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谢你们,让我重新站起来!”近日,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成功为一名年满百岁的老人实施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仅彰显了医院精湛的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更为患者重燃了生命的希望。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站起来!”近日,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成功为一名年满百岁的老人实施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仅彰显了医院精湛的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更为患者重燃了生命的希望。
4月7日,在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内,100岁高龄的杨六娥奶奶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即将完成康复治疗,次日即可出院回家。
来自勐海县的杨六娥奶奶日前在家中不慎跌倒受伤,随后被紧急送往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治疗,入院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旦发生,患者不仅会丧失起身下地的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极易因长期卧床而引发一系列致命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和压疮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杨六娥奶奶年龄大,还患有中度贫血、房颤、硬膜下出血等多种基础疾病,这无疑让她的病情雪上加霜。如何才能在确保老人生命安全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治疗?这给医生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老人的复杂状况,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迅速启动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和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放射影像科、超声影像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科、输血科、麻醉科、中傣医康复医学科等多个科室迅速响应,对患者展开了快速诊断、快速检查和快速手术。希望在自身基础疾病与卧床并发症发生前极短的“手术机会窗”内进行手术,为患者尽可能赢得高质量生存空间。
“手术治疗对于100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手术过程和麻醉风险极大。但若选择保守治疗,老人不仅难以缓解疼痛,还极易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医师吕紫阳介绍,在入院48小时内,主治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详细的病情沟通。在征得家属同意后,骨科副主任医师李甲岳决定及时为杨六娥奶奶实施“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考虑到杨奶奶身体状况极差,传统的全麻方式并不适用。为此,麻醉科团队采用了小剂量的腰麻结合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案,确保老人在手术期间无痛,还能随时与医护人员保持交流,以便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麻醉科副主任彭海涛说。
经过医院多学科专家的保驾护航,杨六娥奶奶的手术仅用时40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杨奶奶的恢复情况较好。
“我母亲一百多岁了,在家摔跤骨折后,我们原本对她的康复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医生们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老人少遭了很多罪。”杨六娥奶奶的儿子满怀感激地表示,他们一家人都十分感谢全体医护人员对杨奶奶的救治及关爱。
“为了杨六娥老人能得到及时的医治,医院开通了急诊快速绿色通道,所有相关检查在两小时内完成,术后第二天下午,在助行器辅助下她便能下床站立,进行简单活动。”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甲岳介绍,术后杨奶奶的健康状况逐日改善,各项生理指标均在稳步恢复,经过一周的治疗,已经可以顺利出院。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将继续提升治疗水平,为高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成功救治百岁老人的案例,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多学科协作和人文关怀的典范。这一案例为高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激励着医疗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守护每一个宝贵的生命。据了解,2024年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总门诊人次为28367,总出院人数3570人,总手术台次为3508台,其中三四级手术为1157台,占比32.98%,平均住院日为8.3天。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医院骨科的医疗实力,也反映出当地对骨科医疗服务的巨大需求。
“西双版纳作为康养胜地,旅居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针对如何预防髋部骨折,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医师吕紫阳建议,老年人应注意补钙和抗骨质疏松,适当进行均衡运动,增强骨密度;同时,注意环境安全,保持室内整洁,做好浴室防滑措施,穿着防滑鞋,戒烟限酒,避免服用易导致头晕或低血压的药物,以减少摔倒风险。
记者:张文艳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