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图中,人灯舞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沉淀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承载着鲁南地区人民的智慧与情感,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历经风雨洗礼,却在三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三位传承人——张其恩、张磊、张久硕,在不同阶段分
《枣庄日报》刊发
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图中,人灯舞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沉淀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承载着鲁南地区人民的智慧与情感,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历经风雨洗礼,却在三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三位传承人——张其恩、张磊、张久硕,在不同阶段分别以抢救性挖掘、传承保护和改革创新为使命,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人灯舞传承发展的动人篇章,堪称“三代同灯”的佳话。
人灯舞起源于鲁南薛滕一带,形成于明末清初,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表演时,舞者身着特制大褂,头顶独凳,凳上系着化妆成人头模样、内点蜡烛的泥罐,在激昂的锣鼓声中,以独特的步伐和队列变换展现舞蹈魅力。在过去,它既用于驱邪祈福,也蕴含着民众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人灯舞逐渐失去了舞台,陷入濒临失传的困境,知晓其表演技艺的老艺人越来越少,相关资料也散落各处。
张其恩,这位对本土文化有着炽热之心的民间文化工作者,偶然听闻人灯舞的传说后,内心被深深触动。他深知,如果不及时抢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将永远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于是,他毅然踏上了艰难的抢救性挖掘之路。
张其恩不辞辛劳,穿梭于薛城的各个乡村。他一家一户地走访,耐心地与老人们交流,哪怕遭遇误解和冷漠,也从未放弃。为了收集到更多关于人灯舞的信息,他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在漫长的田野调查中,他从老人们模糊的记忆里,挖掘出了珍贵的表演片段;从破旧的仓库和阁楼中,寻找到了尘封已久的表演道具;从泛黄的老照片和残缺的文献中,拼凑出了人灯舞的历史脉络。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其恩将收集到的零散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仅存的几位老艺人反复探讨、研究,逐渐还原出了人灯舞的基本表演形式。他还撰写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录制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为后人研究和传承人灯舞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张其恩的努力,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人灯舞这一濒危的艺术形式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张其恩的努力让人灯舞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身为薛城区政协委员、政协公共文化服务团成员的张磊,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张磊自幼对民间艺术充满热爱,人灯舞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他。在张其恩的悉心指导下,张磊刻苦钻研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深入研究锣鼓节奏与舞蹈动作的配合,感受其中蕴含的韵律之美。
为了让人灯舞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张磊积极奔走。他走进学校,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讲座,向孩子们讲述人灯舞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激发孩子们对这一古老艺术的兴趣,并亲自示范表演动作,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练习。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学校成立了人灯舞社团,为传承培养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同时,张磊积极组织人灯舞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和比赛,让其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改善了人灯舞的传承环境,让人灯舞在传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在张其恩和张磊的努力下,人灯舞得以传承和发展。作为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张久硕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他深知传统艺术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张久硕积极推动人灯舞融入校园文化。他不仅在日常教学中向同学们传授人灯舞的表演技巧,还将人灯舞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得知2025年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剧目展演大赛的消息后,张久硕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让人灯舞大放异彩的绝佳机会。
他巧妙地将人灯舞元素融入心理情景剧之中。在剧情创作上,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为切入点,借助人灯舞独特的表演形式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比如,在表现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时的迷茫与挣扎时,通过人灯舞独特的步伐和节奏,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而在角色逐渐走出困境、重拾信心时,又运用更加欢快、灵动的人灯舞动作,传递积极向上的情绪。
在表演形式上,他在保留人灯舞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蹈元素,使动作更加流畅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在道具设计上,采用新型环保材料,不仅使“人头”更加逼真,而且更加安全可靠,同时运用现代灯光音效技术,营造出更加震撼的舞台效果。
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筹备和同学们的刻苦排练,这部融合了人灯舞元素的心理情景剧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入围2025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剧目展演大赛的舞台,于2025年5月在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举行。
此次大赛,可以让人灯舞走进了全国高校的视野,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许多高校纷纷邀请张久硕和他的团队前去交流分享,进一步扩大了人灯舞的影响力。
此外,张久硕还在表演形式、道具设计和内容创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在表演形式上融入现代舞蹈元素,使动作更加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在道具设计上采用新型环保材料,让“人头”更加逼真、安全;在内容创作上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如编排以倡导环保为主题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他还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人灯舞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文化潮流。如今,人灯舞已经成为山东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频繁亮相,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张其恩的抢救性挖掘,到张磊的传承保护,再到张久硕的创新发展,三代传承人在人灯舞的传承发展道路上接力前行。他们虽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使命,但都怀着对人灯舞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让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人灯舞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三代同灯”,共同谱写了一曲文化传承的壮丽赞歌。(通讯员 孙中路)
来源:枣庄之窗网