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的发布,中国睡眠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在我国18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近半数(48.5%)的人有睡眠困扰,其中女性略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上升。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日间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副标题:《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揭示睡眠障碍现状,国家政策鼓励睡眠中心建设以应对挑战
随着《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的发布,中国睡眠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在我国18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近半数(48.5%)的人有睡眠困扰,其中女性略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上升。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日间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质、量或节律异常,或伴随睡眠出现的异常行为。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睡眠障碍分为七大类,包括失眠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等。
历年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总结。数据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强调了个人和家庭在睡眠健康方面应采取的行动目标,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将睡眠健康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并要求加强睡眠障碍诊疗能力建设。2025年国家“健康为民服务八件实事”将心理睡眠干预列为重点任务,推动地市级医疗机构开设睡眠门诊。
为更好的了解睡眠中心建设情况,从河南翔宇医疗了解到,在医疗模式转型政策的鼓励下,中西医结合、智能化数据驱动的睡眠诊疗模式正在兴起。国家支持医疗机构通过睡眠中心建设提升特色专科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实施。然而,目前我国专业睡眠中心数量不足,多数医院依赖呼吸科或神经内科开展碎片化诊疗,存在设备落后、跨学科协作不足等问题。
技术革新为睡眠健康管理带来了新机遇。AI辅助诊断系统、经颅磁刺激器、微电流综合治疗仪等设备的普及,推动了睡眠健康管理向智能化、全流程化发展。目前,已经开始通过认知-环境-生理多维度数据整合分析,实现精准分型和个性化干预。
在物理因子疗法方面,通过声、光、电、磁、热、水疗等物理能量,或通过运动、针灸等自然因子,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物节律,从而改善睡眠质量。主要通过神经递质调控、生物节律重建、生理放松效应三个调节机制来实现。
总结而言,睡眠中心建设是响应国家健康战略、填补医疗资源缺口、满足社会刚需的重要举措。其方案设计需整合政策导向、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构建覆盖预防-诊疗-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
在最近对翔宇医疗的参观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以翔宇医疗为核心的企业正在积极响应国家医疗政策,快速发展包括睡眠方案在内的一系列专科方案,为医疗健康和养护提供科学的保障。
【参考资料】
[1] Li T , Wang W , Hong L ,et al.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nhances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omorbi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nsomnia[J].Sleep Medicine, 2013, 14(Suppl 1):e303-e304.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5):324-335.
[3]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等.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J].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2):221-239.
[4] 何静文,苏彤,唐云翔.关注睡眠,关爱健康:《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解读[J].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3, 44(11):1261-1267.
[5]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睡眠学组.中国成人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治指南(2024版)[J].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1):1289-1303.
[6]陶稳,《 睡眠“困”扰怎么破?》工人日报2025.3.23第002版.
来源:走遍内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