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许多团队招募麦手打出的广告。麦手的意思是连麦的人,他们在各路直播间讲述劲爆剧本:有时候是怀孕以后发现自己成了同妻,有时候是现场和“闺蜜”为争夺男友开撕。
一部手机就能挣钱!会说话会聊天就能做!”
这是许多团队招募麦手打出的广告。麦手的意思是连麦的人,他们在各路直播间讲述劲爆剧本:有时候是怀孕以后发现自己成了同妻,有时候是现场和“闺蜜”为争夺男友开撕。
这个职业的存在比很多人想象中还要广泛,在过去几年逐渐产业化、规模化,同时,在直播行业中,它也是一个巨大的水下世界,许多从业者对此讳莫如深。
我们体验了这份“职业”,也和一些从业者聊了聊,在万花筒般的短视频世界,他们与真实世界交错的“日常”。
上麦
这天,我要扮演一个“嫁入豪门的有孕同妻”,在某个短视频平台情感主播的直播间。
直播间里,女主播正笑吟吟地和弹幕闲聊。很快,她宣布进入“互动环节”,“让我们找个观众连线”。没有意外,唯一申请连麦的我,得到了咨询机会。
“你好,老师。我想咨询一下婚姻问题。”
“你说吧。”屏幕前的女主播微微点头回道。
接下去的几分钟,我将讲述前一天主播发来的人生剧情:我27岁,家境一般,颜值7分。丈夫29岁,礼貌绅士,家里资产可能有几千万。身边人都羡慕我嫁得好,但现在我遇上了问题,老公不愿意和我发生关系了——我还发现,老公有个男闺蜜,他在微信里喊对方宝宝——尤其我前段时间怀孕后,老公经常不回家,和他的男闺蜜一直在外面玩。
说到这,主播露出疑惑表情,接话道,“你确定是喊宝宝?这不是有问题吗?”这个十几人在线的直播间也刷起弹幕,“这肯定是骗婚”、“哈哈哈哈哈”。
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前一天,我和主播提前交换了账号ID和头像,确保她不会连错麦。连麦一共7分钟,结束后,主播发来3.5元的红包。
我上麦之前的声音“面试”。(图/受访者提供)
麦手,行业里也叫语音演员,如今广泛存在于各种直播间。一个麦手团队的招聘广告是,“一部手机就能赚钱!”“会说话会聊天就能做!”有时候主播自己也会发帖招麦手,我就是这么体验到这份工作的。
但5毛一分钟也没那么好挣,因为是第一次合作,主播要求我发语音“试麦”,表演抽泣和激动搞笑等不同状态:抽泣需要带着哭腔,悲伤之余仍要保持口齿清楚,而激动搞笑则要像“连珠炮”一样快速吐槽,“如果你擅长的风格多,可以多排你上麦”。
当完“豪门怨妇”,主播慷慨地把我拉进一个一百多人的麦手群,主播或助理会在群里发布工作信息,写明年龄、性别、上麦时间以及剧本大致方向,发布后很快就会被领走。而需求基本都来自情感类直播间,任务标签简化到“小三”、“孝子”、“前女友”。
几天后,我又抢到了一个活,扮演“被闺蜜抢走男友的28岁大厂市场主管”。直播开始,我的搭档率先求助,之后我再闯入直播间拆穿她的假面。行业里这叫“双麦”,两个麦手扮演不同角色,有时还有三麦、四麦,每个角色都是安排好的。
这次,我们的雇主是一位“研究国学二十余载”的中年男性主播。激烈的争吵让直播间的气氛不断上涨,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评论都水涨船高。轮到主播表演了,在他一番“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你们曾是最好的朋友,如今却成了仇人,是因为你们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这场争执,其实是一种互相的依赖和不满。”的劝说下,按照剧本,我们渐渐表现出被老师的国学智慧所折服。
“和解”之后,我和搭档每人到账10元,价格依旧是5毛钱一分钟。
(图/unsplash)
事实上,麦手的存在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广泛。某MCN(网红经济公司)的老板梁冰说,他所在的律师赛道,“至少80%的主播都会用到麦手”。另一个情感直播行业的IP操盘手则告诉我们,“娱乐账号基本100%用剧本”。
梁冰说,新人开播,直播间观众只有个位数,没人申请连麦,主播一个人讲很无聊,就需要麦手提升数据。麦手不仅有助于直播间不会冷场,按照他的说法,“也帮助主播在前期树立更多自信心。”
麦手的投放也有技巧。比如主播刚开始直播时,零星用那么一两个,“它会让平台检测不出来,也比较符合账号前期的权重。”直播间在线人数涨到两位数,就可以开始投放更多麦手,比如半小时之内会连两三个,“直到把直播间的人数和权重做到我们想要的量级,基本上就不太用了。”
按照多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当一个主播做到大体量时,日常就不需要麦手了。但另一种情况是,大主播的一些直播活动也需要麦手撑场。比如,要卖一个课程——这是知识付费赛道的赚钱核心——会抽取一个幸运观众,通过连麦来介绍课程。这个幸运观众就是麦手,会根据脚本讲述自己的顾虑、问题、需求,主播再一一解答。这种麦手对专业度和经验要求更高,在行业里叫“特约”,相当于群演里的最高级,十分钟报酬可以上百甚至更多。
(图/pexels)
事实上,许多人知道“麦手”是在今年初,某头部明星直播间被爆连麦都是剧本。表演系大学生周周就参与过某明星的连麦演绎,她说剧本排练都需要许多次。
周周是在去年夏天被学长邀请参加直播活动的,她和另一个男同学被拉进小群,群里其他三人都是工作人员。她提供的聊天截图里,工作人员说暂时保密明星身份,“咱就是说连上了会很震惊”,“反正是惊喜,喜大于惊”。
“只是觉得挺好玩的。”这是周周参与的全部理由。据周周了解,该明星直播间连麦很多没有劳务,由公司实习生邀请一些播音或表演专业的同学,他们外形姣好、时间充裕、配合度高,是麦手上佳人选。
剧本里,周周和男同学演一对情侣。周周被要求上麦之后首先要表现出见到A明星的激动,“连上了连上了!”紧接着情绪急转直下:“A老师,你说人是不是都会变啊,我跟我男朋友在一起很久了,但是他现在特别嫌弃我。”
在A老师表示疑惑之后,“男友”登场激烈反驳,在二人的争吵中,故事才渐渐明晰:周周想要穿情侣装但是“男友”不同意。于是周周打开视频让A老师主持公道。
在气氛最紧张的时刻,男友穿着和周周同款衣服登场。确定剧本后,工作人员就提前要了周周和“男友”的尺码,给他们寄连麦要用到的道具——两条一模一样的米白色花边长裙,“我知道他们要什么效果,但实在是太土了。”
收到快递的当晚,工作人员开私密直播彩排。周周和“男友”被要求感情要丰富、不能有表演痕迹,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完全按照剧本一字不差演,工作人员解释是防止提到违禁词。那天晚上,周周和“男友”不得不在直播间里重复吵了六七次。
(图/《我的事说来话长》)
同一个剧本不断排演,上麦的时间却迟迟没有确定,给出的原因是A老师的档期有变。对方几次爽约后,周周退出了。但情侣装剧本后来还是没浪费,在周周退出半年之后,A明星直播间里,出现了一对因情侣装争执的连麦者,只不过连衣裙换成了保暖内衣——这是直播间当天带的货。
以前,周周也偶尔刷这类直播,她一直以为都是真实的随机连线,窥见到行业的隐秘一角后,她不再看了,“感觉挺不真实的,没有什么意思。”
在直播行业,麦手是一种“水下的存在”,梁冰说,“也算行业比较隐秘的话题。”
不是所有主播都接受麦手。他的公司主要服务律师,有些“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的,不希望有这些弄虚作假”,那公司安排麦手也不会告知,“只是在背地里面会给他一些支持,让他自己越播越有自信。”
水下的意思也指,它最好是不为外人所知。在招聘麦手时,一大要求是,“不要有表演痕迹”。许多主播会要求麦手设置成私密账号。资深麦手丁丁说,每上一个直播间,通常要求再隔十天才能再上,以免被发现是托。
白天,32岁的丁丁是办公室里的普通职员,工作干完了,她就有时间在麦手群里接活,打印出剧本,到直播时间就找公司的休息间待命。有时一个小群里能有十个麦手,全是同一个直播间的连麦者,大家按照分配的时间段,轮流开始奉献当天的表演。
前两次做麦手,丁丁还有点紧张,像念课文一样。但这活并不难,很快她学会了如何像唠嗑一样念剧本,偶尔太自然了,敏感词脱口而出,小群里运营或者助理会提醒她过界了。
麦手群里的招聘广告。(图/讲述者提供)
如果说这行有什么专业性,规避所谓的“敏感词”是相当重要的一条:警察得说成“帽子叔叔”,挣了一万块得说“一万米”,小三得叫“2+1”,喝酒都说“喝8+1”。剧本里每一处台词都脱敏处理,有经验的麦手把这些词汇早就刻入大脑,“不然给人主播号封了算谁的”,在丁丁看来这也是识别麦手的标准,“普通人(说话)谁会注意这些东西?”
抖音副总裁李亮曾公开回应是否存在“钱”和“死”这类敏感词的提问,称营销场景中,主播表述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对普通用户创作而言,并没有这类限制。所谓的“米”这种敏感词,则是以讹传讹,称市面上流传着许多运营秘籍,列出了许多所谓敏感词汇,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内容的真实性。
半年来,丁丁上过许多类型的直播间,最多的是情感类,剧本无非就是出轨、小三相关。也有律师直播,讲述经历、求助,以便对方输出知识。还有稍小众点的赛道,比如化妆直播,自己准备化妆用品,需要提前发照片“面试”,“要求脸上瑕疵大”,特别丑还是加分项。
最长的一次她上了半个多小时麦。那是一个相亲直播间,男方侃侃而谈的都是麦手。也有路人会上线,但总说不了几句,讲下自己什么条件就匆忙下线,很多摄像头都不对准自己。在丁丁看来,这也是普通人面对直播的态度,有畏惧感、不自然。大部分游客只会打字,或许打字的都不是真实游客,丁丁说,“还有一个职业,叫水军”。
“以前我不觉得(连麦)全都是真的,可能一半一半,但我也没想到全是假的。”她说。
(图/《我的事说来话长》)
但水面之上,许多观众相信故事真实发生在连麦者身上。连线结束,丁丁的账号也会堆满私信。当她扮演一个被出轨的女孩时,有人会来关心她;当她是出轨那一方,就有很多“不正经的私信”,比如“约吗”等等。有次她扮演一个恋爱脑,就是那种主播一直劝说,但她按照剧本无论如何也得继续爱着渣男的人设,她没有作品的小号都涨了几百粉。
丁丁也是半年前刷到招聘,才知道麦手这个职业。对她来说这就是一份白天摸鱼时挣零花钱的临时工作。现在,她自己也会发帖求麦手的活,经常参加的主要是九宫格直播,连剧本都不需要准备,属于才艺表演类,8个主播同时连线,她作为麦手只需按照主持人引导,“问你愿意跟哪个主播交朋友,让她给你唱首歌,她们就想展示才艺。”
这类出镜直播报酬更高,一分钟一块钱。而且通常开场还会有个收费更贵的特约麦手,但要求也更高,“需要你长得有特点,要不你就特别漂亮,要么就特别丑。要么你特别有梗,说话特别有意思。”
从业多年,在梁冰的观察里,麦手这个称呼是在2022年出现的,当时,知识付费赛道在短视频平台兴起,情感直播、律师直播等赛道,都大量需求麦手。另一个原因来自于“供给端”——梁冰说,许多麦手团队之前主要在电商平台刷好评,随着电商平台加强整治,他们纷纷转战直播平台。
如今,这个水下的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梁冰介绍,规模化的网红经济公司会直接购买年包,一年的服务包括安排多少麦手,多少条直播间评论,多少商品好评率。
网红经济公司也会自己写剧本,这是运营的工作。剧本除了有冲突、有爆点,还要学会如何结合热点。以律师赛道举例,梁冰说,比如去年发生一件新闻,有台风刮走窗户,那运营就要举一反三,“我家好好的莫名其妙被一辆货车把围墙全部都给撞了,应该怎么赔偿,法律途径怎么走?”
(图/《我的事说来话长》)
对老麦手丁丁来说,高度流程化也体现在麦手群的高效——群里没有任何废话,发布信息,接龙接单,拉小群,通知进直播间时间、上麦时间,麦手们只回复1,直播结束,发完红包,群立刻解散。
发单和拉小群的通常有两类人:一类是主播所在公司的运营,另一类则被称为“主播助理”,实质是中介,通常由老麦手转行。和运营会提供剧本不同,这些“主播助理”总会要求麦手自己提供剧本。
事实上,淘宝上9.9元就能买到几百个情感类剧本。不过这些剧本因为反复使用,通常过不了主播这一关。丁丁也有自己的渠道,一些老麦手会整合出加工多次的剧本拿出来卖,十块钱就能买到几十个故事,没有那么狗血,更像真实发生的事。
做了半年后,丁丁现在很少接这样的活了——主播要审剧本,有时候还要对词,最后五毛到八毛一分钟,回报太低。但总有源源不断的新人愿意接这样的单。
许多人还是花了几百元学费成为麦手的。据媒体报道,有参与者觉得自己被骗,培训就是读如何规避敏感词一类的材料,单子得靠抢,而且真正要表演不像宣传的那样提供剧本,得自己创作等。
但这不影响在网上搜索麦手,依旧有大量吸收付费麦手的内容。他们中的一员丽姐说,这是一份“不偷不抢不骗不拐正大光明的职业”,“直播需要娱乐效果而已,逗大家开心的”。按照她的说法,他们团队已经在这行做了六年,“主管(人数)就过万”。
尽管我多次表明了身份,丽姐也坚持拉我入伙,并提供了三种选项:298元,只能做麦手;499元,还可以做主播助理“放单”;599元,可以拉新人入伙抽成。在网上,另一个团队放出的招聘里,除了麦手,还有另外二十多种用手机就能做的副业,包括“注册APP有钱”“撸各种生活用品省钱”“各APP拉新助力有钱”等等。
丽姐说,这钱可不白花,入职就会发剧本库,还要培训敏感词等“知识点”,单子单价高,如果勤劳肯干,一天一两百没问题,具体怎么才能赚到这个钱,“你入职就知道了”。她介绍,这份工作适合宝妈、上班族兼职,团队里还有残疾人,“我们是帮助底层老百姓”。
“关键是思想得打开。”丽姐指的是付费做麦手这件事,“我经常说的话,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看三落空”。
丽姐还说,团队纪律严明,禁止帮主播卖货。这可能是行业里最受诟病和质疑的,2023年的3·15晚会,曾报道直播间里演“苦情戏”的主播,伪造家庭矛盾纠纷等剧本,专门吸引老年群体购买产品。
(图/《我的事说来话长》)
至于合作的主播怎么挣钱,丽姐觉得跟自己没关系,“(反正)我们麦手又没骗你观众的钱”。她再次强调这份工作已经职业化了,“我们负责任、有底线”,“要做长期主义者”。当我疑问有没有那么多单子可接,丽姐则说,“孵化主播的你看停下来过吗?市场有需求。”
这确实是一个流动的、“速生速死”的世界。我最早连线的两个直播间,情感女主播已经隐藏所有切片,正准备换个赛道;国学男主播也一直是停播状态,那场“表演”的组织者告诉我,当天的投流效果并不好。但做了更久麦手的丁丁,则看到行业仍然蓬勃向前,新的麦手群在组建,群里发单的人越来越多,新主播面孔也不断涌现,“需求量越来越多了”。
来源:梦宇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