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放眼整个2-3K左右价位的监听耳机市场,凭借超轻量化的设计,R70xa在佩戴舒适性上依然是顶级的存在,且在驱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它的解析力和声场表现在这个价位段也是非常出众的,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铁三角 audio-technica
ATH-R70xa
类型:开放式头戴大耳机
定位:监听耳机
售价:¥2880
“放眼整个2-3K左右价位的监听耳机市场,凭借超轻量化的设计,R70xa在佩戴舒适性上依然是顶级的存在,且在驱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它的解析力和声场表现在这个价位段也是非常出众的,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前言】
在中端头戴式耳机里,2015年上市的铁三角ATH-R70x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一款,虽然其本身的产品定位是偏向专业领域的监听耳机,整体听感较为中正,但它同时又兼具非常饱满温润的音色表现,耐听度极佳。R70x的驱动门槛较高,470Ω的高阻抗基本算是把小尾巴/入门便携播放器用户拒之门外了,但在驱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它会展现出非常优秀的素质潜力,尤其是声场规模和层次感,时至今日依然是同价位大耳里的第一梯队,因此我手头也常备R70x作为参考耳机之一。时隔近十年,铁三角终于推出了R70x这个经典型号的改款——ATH-R70xa(下称R70xa),出于对前作R70x的喜爱,我也是提前通过内部渠道盲狙了一副,并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R70xa的看法和把玩心得。
【客观对比】
R70xa在外观设计上要比R70x更张扬一点,它把铁三角的商标上移到了头梁的连接处,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直接地通过开放式外壳观察到其内部单元,这种设计其实更像铁三角自家的ADX系列,比较吸引眼球。另外此次R70xa还放弃了之前R70x上的3D羽翼式头梁结构,改用如今市场上比较主流的可调节式头梁,还是做工非常不错的金属+皮质结构,使得R70xa整体看上去更加现代化一些。线材方面,R70xa的原线和R70x规格一致,依然是一根3米长的可拆卸线材,对于随身玩家来说这条原线有些过长。不过由于我冲的是首发,因此也获赠了一条定制的4.4mm平衡线,搭配便携播放器会更方便,与原线相比,这条平衡线有更强的人声凸显度,对于泛流行曲目的适应性更佳。
R70x本身的佩戴体验就非常舒适,210g的超轻自重加上适应性非常不错的3D头梁结构,已然能够使其实现久戴不累的效果,这些年它也一直是监听耳机里舒适性超高的代表之一。但此次铁三角依然在R70xa上实现了进一步的佩戴优化,不连接线材的情况下,整机重量直接减轻到了199g,个人感觉它戴起来基本算是轻若无物了,有时我戴一下午也不会觉得累。另外之前R70x虽然戴起来也不累,但长时间佩戴的话,它的3D羽翼式头梁很容易把头发两边压塌,让用户变得“头顶尖尖的”,而这次R70xa的头梁结构就可以把压力分配得更均衡,对发型的保护效果相对好了许多。
【听感表现】
说起R70x在声音上最能够吸引我的地方,便是它那饱满厚润的声底,这使其听上去完全不会像大众刻板印象中的监听耳机那样直白无聊,它反而尤其适合用来听摇滚乐以及声线比较浑厚的男声流行曲目。另外,R70x的声场表现也是中端大耳里比较突出的,其声场规模和层次感都较为优秀,不过有一点遗憾的地方是,R70x的高频延伸表现稍逊,用来听演奏风格比较活泼的管弦乐小编制曲目时,乐器的音色光泽度相对稍欠。
此次R70xa在高频表现力上获得的提升较明显,其高频亮度有所增强,并兼顾到了较高的高频音色丰腴度,整个中高频段的声音线条都相当顺滑,无论是小提琴还是木管乐器,都能够获得非常细腻且自然的泛音表现。以阿卡多《魔鬼的颤音》专辑为例,R70xa演绎下的小提琴音色颇为华丽,富有空气感,且基音与泛音间的过渡平顺,不会让人觉得刺激。其次便是中频部分,R70xa的人声位置略微靠前,口型较清晰,且在人声质感的表达上属于还原度较高的类型,没有过重的喉音,因此在聆听女声曲目时,它能够展现出优于R70x的轻盈感,R70xa在齿音部分亦有恰到好处的收束处理,既不会过多地抹消人声细节,又保证了较高的耐听度。R70xa的低频形态较为凝聚,其低频量感不算很强但下潜较足,对于一些节奏较快的鼓声能够演绎出足够的气势,不过由于R70xa的低频混响收得略快,因此它的低频氛围感就要稍逊于R70x一些了。从总体的声音风格上看,R70xa的音色质感仍然是较为宽松耐听的,只是其声底的厚度比起R70x略有削弱,而三频能量分布则更为中正,杂食性更高。
R70xa的素质表现比较亮眼,主要体现在整体解析力上,它的声音密度在中端头戴式耳机里处于上游水准,并有良好的微动态表现,能够及时反馈出歌手的换气细节以及乐手的演奏力度变化,同时它对于渣录音的包容度也较低,过重的修音痕迹在它面前也难以遁形。而作为R70x的换代改良款,R70xa也同样继承了前者优秀的声场表现,它的声场规模较大且声场形状相当规整,即使聆听类似《马勒第八交响曲》这种编制规模较大的交响乐也并不会怯场,各个声部的定位指向性都相当明晰,整个演出的层次感极佳,哪怕参与合唱的人数和配器的数量相当多,听上去也不会让人感到杂乱。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R70xa需要一定时间的煲机才可进入比较理想的状态,否则它的声音会比较紧,尤其是高频部分,音色平顺度会比较差,听感细碎且刺激。我手上的这台已经煲了超过100个小时,目前的声底已经非常宽松安定,大家倘若入手了R70xa也请给它一点耐心,好好煲一下才能去除掉它的“火气”。
【玩法及搭配分享】
R70xa与R70x的阻抗都是470Ω,只是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略低了1dB/mW,为97dB/mW,其驱动门槛仍然较高,条件允许的话尽量使用台式设备驱动,如需搭配便携设备,则建议优先选择驱动功率较大的型号。由于R70xa的声音非常中性且素质潜力优秀,因此它的搭配可塑性极佳,非常值得深度把玩,下面我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两种搭配思路:
1、随身:基于海贝音乐R6PRO MAX的流行向搭配思路
R6PRO MAX是一台非常注重驱动水平的“随身巨炮”,它在拥有足够优秀的驱动功率的同时,还兼顾了极佳的控制力,声底纯净度较高,其中低频音色较为饱满,用来搭配R70xa算是比较稳妥的流行向优选。由于R70xa在R6PRO MAX平衡口下能够展现出的声音框架明显要比单端口扎实许多,大动态表现更理想,因此这里我选择用首发附送的4.4mm线材。在这套搭配下,R70xa的氛围感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增强,除了比较适合听流行人声曲目以外,它对于类似蝎子乐队这样风格较为硬派的摇滚乐队也能够演绎得活灵活现,可以比R70x更完整地展现出主唱Klaus Meine那直击灵魂的声线穿透力。不过R70x演绎下的鼓声混响还是要更足一点,听上去会更有氛围感,对于摇滚乐爱好者来说,R70x和R70xa之间该怎么选就要根据个人口味来做取舍了。
2、台机:基于飞傲K19的杂食向搭配思路
飞傲K19自带专业级的31段PEQ,其声底拥有极强的可塑性,也是我用来搭配R70x的主力前端,而在搭配R70xa时,我也利用K19的PEQ功能简单优化了一下,如下图所示,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在600Hz处做2dB左右的峰值增益,能够略提升人声的厚度,同时将Q值调高到1.5,不让800Hz处被连带着提升太多,这样可以避免人声喉音过重,破坏掉R70xa本身清新靓丽的人声底子,大家使用其他EQ可玩性较高的设备搭配R70xa时,也可以尝试一下类似的优化思路。由于K19的单端口就足以将R70xa的声音框架驱动得较为完整,且K19单端口的纵向声场更具层次感,因此这里我就使用原线来搭配R70xa。
在这套方案下,R70xa能够呈现出相当出色的杂食性,声像定位指向性明确,且人声和大多数器乐音色都有较强的感染力,我认为这套搭配尤其适合听歌剧。以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比才名作——《卡门》为例,这部歌剧的女主角卡门由女中音歌唱家班布丽担纲,她的声线时而婉转灵动,时而浑厚有力,这套搭配下的R70xa可以将她声音中的两面性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中的其余角色以及所有乐器也都有较好的声音分离度,能够感受到整个演出的规模较为宏大,非常有临场感。而当我重新用R70x来听这部作品时,我发现即使有K19的PEQ作为辅助,它依然难以达成像R70xa这样绝妙的音色平衡性,此时身为改良升级款的后者显然拥有更高的上限水准。
【稳中求进】
作为R70x这款经典型号的换代产品,R70xa的改进思路我认为是非常稳健的,它不仅保留并进一步发扬了R70x在佩戴体验上的优势,其听感也是以均衡耐听的声底为基础,同时进行了一些比较细致的优化,使其在欣赏管弦乐曲目、清亮型女声曲目时有更理想的表现,素质、搭配潜力和杂食性也更佳。不过对于比较注重氛围感的摇滚乐爱好者,以及喜欢听浑厚型男声曲目的玩家来说,R70x那混响更为丰富的中低频听感依旧是比较独特的经典之声,仍然值得考虑。
价格方面,R70xa的定价为2880元,大概比R70x的现价贵600元,算是合情合理,而且首发还能赠送一条399元的4.4定制平衡线,相当实用。放眼整个2-3K左右价位的监听耳机市场,凭借超轻量化的设计,R70xa在佩戴舒适性上依然是顶级的存在,且在驱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它的解析力和声场表现在这个价位段也是非常出众的,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来源:耳边事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