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业巅峰期的时候却身陷“骚扰门”事件,铺天盖地的谩骂席卷而来。
春晚“常青树”朱军,如今竟沦落到回乡下种地。
曾经那个拥有“春晚一哥”头衔的朱军,可谓是风光无限。
事业巅峰期的时候却身陷“骚扰门”事件,铺天盖地的谩骂席卷而来。
就这样朱军被扣上“为老不尊”、“动手动脚”的帽子。
七年之后朱军回到大众视野,这一次不是在节目里,而是在种地。
朱军的形象也大不如前,苍老的脸庞上布满了皱纹。
这七年里,朱军经历了什么竟然如此的沧桑?
央视化妆间的灯光熄灭时,没有人预料到这会改写两个人的命运。
四年后的指控,又用了四年才等来一纸判决,而朱军与弦子早已经被舆论淹没。
那个爱在春晚说“我想死你们了”的男人,突然被全网喊“去死”。
2018年,当弦子举着身份证在镜头前控诉时,朱军正在为《信中国》录制解说词。
那一刻,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朱军,这位曾经风头无二的央视主持人,突然间成了舆论的目标。
没有预兆,没有征兆,只因为弦子的控诉。
那个曾在央视做实习生的女孩,突然站出来,指控朱军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对她进行了骚扰。
曾经,他是舞台上的知名主持人。
是观众心中的春晚代言人,那个稳重、亲和、无所不能的朱军,一夜之间成了众矢之的。
无数粉丝开始质疑他,甚至那些曾经为他鼓掌的观众,开始选择站在了弦子一方。
没有证据,仅凭一段长文,他的名誉瞬间崩塌,所有的事业也因为这场风波一落千丈。
2022年法院下达终审判决书,朱军胜诉了。
3.2万条评论里仍有“地位决定成败”的刷屏。
互联网时代的“正义”,早已沦为流量的祭品。
当女孩说出“骚扰”时,有人看见的是维权曙光,有人看见的是涨粉密码。
面对法院调取的监控录像、DNA检测报告都不足以证明朱军骚扰。
这几年里,朱军失去的可不仅仅是时间那么简单,他的事业、名声,还有观众心中的那份信任,都受到了重创。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弦子,那个曾自称“受害者”的女人。
自从弦子败诉之后,她选择迅速离开国内,跑到国外活得风生水起。
她借着风波获得了大量关注,甚至成为了国际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她加入了ME TOO运动,成了全球瞩目的人物。
弦子的“伤痛”不仅没有让她沉沦,反而成了她走向更高舞台的跳板。
网友纷纷猜测这会不会是弦子布的局?
之前站在弦子这边的支持者们也看清楚了她的“真面目”。
在这场骚扰风波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失去了主持人的舞台,失去了观众的掌声,朱军曾经的那份自信和光彩不复存在。
很多人猜测他会通过网络发声辩解,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恢复自己的名誉。
然而,朱军并没有做出这样的回应。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困惑,他选择了沉默。
他没去为自己辩解,也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采访。
人生至暗时刻,朱军选择了回到老家甘肃。
他去到了一个简单宁静的地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他没有想法设法的回归大众视野,也没有选择做直播带货捞钱。
4月1日,朱军的名字突然又出现在了热搜上,大家都在讨论他去甘肃“种地”的事。
朱军开始做起了公益工作,选择了一个平凡却意义深远的事情防风治沙。
这一次,他的目的特别明确——投身公益,关注沙漠治理。
对于很多人来说,朱军的这一选择可能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沙漠中的获得新生这次活动地点选在了甘肃民勤县,那里被两大沙漠包围,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
民勤县的沙化面积占到了88.18%,曾经一度是风沙肆虐、不毛之地。
而如今,这片土地成了挡住沙漠护盾,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人们的心血与努力。
朱军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追求曝光率或是商业利益。
他和一群志愿者们一同来到沙漠边缘,开始了一场充满希望的植树行动。
在烈日下,朱军一铲一铲地把树苗埋进沙土里,动作虽然显得生疏,但每一颗树苗都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寄托。
他对治沙工作认真投入,站在沙漠中,他感慨万分。
事实上,民勤县为了治沙,已经奋斗了整整五十多年。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的人民就秉持着“不让一寸土地被沙漠吞噬”的信念,开始了艰苦的治沙工作。
如今,这片土地上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3%提升至18.28%,朱军这次的到来,给民勤的治沙事业带来了更多关注。
他被民勤县授予了“防沙治沙公益大使”的称号,这也是对他参与治沙行动的认可。
他的亲身行动也带动了更多人关注环境保护,加入治沙的队伍。
治沙是一项需要所有人团结一心的长久事业。
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志愿者们的协作,治沙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逐步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朱军这次的公益行动,不仅仅是种下了几棵树,更是种下了希望,种下了未来。
他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了更多人关注生态环保,也在沙漠中撒播下了一颗颗未来的种子。
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正一步步走向更绿色、更充满生机的明天。
澎湃新闻2025-04-01朱军获新称号
来源:晓瑜海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