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旗下的一款重要产品,在市场上备受瞩目。然而,一起导致三名女大学生不幸死亡的严重事故,瞬间将小米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对其品牌形象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样的危机情境下,小米迅速启动公关应对措施。
一、事件背景
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旗下的一款重要产品,在市场上备受瞩目。然而,一起导致三名女大学生不幸死亡的严重事故,瞬间将小米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对其品牌形象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样的危机情境下,小米迅速启动公关应对措施。
二、公关处理策略
(一)迅速发声表态
事故发生后,小米没有选择沉默或拖延,而是快速通过官方渠道发声。雷军代表小米站出来对事故做出回应,展现出品牌对事件的高度重视,向公众传递出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避免因沉默引发更多猜测与质疑。这种及时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公众情绪,防止舆论进一步失控。
(二)提供详细信息
小米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在确保信息准确的前提下,逐步向公众披露事故调查的进展和相关细节。例如,明确事故发生的具体经过、车辆当时的状态等,试图还原事件全貌,让公众了解真实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同时,对于小米 SU7 的技术参数、安全配置等方面也进行了再次说明,强调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设计初衷。
(三)诉诸情感沟通
小米在公关回应中,注重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以及对家属的同情与慰问。通过情感共鸣,试图缓和公众对品牌的抵触情绪,让大众感受到小米不仅仅是在处理危机,更是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这种人性化的沟通方式,有助于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为后续的公关工作奠定情感基础。
(四)强调责任与改进
明确表明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承诺会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会给公众一个交代。同时,强调会以此为契机,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与优化,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向公众展示出小米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和不断改进的决心。
(五)引导舆论走向
利用官方渠道:小米借助官方微博、公众号等自有媒体平台,持续发布关于事故处理的进展和态度声明。通过这些渠道,以正式、权威的口吻传达信息,引导公众关注官方发布内容,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同时,对评论区进行适度管理,及时回应合理质疑,过滤恶意攻击,营造相对理性的舆论环境。
借助意见领袖:小米积极与行业内专家、知名媒体人以及汽车领域的 KOL 等意见领袖进行沟通与合作。邀请他们对事故及小米的应对措施进行客观分析和解读,借助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和专业度,引导公众从更理性、专业的角度看待事件,避免公众被情绪化言论左右。例如,安排专家对小米 SU7 的技术原理和安全性进行科普,纠正公众可能存在的误解。
发起话题讨论:在社交媒体上适时发起与事故相关的正面话题,如 “智能汽车安全探讨”“小米汽车安全改进方向” 等,吸引公众参与讨论,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单纯对事故的指责引导到对智能汽车行业安全发展的思考上,从而为小米塑造关注行业发展、积极推动安全进步的正面形象。
(六)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面对可能出现的谣言、恶意诋毁等损害品牌声誉的行为,小米表明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发出律师声明等方式,警告相关责任人停止侵权行为,向公众表明小米坚决捍卫品牌声誉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实信息的肆意传播,为公关工作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
三、公关效果
(一)初期舆论缓和
迅速发声表态和情感沟通策略在事件初期取得了一定效果。公众看到小米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部分偏激的舆论得到了缓和。一些原本对小米持指责态度的人,也开始愿意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给了小米相对稳定的舆论环境来处理后续事宜。
(二)质疑声依然存在
尽管小米努力提供详细信息,但由于事故的敏感性和复杂性,部分公众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仍存疑虑。尤其是在事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时,一些人质疑小米是否在刻意隐瞒某些不利于品牌的因素。这导致在舆论场中,质疑声始终伴随着公关过程,影响了公关效果的全面达成。
(三)品牌形象受损
无论公关策略如何实施,此次事故本身对小米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害。小米一直以科技创新和高品质形象示人,而这起严重事故引发了公众对其产品安全性的担忧。即使小米强调责任与改进,部分消费者对小米 SU7 甚至整个小米汽车产品线的信任度已经下降,在短期内品牌形象的修复面临较大挑战。
(四)长期影响的不确定性
虽然小米通过公关表明了改进的决心,但未来能否真正提升产品安全性,并重新赢回公众信任,仍存在不确定性。若后续能切实改进并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产品安全性能的提升,或许能逐渐挽回品牌形象;反之,如果再出现类似问题,将会对小米品牌造成毁灭性打击。
来源:日新社之夜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