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蛇是大多数人都会惧怕的一种生物,远远见到都会起鸡皮疙瘩,被咬伤一口更不是小事,有些蛇还自带毒液,短短几个小时就能要人命。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4月5日,环球网报道,杭州的一位大爷在田间干活的时候,不小心被一条蛇咬到了手指。
蛇是大多数人都会惧怕的一种生物,远远见到都会起鸡皮疙瘩,被咬伤一口更不是小事,有些蛇还自带毒液,短短几个小时就能要人命。
大爷也知道被蛇咬伤的严重后果,当机立断展开了自救,学起了一些电视剧里的“吸毒疗法”。
这种急救方法到底对不对呢?咬伤大爷的又是一条什么蛇呢?
«—【·用嘴吸毒液·】—»
大爷本来是看最近天气不错,于是就想到地里翻翻土,过两天就能播种了,没想到,他刚翻开一块石头,就被一条蛇给咬了。
大爷的右手中指上顿时多了两个血窟窿,不过大爷的反应也很迅速,抄起棍子就把蛇给打死了,之后就赶紧处理起自己手上的伤口。
大爷想也没想就直接用嘴开始吸毒,想将毒液吸出来,接连反复了3次,之后他也没有去医院做进一步的处理,反而是继续翻土。
大约1个多小时之后,大爷越发觉得自己的右手中指疼痛难耐,并且已经肿胀发黑,这才重视起来,赶紧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才发现,自己的整个右手都已经发黑,毒素扩散的速度惊人。
医生根据大爷的描述,得知咬伤他的那条蛇不是很大,大约只有半米长,两指宽,身上还有灰色的花纹。
最终医生判断这应该是一条短尾蝮蛇。
知道了是什么蛇,医生就知道该如何对症下药,紧接着医生对大爷的伤口进行了处理,并安排了合适的蛇毒血清进行治疗。
«——【·短尾蝮蛇·】——»
随着春季气温回暖,蛇类开始频繁活动,人蛇相遇的概率也随之上升。
短尾蝮蛇是一种中小型毒蛇,体长通常在50至80厘米之间,它得名于“尾巴短粗”,尾部明显短于身体比例,末端钝圆,不似其他蛇类修长有力。
它的体形粗壮,头呈三角形,头部与颈部界限明显,这也是蝮蛇类的典型特征,它的毒牙为管状,位于上颚前端,能够像注射器一样将毒液直接注入猎物体内。
人们如果在野外遇见蛇,也可以根据它们身上的形态特征进行判断究竟是哪种蛇,如果不小心被咬到,更要记清楚蛇的样貌,有时间可以拍照,以便医生判断蛇的类型,对症下药。
短尾蝮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和东部地区,尤其以华北、东北和长江以北的部分省份为主,如山东、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
它主要栖息于山区、丘陵地带、林缘、草丛、石堆、田边、坟地等隐蔽性强的环境。
由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也可在低海拔甚至农村房前屋后活动,有时也会进入人类活动区域,增加了人蛇接触的风险。
短尾蝮蛇属于冷血动物,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春季气温回暖后开始出蛰活动,主要活跃于每年的4月至10月。
现下各地天气都在逐步回暖,气温升高,冬眠中的蛇也陆续苏醒过来,人们和蛇相遇的几率大大增强,要格外注意。
而且冬眠醒来的蛇毒性往往更强,它们一冬天都在蛰伏,体内的毒液浓度要比往常更高,对人的威胁也更大。
蛇在冬眠醒来之后,除了觅食之外,寻找配偶也是它们的重要任务,这时“单身”的蛇会比较暴躁,攻击性也会更强。
像是短尾蝮蛇,属于毒蛇中的蝰科,具有较强的出血性毒液,根据研究表明,它们的半数致死量平均值在0.525毫克每千克。
被短尾蝮蛇咬伤后,局部症状包括剧烈疼痛、红肿、起泡,严重者可出现组织坏死和肢体功能障碍,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头晕、恶心、出血倾向,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甚至致命。
不过,其毒性虽强,但攻击性较弱,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因此正确应对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它主要以鼠类、小型鸟类、蛙类及其他小型爬行类为食,对生态系统中的控鼠有一定积极作用,短尾蝮蛇多为伏击型捕食者,行动迟缓,常在固定地点等待猎物靠近后突然出击。
其活动时间以黄昏和夜间为主,但在阴天或清晨也可能出现白天活动的情况,遇到惊扰时,它多选择迅速逃离,但在退路受限或受到突然攻击时,会采取攻击姿态防卫,甚至主动咬人。
«—【·遇到蛇怎么办·】—»
春季是蛇类出蛰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气温回暖后几天内,蛇类活跃度迅速提高,为了避免与蛇类“狭路相逢”,在进入野外或林区时应穿长裤、厚袜子、登山鞋,避免皮肤裸露,防止被突然窜出的蛇咬伤。
还要避免直接伸手进入草丛、树根或石堆中,如需搬动石头或木块,应先用棍棒探查,像是杭州这位大爷,就是因为在田间劳作是翻动石块惊扰了蛇,蛇才会发起攻击。
家周围也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杂草和垃圾堆,减少鼠类活动,从源头降低蛇类聚集可能。
如果不幸被短尾蝮蛇或者其他蛇类咬伤,人们也一定不能大意,及时自救,去医院接受治疗。
被蛇咬伤之后,最好不要奔跑和剧烈活动,以免毒液随血液扩散更快,立即脱去伤口附近衣物和饰物,防止肿胀导致局部受压。
还可以尽可能抬高患肢,但要注意不高于心脏,这样有助于减缓毒素扩散,用干净布条轻压伤口近心端,注意不要完全阻断血液循环,每15-20分钟放松一次。
尽快送医,注射抗蛇毒血清,这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要尽快确定是何种蛇咬伤,以便对症治疗。
许多人误信影视剧或传统说法,认为“用嘴吸毒”或“切开伤口放血”可以排毒,这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
人类口腔细菌多,反而容易使伤口感染,毒液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快,根本无法通过吸出清除,并且非专业切开极易造成伤口扩大、组织损伤、加重出血。
正确的做法应是现场止血、限制活动、尽快就医,不做任何创伤性处理。
参考:
环球网《杭州男子手指被蛇咬,肿到发黑!外出踏青千万注意》,2025-4-5
光明网《被蛇咬了千万别用嘴吸 正确方法需了解》,2025-4-1
唐山微生活《唐山学院惊现!》,2024-9-13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