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皖新闻讯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位出现皮疹为主要特征。4月9日,安徽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手足口病即将进入高发季节,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每年4-7月和9-11月为我省流行高峰,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引起聚
大皖新闻讯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位出现皮疹为主要特征。4月9日,安徽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手足口病即将进入高发季节,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每年4-7月和9-11月为我省流行高峰,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引起聚集性疫情。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作为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其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排出的病毒引起传播。就传播方式而言,手足口病最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多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不愿进食或易流口水;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疾控专家表示,手足口病一般7至10天可自愈,但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若发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病情加重或传染他人。
及早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极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精神异常,嗜睡、易惊、头痛、呕吐;呼吸急促、四肢冰凉、心率加快;肢体抖动、抽搐、颈项强直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疾控专家提醒,目前已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的手足口病疫苗,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降低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风险。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与此同时,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不喝生水,每天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接触可疑污染物后,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
此外,家长还应定期对玩具、餐具、门把手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婴儿奶嘴、奶瓶煮沸消毒20分钟后使用。家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婉馨
编辑 彭玲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