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忙碌,信息纷杂,一天下来只想好好放松,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
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忙碌,信息纷杂,一天下来只想好好放松,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每天晚上不想睡,总想刷手机,每天早上不想起,觉得睡不醒,昏昏沉沉的,一大早就有些闷闷不乐,应该听课、读书、锻炼,一样没做,怎么破?
这种现象本质是「睡眠拖延症」和「多巴胺失衡」的综合表现。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可以尝试以下的「温和戒断法」:
物理隔离法:睡前1小时给手机设置“监狱”:厨房/客厅固定充电点,远离卧室;
改用老式闹钟代替手机闹铃,彻底切断借口;
感官欺骗术:21点后开启手机黑白模式,设置-辅助功能-色彩滤镜,降低视觉刺激;
听「无聊内容」:播放《民法典》音频、舒缓音乐等;
5秒开机法:醒后立刻大声倒数:5-4-3-2-1,在数到1时弹跳起床,借用身体动作打断赖床思维;
光线疗法:起床先开最亮的灯,拉开窗帘,同时用冷水冲手腕10秒,快速提升皮质醇水平;
微量启动原则:利用行为惯性,一旦开始就会继续;锻炼:只做1个俯卧撑/穿好运动鞋在门口站1分钟;
读书:摊开书放在餐桌显眼位,每天只看1段话;
情绪记账本:睡前记录今天最让我有成就感的3件小事,哪怕只是准时刷牙;
人们之所以害怕改变,原因之一是期待过高,想一口吃成胖子,可以从5%改变开始。先从提前10分钟睡、提前10分钟起床开始,2周后生物钟会自动调整。熬夜后的自责比熬夜本身更消耗能量,允许自己偶尔破戒。
开始执行的第一天,效果显著,加油啊!
来源:小凡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