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方志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17:50 1

摘要:1935年深秋的南昌绥靖公署监狱,一个戴着脚镣的囚犯正用发霉的米饭在墙上写写画画。看守凑近细看,惊得连退三步——那竟是整面墙的《共产党宣言》!当蒋介石得知此人就是方志敏时,气得摔碎茶杯:"给他纸笔!我要看看这个'赤匪头子'还能写出什么花样!"

1935年深秋的南昌绥靖公署监狱,一个戴着脚镣的囚犯正用发霉的米饭在墙上写写画画。看守凑近细看,惊得连退三步——那竟是整面墙的《共产党宣言》!当蒋介石得知此人就是方志敏时,气得摔碎茶杯:"给他纸笔!我要看看这个'赤匪头子'还能写出什么花样!"

这个让国民党高层又恨又怕的"囚徒",正是后来被毛泽东誉为"民族英雄"的方志敏。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位身价200万银元却饿死狱中的革命者,究竟藏着怎样震撼人心的秘密。

在江西弋阳县漆工镇,12岁的方志敏就敢当众质问私塾先生:"孔夫子说'苛政猛于虎',现在百姓吃观音土,算不算苛政?"这个地主家的少爷,从小就对穷人格外关照——他偷家里腊肉分给佃户,把新棉被送给乞丐,气得父亲拿竹条追打三里地。

1922年上海码头,23岁的方志敏穿着唯一一件没补丁的长衫,口袋里却塞满《新青年》。当同学劝他报考海关拿高薪时,他指着黄浦江上的外国军舰说:"我要让这些铁壳船永远滚出中国!"

在怀玉山根据地,方志敏创造了令国军都眼红的"红色特区":

1,发行首套苏区股票,用钨矿做担保吸引上海资本家投资

2,开办"红色海关",对白区商人征收5%奢侈品税

3,发明"竹签代币",一根竹签换一斤盐,打破敌人经济封锁

最绝的是他设计的"流动金库"——将200万银元分装100个木箱,由挑夫队夜间翻山转运。国民党悬赏十万大洋寻找,却连箱子边都没摸着。

在南昌军法处的死囚牢里,方志敏用敌人送来的"悔过纸"写下《可爱的中国》。看守凌凤梧回忆:"他饿得浮肿还笑着说'给我笔墨,比给红烧肉强'"。

遗稿传递过程堪比谍战大片:

1. 用米汤在《圣经》空白处密写

2. 通过同情革命的狱卒带出

3. 由鲁迅转交党中央

当特务头子戴笠发现时,文稿早已在巴黎《救国时报》全文刊登,气得蒋介石大骂"娘希匹!"

建国后,人们在方志敏遗物中发现惊人细节:

1,破棉袄里缝着党的六大决议手抄本

2,怀表底座藏有闽浙赣党员名单缩微胶卷

-3,《清贫》手稿背面用暗语标注藏枪地点

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在狱中设计的"未来中国蓝图":

1,长江大桥建设方案(比武汉长江大桥早20年)

2,海南岛旅游开发计划(标注了温泉和良港)

3,义务教育实施纲要(提出"村村要有小学")

深度揭秘:

1. 金钱观:掌管200万苏区经费,妻子缪敏却要借盐度日

2. 亲情账:三个子女全部送人寄养,小儿子被赎回时已不认父亲

3. 最后时刻:1935年8月6日就义前,他要求面向赣东北根据地方向

在南昌西郊的梅岭刑场,方志敏就义处生长着一棵特殊的松树——树干上有36道环形纹路,恰似他36年短暂而辉煌的生命。当游客抚摸这些"年轮"时,总能听见松涛阵阵,仿佛那个带着脚镣的身影仍在呐喊:"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资料来源:

中央档案馆《方志敏狱中文稿研究》

弋阳县《方氏族谱》

《闽浙赣苏区财政史》

来源:名人真实故事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