯和迈克尔·马龙)在常规赛还剩不到10场时被解雇。随着丹佛掘金队解雇马龙教练的余波未平,《体育画报》NBA团队召集多位作者探讨:这些反常现象是新兴趋势,还是仅仅是个诡异的赛季?
巨星交易潮:趋势还是偶然?
霍林格:或许两者兼有。东契奇的交易无疑是百年一遇的重磅炸弹,但另一个趋势也在推动巨星流动:交易截止日正成为新的休赛期。我们习惯了球星在六月底七月初换队,而不是在周六晚看完比赛回家后突然爆出消息。但如今自由市场的球星流动已近乎停滞,因为更慷慨的续约规则让球员长期留队。因此,选秀和交易成为球星流动的主要方式。回头看看,连非争冠球队都在为2025-26赛季布局,做出重大操作。
卡茨:如果以东契奇级别的交易为参照——即送走25岁MVP级球员——这绝不会成为趋势。球队通常不愿放弃年轻顶级天赋,尤其是规则本就偏向他们。达拉斯独行侠本可以给东契奇开出比其他球队更高的续约合同,但他们没有。他们本可以联系全联盟(或至少与多家球队深入谈判)以获取最大回报,但他们也没有。巨星换队并不新鲜,交易申请和自由球员流动时有发生,但主动放弃核心球员(尤其是刚带队进入总决赛的球员)绝不会成为常规策略。
奥德里奇:所有现象——重磅交易、球队估值重构(注意"revaluation"与"revolution"的相似性)、赛季末解雇——都是同一趋势的组成部分。这股趋势源于体育球队被亿万富翁或跨国企业收购后的加速焦虑。如今早已不是比尔·戴维森或阿贝·波林这些本地企业家以微薄预算运营球队的时代。像埃德·斯奈德这样的商界巨头(生前资产超20亿美元),曾同时运营费城76人、飞人队和老鹰队,但如今这种运营模式已不可能复制。企业界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对持续非争冠状态的容忍度更低。东契奇交易的震撼源于其时机和保密性,但我们必须接受现实:新老板认为长期留下联盟前五球员不值每年近7000万美元。这不会是最后一次,从外部看这或许荒谬,但从内部视角,这不过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逻辑,就像3>2的数学题。
沃科诺夫:东契奇交易将成为绝对的黑天鹅事件。首先,独行侠的糟糕结果会让其他球队望而却步。但次级球星流动可能持续,这并非本赛季独有。不同球队对球员价值的评估不同,新劳资协议也可能推动交易(要求球队在工资帽和奢侈税线之间运作,而巨星薪资空间有限)。
赛季末解雇潮:新趋势还是偶然?
霍林格:我的答案依旧:冠军教头不会在常规赛最后一周被炒,但这些事件背后存在冲动性主线。多数老板缺乏耐心,而新生代老板加剧了这点。传统上,赛季中期换帅多发生在早期以扭转颓势,但我们却看到季后赛球队在评估一切后动刀。我等着看是否有球队在分区半决赛输掉G2后换帅。(补充:如果灰熊雇佣马龙、掘金签下詹金斯,会不会更戏剧性?)当然,掘金同时更换总经理卡尔文·布斯让事件更复杂,但追问高层是否因急躁做出决策是合理的。
卡茨:我愿冒险预测:这可能成为趋势。詹金斯被炒看似突然,但灰熊内部早已暗流涌动:球队持续输球,去年夏天花七位数挖来的助教图奥马斯·伊萨洛接任临时主帅。灰熊当时已近两个月未赢过胜率超五成球队。一旦管理层对赛季失去信心,他们想:"为何不现在行动?"一方面,这看似自毁,但灰熊当时排名西部第四,换帅风险巨大。另一方面,他们本就不抱希望,让伊萨洛积累季后赛经验对下赛季有利。虽然不会所有球队效仿,但需要安全感的总经理(如灰熊扎克·克莱曼)会倾向此类操作。季后赛球队季末炒帅已有先例,其他球队可能效仿。
奥德里奇:或许NBA正在效仿NHL。纽约岛人总经理卢·拉莫里罗就擅长季末炒帅。不同之处在于,这次被炒的是优秀教练和强队。我不认为这会频繁发生,毕竟詹金斯和马龙的情况特殊。多数球队仍会观望到季后赛前夕,毕竟临时主帅薪资更高。
沃科诺夫:这仍是特例!不要将两个独立事件上升为趋势。此类操作风险高、回报低,需要特定决策者推动。詹金斯和马尔龙的遭遇恰恰说明,胜利无法保证帅位稳固。过去五年三位冠军教头在夺冠两年内被炒,这更凸显职场残酷。
球队估值飙升:趋势还是泡沫?
霍林格:这是趋势,直到买家收到下一份40亿美元报价。说真的,上述冲动性与此相关。当老板与本地脱节时,球队更易易主。属于本地实业家运营球队半个世纪的年代已逝,尽管新奥尔良和犹他仍有特例,但NBA所有权游戏已彻底改变。凯尔特人被出售就是明证。
卡茨:NBA经济(尤其是球员薪资)增速远超全球通胀。即便市场崩盘,也不影响天价球队交易。当球星年薪破亿时(并不遥远),或许会吓退买家,但联盟尚未至此。收视可能下滑,但新签的11年760亿美元转播合同将提供稳定收入。超级富豪买球队更多为情怀而非盈利(如史蒂夫·鲍尔默买快船)。随着全球亿万富豪增多,球队需求可能增长。
奥德里奇:随着球队估值攀升,所有权家族的税务问题将更复杂。预计未来几年更多球队待售。若格劳斯贝克家族(凯尔特人原主)都看不到家族传承之路,其他小市场球队更不容乐观。NBA对沙特/阿联酋资本的限制看似严格,但面对无限投资意愿,完全开放只是时间问题。体育洗钱或许存在,但金钱洪流终将冲破阻碍。
沃科诺夫:你们没注意过去几年吗?凯尔特人售价远超预期的50-55亿美元,正反映当前竞价战。NBA球队既是奖杯资产,又是与股市无关的快增长公司。专家预计估值将继续攀升,尽管增速可能放缓。当现有买家寻求退出时,联盟会引入私募和主权基金维持增长。问题在于:当高价入场者寻求退场时,谁能接棒推高估值?
来源:体娱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