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岁唯一作用是添乱?大年三十出生的娃,过初一奶奶就说两岁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9 16:51 2

摘要:因为儿科门诊,老人带着孩子去看的都说虚岁,医生一遍遍问孩子年龄,奶奶就是会所虚岁,医生看孩子不像那么大的,奶奶就重复。后来问什么时候出生的,医生才弄明白孩子到底几岁。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很多说虚岁的话题。

无非就是虚岁唯一的作用就是添乱。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儿科门诊,老人带着孩子去看的都说虚岁,医生一遍遍问孩子年龄,奶奶就是会所虚岁,医生看孩子不像那么大的,奶奶就重复。后来问什么时候出生的,医生才弄明白孩子到底几岁。

医生说孩子看病一定不要说虚岁,因为需要按照孩子年龄和体重来开药,一说虚岁药量就不准了。

很多老一辈的人非常喜欢说虚岁,包括上医院去说小孩子的年龄,也包括说自己孩子的。

我家邻居奶奶总说自己孙子四岁了,那个小女孩其实才两岁,后来女孩妈妈就告诉奶奶说,不要总说虚岁,孩子刚刚能理解数字,她不知道自己本来两岁怎么忽然就四岁了。

托班也看到这样一个奶奶说自己家孙女5岁了还在托班,其实那个还是差两个月3岁现在还上不了小班所以只能在托班。

尤其很多人是12月出生的,转眼过年就被虚两岁,很多02年的孩子就被家长说25了要结婚了。还有同龄孩子被家长说28了,也不知道怎么算的虚岁。

还有的女生25岁家长就说30岁了,还不赶紧结婚。

那虚岁有什么用?

去医院不看虚岁,去网吧不看虚岁,退休也不看虚岁。

一些年轻人说,虚岁就是催婚催生用的,其他看不出什么用。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虚岁大概有这么作用。

一、生命完整性认知的象征

虚岁从出生即算一岁的逻辑‌,源于古代将胎儿在母体的孕育期视为生命起点。这与现代“零岁起点”的实岁形成对比,反映了古人‌对生命连续性的尊重

《黄帝内经》讲“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强调生命与天地运行的同步性,重视从孕育到出生的周期。

例如唐代杜甫《曲江二首》中“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感慨,若按虚岁理解,更能体现当时医疗条件下对长寿的珍视。

二、历法制度与农耕文化的映射

虚岁计算与古代‌太阳年周期(岁)紧密相关,基于节气循环而非公历日期。如《礼记正义》记载“中数曰岁”,即以冬至或立春为岁首,体现了天文学对时间划分的影响。

春节作为虚岁增长节点,呼应了‌农耕社会对自然周期的依赖。增岁仪式与春播秋收的节奏相契合,如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即暗含时间与生产的关联。

三、社会关系与伦理秩序的强化

虚岁通过‌模糊个体生日差异,促进了家族成员间年龄阶序的统一,强化了尊老传统。

在传统仪式中,虚岁成为重要符号:如婚礼敬茶、抓周礼等场合使用虚岁,突显‌代际纽带与文化认同

四、哲学观念的凝练

舍小求大的概算方式反映了“重整体轻局部”的思维模式。古人以年为单位记录生命,弱化精确日期的计算,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相呼应。

古人重视农历,虚岁以农历新年为计算点,因为“岁”本意是“年”,与天象运行规律一致。

这些是网上可以查到的资料,因为古人的重视,所以现在很多老一代的长辈就很喜欢用虚岁,但是虚岁不适合用在所有场合。

在我们这里,抓周和婚礼也是说周岁,不说虚岁的。不知道其他地方时什么样子。

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说虚岁,不仅夸大了自己的年龄,还让自己有一些焦虑,关于结婚关于生娃的焦虑。

刚刚看到一个年轻女孩说了不同的观点,她说别人问她年龄她都会说虚岁,因为她觉得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算一岁,说虚岁可以表示对妈妈的爱,对父母的爱。

大家觉得呢?你家老人说孩子虚岁吗?

来源:启后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