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还被视作“避险之王”的美债本周遭遇大规模抛售,4月9日,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30年期收益率一度上行20个基点,上涨幅度一度接近5.4%;10年期收益率一度逼近4.5%,上涨幅度一度超过5%,其他各期限国债几乎全线杀跌。这也意味着,美国国债正面临着巨大压力。
美国国债连续第三天大幅杀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天一度逼近4.5%。其他期限国债收益率亦大幅飙升。这意味着,美国国债正在被抛弃。
美债史诗级暴跌,有市场传闻称,日本可能抛售美债以反制关税,日本财务大臣随后出面“澄清”称,不会将其持有的美债作为反制工具。
美债突遭大规模抛售
上周还被视作“避险之王”的美债本周遭遇大规模抛售,4月9日,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30年期收益率一度上行20个基点,上涨幅度一度接近5.4%;10年期收益率一度逼近4.5%,上涨幅度一度超过5%,其他各期限国债几乎全线杀跌。这也意味着,美国国债正面临着巨大压力。
美债作为超低风险资产,通常在市场动荡期间表现稳定。大规模的抛售导致美债价格下跌,这反过来导致收益率的上升。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市场传闻称,日本银行正在出售美国国债以阻止其账簿上的亏损并提高流动性。然而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周三表示,不会利用该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作为谈判工具。
此次美国29万亿美元国债市场的下跌,反映出对冲基金正在削减杠杆,以及投资者纷纷涌向现金以规避市场的波动。
这次美债市场的波动幅度,此前只发生过两次。
第一次发生在2008年年初,当时,一位名叫Jerome Kerviel、精通电脑的交易员冲破法国兴业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该行出现49亿欧元巨亏。该事件暴露出在强劲的投机风潮下,一些金融机构和个人的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放松,席卷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即在于此。法国兴业银行巨亏的7周后,贝尔斯登银行破产,全球金融危机正式开始。
第二次发生在2016年11月9日,也就是特朗普当年赢得大选后的第二天,美债同样遭遇了史诗级的抛售。特朗普上台后发起了一轮席卷全球的贸易战。
需要指出的是,美债收益率的反弹也导致交易员对年内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押注再度发生变化——从一天前的5次降为4次,且下一次降息时点被再次推迟至6月。此外,市场押注的核心逻辑已经从通胀忧虑转向对衰退的恐慌。
万亿规模的基差交易正紧急平仓
引发此轮抛售的核心导火索是美国财政部58亿美元三年期国债拍卖,该拍卖对市场的吸引力水平创20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对冲基金经理直言:"一般人现在不想持有美债,大家都处于‘赶紧逃离’的状态。"
一位华尔街银行交易员描述当前情况为"彻底的对冲基金去杠杆化"。
中金公司认为,技术层面上看,自2022年美联储缩表以来,美国对冲基金(尤其是多策略平台基金)成为美债最大的边际买家,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所谓的"基差交易"。
对冲基金持续大规模购买美债并非出于看多美债,而是在做美债基差套利交易:左手做多美债现券、同时右手做空美债期货,当市场波动不大时,期货持有到期可以较低风险地赚取期限价差basis。
该交易本质上是做空波动率,因此波动率一旦大幅上升,易引发平仓风险进而资产抛售。
中金还表示,这些对冲基金往往在回购市场上加杠杆买入美债现券,以此来增厚收益。该交易规模可能已达到2019年下半年历史高点的近两倍,而2020年3月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的导火索便是当时史高规模的基差套利交易的意外平仓。
另外有分析称,由于价差往往微小,投资者通常借入资金放大赌注,杠杆率高达投资资本的50到100倍。最新估计显示,现有基差交易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大约是五年前的两倍。
Marlborough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投资组合经理James Athey表示,最近的市场异动让他想起了疫情初期的基差交易平仓事件——当时广泛的去杠杆化引发了这一流行对冲基金策略的崩盘,导致债券暴跌:
这看起来就像是2020年3月时的情景,当时也发生过类似的剧烈波动,很可能与基差交易有关。
一旦市场动荡打破交易的基本逻辑,投资者就可能被迫迅速平仓以偿还贷款,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收益率飙升。或者更糟糕的是,让美国国债市场陷入停滞,就像2020年发生的那样。
来源:网易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