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头看任正非真有战略眼光,没有漂亮国市场华为一样干的很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9 19:57 1

摘要:2019年那个深秋的夜晚,当任正非用平静语气说出“我们已经把漂亮国市场全部放弃”时,全球商界都为之一震。当时任正非接受采访时的原话是:“我们华为长期受漂亮国的打击,然后在漂亮国已经没有任何市场了(产品销售遇阻)。我们已经把那边的市场全部放弃了,那边现在没有业务

2019年那个深秋的夜晚,当任正非用平静语气说出“我们已经把漂亮国市场全部放弃”时,全球商界都为之一震。当时任正非接受采访时的原话是:“我们华为长期受漂亮国的打击,然后在漂亮国已经没有任何市场了(产品销售遇阻)。我们已经把那边的市场全部放弃了,那边现在没有业务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上都不过去了,因为去了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那还去干什么呢?所以我们基本上都不去了”。

当年,任正非云淡风轻的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华为失去了在海外经营了20年最大的市场,公司发展会一落千丈。

但是很明显,大家都小看华为了。

五年后的现在,华为展现出惊人的战略智慧,它虽然失去了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但华为在2023年营收逆势突破7000亿,达到了7042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870亿元,同比增长144.4%。其中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8亿,5G专利数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这场教科书级的战略撤退,正在重构全球科技产业格局。

而2024年华为的营收更进一步,达到了8600亿元。其中,消费者业务重回增长(指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产品等),智能汽车业务发展迅速(指与车企合作的智驾解决方案)。

不过,当年任正非选择退出漂亮国市场的时候,在华为内部也曾产生了激烈的讨论。因为这个市场是华为海外最大的市场,经营了那么多年,直接说放弃实在是有点不舍,尤其是开发出这些市场的员工更加心有不甘。

最后还是任正非力排众议,一槌定音,选择战略性放弃。

因为这是没办法的办法,继续周旋,于事无补,还不如把干耗的时间用在开发其它地方的市场。

任正非的决定虽然看似违背商业常识,但实则蕴含中国传统的战略智慧。《孙子兵法》有云:“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华为的主动市场收缩恰似围棋中的“弃子争先”,指的就是通过舍弃局部利益换取全局主动。当海外企业执着于存量市场的博弈时,华为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增量空间市场。

华为的这种战略收缩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智慧。通过剥离消耗大量资源的市场,华为每年节省的合规成本和诉讼费用超过百亿元,这些资源可以迅速转化为对其它地区市场的深度开发。

比如2019-2023年间,华为公司在“中东市场”的5G基站部署量增长400%,在“拉美市场”的智能终端市场份额突破25%,用市场多元化构建起抗风险屏障,华为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更加所向披靡。

任正非将退出漂亮国市场比作“捅破温室的天花板”,这种倒逼机制催生了华为公司史上最激进的创新改革。2020年启动的“华为南泥湾产品研发计划”投入研发资金达历史峰值2219亿元,占营收比重突破25%。当麒麟芯片遭遇断货时,华为公司在三年内就完成了从14nm到7nm的芯片工艺突破;当谷歌公司不再提供GMS服务时,鸿蒙系统以“万物互联”的生态优势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替代方案,而是面向未来的范式重构。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投入2000人研发团队,其车载光场屏技术已搭载于全球30余款车型;在云计算领域,MetaERP系统成功替换海外企业软件,支撑起覆盖170个国家的数字化服务。正如任正非所说:“断,供,让我们看清了科技树的主干在哪里。”

华为公司当年的以退为进,让它正在重塑全球化商业逻辑。在“东南亚市场”,华为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共建,将5G基站成本降低40%;在“非洲市场”,推出"数字包容计划",用太阳能基站覆盖3000个偏远村落。这种"技术普惠"模式,与西方企业的技术霸,权,形成鲜明对比。

华为还在“欧洲市场”设立23个联合创新中心,与西门子公司、博世公司等企业共建工业4.0生态;在“拉美市场”建立5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培养本土工程师超过5000人。这种“本土化创新”模式,使华为海外收入占比始终稳定在65%以上。

站在2024年的历史坐标回望,华为当年的市场撤退已然成为全球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这也证明了,只要企业的技术过硬,那企业的生存发展就不再依赖单一市场,而在于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任正非用东方智慧书写的这部“新商业公司管理兵法”,正在指引中国企业探索第新的发展方式——既非仰人鼻息的依附式发展,也非闭门造车的孤立发展,而是在自主创新中重构全球化价值链。这种战略远见,或将定义未来二十年的全球商业新秩序。

华为的逆袭成功充分说明,没有漂亮国的市场,企业一样做得好。可以说,华为的做法和成功可以成为我们国内其他企业学习的榜样,其借鉴意义非凡。

来源:醒川Pr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